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29)
期刊(278)
图书(129)
学位论文(42)
视频(13)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29)
期刊 (278)
图书 (129)
学位论文 (42)
视频 (13)
会议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3)
2014(514)
2013(137)
2012(157)
2011(109)
2010(82)
2009(58)
2008(44)
2007(46)
2004(5)
按来源分组
其它(60)
闽西日报(49)
中国烹饪(9)
海峡旅游(2)
东方养生(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1)
中国商贸(1)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
BOSS食尚(1)
客家传统豆鼓产业的发展与未来:以屏东县内埔乡为例
作者:钟来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豆鼓  客家  传统产业  集体记忆  特色商品 
描述:期客家人以務農為生,大量耗費體力,因此客家多秉持著傳統「鹹、香、肥」的三個原則,因此豆豉在客家族群中被廣泛利用,儼然成為客家飲食「鹹」的代表,而豆豉更經由日常飲食的傳承,已內化成為個人與族群生活中
高品质梅乾菜之利用及风味分析
作者:胡乃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酸菜  酸菜尾  梅乾菜  废弃物再利用  罐头  风味 
描述:的呈味也有貢獻,其組成包含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及亞麻酸,中所含的脂肪酸於醃漬發酵時期會與微生物所產之醇類經酯化形成高碳數的酯類而帶特殊風味,在香氣方面,鑑定出市售梅乾菜與酸菜尾製造之梅乾菜中有
湖南传统民居地域审美文化差异研究
作者:文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湖南传统民居  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  审美价值差异 
描述:,在审美上给人以韵律感和节奏感。湘南地处湖广交界之地,受到大移民的文化影响较深。迄今为止,湘南民居在村落选址、规划和建筑风格上与客家民居、岭南民居有颇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重群体、幅度小、向水平面发展
社區聯盟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可行性之研究
作者:郭添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聯盟 
描述:深入的探討,並藉此了解屏東縣社區總體營造的起步相當晚,但卻相當有特色,而且至今仍蔚為風。基此,本研究對右岸社區聯盟協力參與社區營造可行性之探討,整理歸納為下列三項研究發現:其一,在組織上:右岸社區聯盟
游客观光意象与地方依附感关系之探讨 -以高雄县美浓镇为例
作者:陈慧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光意象  地方依附感  客家文化观光 
描述:文化藝術節的舉辦與包裝,經由媒體的傳達,帶動客家文化觀光的熱。觀光地點意象的塑造,從入口意象至統一的街道招牌,企圖導引了人們對於陌生地點的認識,藉由意象加深地方熟悉感與識別的印象。Baloglu與
黄遵宪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奠定(1899-1949)
作者:李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遵宪  文学地位  《人境庐诗草》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饮冰室诗话》 
描述:主吾种,续吾教”。受梁启超的影响,黄遵宪在古典诗坛中备受关注,时人撰著诗话,争收人境庐诗。从政治文化的中心上海、北京,到政治文化的边角香港;从主流报刊到非主流报刊;从维新派到一般诗人、学者;都对黄遵宪的诗作和政治事功予以佳评,黄遵宪誉满天下。虽然各家诗话都没有象《饮冰室诗话》那样视黄遵宪为第一流的诗人,但都赞赏他的域外诗和抚时感事诗,公认人境庐诗的开新价值和黄遵宪“每饭不忘君国”的可贵精神。在文学革命之前,黄遵宪不是单一的“诗界革命”偶像符号,他文学上承载的形象和意义是多元复杂的。这是黄遵宪文学地位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他是在古典诗歌的谱系下被推崇的。 <br>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首开文学史著作论述黄遵宪诗歌的先河,围绕着“我手写我口”来表彰黄遵宪倡导白话文的贡献。胡适回溯诗界革命找寻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历史根源,而黄遵宪是诗界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个,又有白话诗作,于是被提拔为白话文的先行者。由此黄遵宪新旧两属,既是晚清诗歌改良运动的代表诗人,也是五四新文学的先驱者,开始了黄遵宪在新文学的视野下被推尊的过程。胡适的影响下,1920—1940 年北京上海广东争相梓印人境庐诗、笺注人境庐诗、刊布人境庐遗作,于是读者翘首以盼的黄遵宪诗集和遗稿近乎井喷出现。既有黄遵宪乡人为了建构客家中原根源认同而选笺人境庐诗,亦有胡适信徒青年大学生校点人境庐诗,亦有守护文言诗传统的青年诗评家全注诗集,也有黄氏后人争先恐后地重印诗集,密集刊布遗稿。 <br> 随着诗集出版热潮和遗稿的密集刊布而来的,是人境庐诗的研究热潮,时人的文学史著、诗话络绎缤纷叙论黄诗。1920—1949 年的断代文学史、文学通史和文学专题史(总共26种)纷纷叙及黄遵宪。除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等少数几种文学史著外,大多数文学史著(其中大多是师范、高中教材)叙论黄遵宪的角度比较单 一,内容大同小异,郑振铎、陈子展等人编撰文学史采用了梁胡二大师对黄遵宪的评述,而后的文学史著又取资郑振铎、陈子展等人撰著的文学史,如此陈陈相因,摭拾梁启超、胡适的观点而成定论。黄遵宪被众多文学史著纳入为重点作家,标志着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奠定了。这些文学史著经由教学,向一代学子提供了黄遵宪是一个伟大诗人、爱国诗人、白话文先驱的共同论述。这种共同论述,具有传承性,影响着一代学子的行为和思考模式,这代学子传灯接力,一脉相承,为黄遵宪持续稳定地在1949年之后保留文学史的一席地位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的文学史观、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基本上奠基于20世纪之前的三、四十年,也即是皆奠基于“近代”以及“五四”学术群体。之后黄遵宪研究,不同程度不因袭、重复、引申胡适的观点,使黄遵宪坐稳了五四新文学先驱者的地位。 <br> 与文学史著叙论黄遵宪的内容单调而重复相比,文学革命之后的七家诗话选评黄诗,虽片段只言,但是内容丰富多面,既有沿袭前朝梁启超、狄葆贤、潘飞声、陈衍等各家诗话的观点而推崇其域外诗和感事爱国诗,也有针对黄诗研究的热点问题的争议,也有从中西文学比较的角度赞赏黄诗,还有结合时代的反帝爱国的主潮来品读黄诗的诗史特色,不乏精彩而有价值的见解,由此“可知公度诗近年来已被人们热烈地研究之一斑了。”与文学史撰著者大多为五四学术社群的成员不同,诗话的撰著者虽然不是旧朝遗老遗少,他们政治观念上大都趋新,但是他们酷爱传统文学,反对尽弃文言,爱惜旧体诗,有心赓续诗学传统,有意识地运用诗话这种古老的文体来包容时代思想。从他们的诗话论评黄诗来看,与文学史著叙论黄诗摭拾他人陈言为定论相比,他们独到的见解多,内容多面丰富,精彩纷呈,显见了黄诗在民国古典诗学中仍然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br> 这就是黄遵宪文学地位形成和奠定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由新文学导师胡适接力推崇黄遵宪,推助了黄诗热。1920、1930 年代黄诗研究热潮,固然是梁启超和胡适的影响汇集而导致的,反映出黄遵宪得到新派旧派两方的赞颂,但是政治情势,“国难日深,国亡有日”的关头,《人境庐诗草》中大量的感事诗作有救亡之助,也有力地推助了黄诗的刊布和研究热潮。
国中学生对客家节庆米食认识及喜好之研究---以苗栗县建国国
作者:徐秋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中生  客家节庆米食  喜好 
描述:「食材製作特色」得分最高;大多數的國中學生對客家米 齊 粑及客家頭粄的喜好度較高,而對客家鹹粄及客家粄粽的喜好度最低;國中學生對客家節慶米食之喜好原因由高到低依序為口味、外觀、節慶應景及食用頻率
六堆客家人与台湾本土黑猪之文化建构
作者:李芃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台湾本土黑猪  集体记忆  文化资产  种原保育 
描述:談做簡單的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黑豬隨著客家移民來到臺灣,是從前農民主要的副業,不但可增加家庭的收入,還能提高農地的肥力,在農作文化上具代表性。在飲食文化上,豬肉料理的「鹹、肥、香」是客家最具代表
台湾客家的形塑历程:清代至战後的追索
作者:林正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台湾  客人  粤人  土客冲突  闽粤关系 
描述:取跨省的方言認同;而漳州客方言與(州府)饒平縣、惠(州府)海豐、陸豐等縣移民,由於原籍地即處於客方言與閩南方言接觸地帶,來臺移民的方言與嘉應州等地移民的方音有別,加上清代臺灣「閩主粵客」的制度性框架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研究
作者:吴水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  疍民  水环境  文化历程  文化景观 
描述:统说明疍民文化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是发挥地理学在区域性和综合性方面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深入探讨疍民文化发展的历史空间过程;重点在于系统梳理疍民文化景观,揭示疍民文化形成与环境、陆上居民及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疍民文化所反映的人地关系规律。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蒐集法、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历史还原法等开展研究,特别注重地图表现法的应用。 从疍民生存的地理环境分析,岭南具备河海交汇、水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处于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物资源丰富。疍民文化的起源为世代生活于岭南的古越族人,疍民祖先虽由于各种原因移居水上,但在当时水上居住条件相对优越等因素是早期吸引他们以水为生的主要原因,后期受战争、社会动乱、政治避害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断有陆上居民加入疍民群体,其文化空间不断发展和延续。 岭南疍民族群遗存了滨水生活、断发纹身、擅长操舟等古越族人的文化特征,在居住、饮食、语言、宗教崇拜与信仰等文化景观方面具有水环境的烙印,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在生产文化方面,突出耕河、耕海文化,并以水产捕捞、水产养殖、水上运输、沙田耕作为代表,其经济文化形态经历了单一到多样、农业到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凸显从传统农业文化到海洋商业文化多元共存的转型过程。在居住文化景观上,疍民经历了舟居、水栏及窝棚、岸上渔民新村的文化过程,其景观形态从水到陆。在饮食文化上突出了以水产品和大米为主食,有生食习惯的特点,其中具有特色的艇仔粥文化形态已经融入粤菜小吃体系中。在婚嫁文化方面,突出了舟娶、水上婚宴等水上婚俗文化特色,但目前已经不具有原生态性。疍民语言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岭南西部、南部和中部以粤方言为主,岭南东部、东北部分别以闽南方言、客家方言为主,同时出现了以粤方言为主的多个方言岛,其中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咸水歌成为疍民独特的语言文化景观。在宗教与民间崇拜方面,以崇拜天后、北帝、龙母等司水、护水神灵为主,其迷信色彩和笃信鬼神的氛围浓于陆上居民,并存在崇拜文化的地域差异。由于疍民特殊的生活环境和低等的社会经济地位,清代至民国期间广州、潮州等城市出现了疍女从事娼妓业的文化现象。自唐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为收税设置了不同的机构管理疍民,尤其以明代的河泊所设置成为疍民制度文化的代表。在上述文化景观的分析过程中,始终贯彻水文化为核心的主线,即一方面是疍民对江海水体的利用和适应,水环境影响疍民文化的特质;另一方面是疍民与陆上族群围绕水资源的使用权、所有权形成的各种对立与利用关系,深刻折射出水文化中的人地关系。 从疍民的空间聚集过程分析,其文化扩散以人口流动为主要表现,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沿江、沿海呈辐射式扩散和跳跃式扩散两种模式,并形成了“大杂居、小聚集”的人口空间分布特点。按照文化地理学区域划分原则及粤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等岭南三大方言类型划分成三个不同的文化区,各文化区在空间分布上与岭南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的分布基本一致,同时也有间隔分布的文化岛。从保护特殊族群文化的角度出发,应通过建立疍民博物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等手段保护疍民文化。同时,充分利用疍民在历史时期的特色文化和生产生活经验,通过旅游开发等方式,实现疍民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