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8)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8)
期刊 (6)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1(1)
200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8)
历史教学问题(1)
岭南文史(1)
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1)
资讯社会研究(1)
民俗研究(1)
广西社会科学(1)
客家米食文化在铜锣传统饮食中的传承
作者:刘泽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质性研究  集体记忆  饮食文化  客家米食 
描述:等資料收集方法,搜集當地居民與米食相關聯之互動、米食經營業者之經營理念,以及前述兩者對客家意象之看法。 研究將參與米食製作過程之角色分類為監督者(婆婆)、執行者(妯娌、媳婦)與協助者(青少年或男性),男性角色並非如過往著述所言,隱身於灶房互動內,而是因為當賦予的性別角色改變後,逐漸遠離灶房,但仍會在需要協助時現身。家庭成員口味偏好影響米食製作的種類與數量,米食有固定的製作材料與方法,表現出固定的「氣味原則」,各家庭間用料比例有所差異,以此形塑出各異之家庭口味偏好。對於進入家庭的商業米食,監督者或執行者起先會有所顧慮,但當通過認可後,即可能透過商業購買取代親身製作。 米食業者有強烈成就動機支持發展,擇善固執的「硬頸」精神讓業者注重品質,行銷策略首重口碑行銷,透過通路合作跨越鄉鎮疆域。業者除了調整配方因應米食保存期限短,亦藉擴充產品線填補,讓顧客購買伴手禮時有其他替代選擇。參與研究之銅鑼居民、業者與媒體認定傳統飲食經營可傳遞客家文化,現今媒體將客家飲食歸類於休閒旅遊版面,並對客家飲食大力讚揚,喚回原本即喜好米食之客籍人士之記憶,內外呼應下,有助於客庄文化的媒體行銷外,也鞏固米食在客家傳統飲食中地位。
远渡重洋的美食:台湾客家擂茶的流变
作者:黄智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体记忆  饮食文化  客家擂茶 
描述:蒐集了擂茶的相關文獻資料,以文獻來看,大陸地區的擂茶與臺灣的客家擂茶,最明顯的差異性在於對於擂茶的稱呼,大陸地區是以區域性來命名,而臺灣則是標示著族群飲食的特色。在相較之下,關於擂茶的的內容及材料部分也是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究透過文獻的蒐集,比較不同地區的擂茶內容及形製,以及實際訪問臺灣保有擂茶文化的家庭,梳理出擂茶在家庭中的飲食記憶的變化以及擂茶的轉變。 自1998年開始,在地方產業、本土文化意識的抬頭以及社區營造等政策的興起,在家庭中的擂茶被搬上客家飲食文化的舞臺,透過消費行為的模式成為「客家擂茶」。從本研究的觀察中,擂茶到客家擂茶,擂茶飲食文化流傳與轉變,呈現了客家擂茶在地化發展的面向,而這個流變也一直在持續運作當中。
广东客家人移居广西玉林的历史溯源与家族观念考察:以桂东南一
作者:项萌 邓敏  期号:第9期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集体记忆  客家  广西 
描述:体现了客家族群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脉络下的再生和创新的社会文化过程,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为村落社会认同提供了深层基础,使家族成员的血缘联系和家族观念得到强化,重要的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也由此得以传承。
仪式展演·集体记忆·他者表述:基于一个客家村落“会期”仪式
作者:李虎  期号:第4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仪式展演  集体记忆  他者表述  会期 
描述:的需求,选择某些方面的结构性失忆和其他方面的强化记忆,这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各种表述展示。是故,要充分全面地了解仪式展演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须对他者的表述进行深度分析。
客家传统豆鼓产业的发展与未来:以屏东县内埔乡为例
作者:钟来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豆鼓  客家  传统产业  集体记忆  特色商品 
描述:期客家人以務農為生,大量耗費體力,因此客家菜多秉持著傳統「鹹、香、肥」的三個原則,因此豆豉在客家族群中被廣泛利用,儼然成為客家飲食「鹹」的代表,而豆豉更經由日常飲食的傳承,已內化成為個人與族群生活中的記憶,在彰顯客家文化與族群性格中可成為一項重要的印記。 早年製作豆豉是勤勞客家婦女必備的生活技能,在每年冬季大豆收割後,忙著製作豆豉,因此六堆鄉間到處可見曬豆豉的場景,豆豉足以代表客家的飲食文化特色,烙印在每個離鄉遊子的記憶中,成為他們口中的「阿婆的味緒」。為因應生活型態的改變與消費者的需求,在內埔地區於戰後,開始有農民兼營家庭式豆豉產業,約在1981~1986年時達到極盛時期,在新北勢一帶至少有十幾家豆豉工廠,蔚成當地客家人的族群產業。經過研究者一年多的參與觀察,新北勢豆豉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元,與豆豉相關產品,琳琅滿目,可謂全臺獨步。 本研究旨在探討內埔鄉客家人從事豆豉產業的因緣,透過深度訪談讓業者記憶起豆豉產業發展與興衰過程,了解豆豉產業的形成;其次以豆豉工廠作為觀察的指標,對製作豆豉的設備與製法、產銷與通路進行歸納分析;最後配合文獻分析,思索產業沒落與傳承問題,以及豆豉產業轉型策略,永續及擴大客家豆豉產業之商機,進而打造豆豉成為具有族群特色的文化商品。
六堆客家人与台湾本土黑猪之文化建构
作者:李芃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台湾本土黑猪  集体记忆  文化资产  种原保育 
描述: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至今,臺灣本土黑豬與客家人社群生活相關的研究都未被提及。 本研究主要以屏東縣內埔、竹田地區曾豢養過和正在養殖黑豬的客家農民共11位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和深度訪談法等質性技術探討臺灣本土黑豬在六堆客家村落中被保種與淘汰的可能因素,探究兩者間互動所產生的文化,紀錄六堆客家人與黑豬共同的記憶以作為六堆客家重要的文化資產,並在經營理念的建構上,輔以閩南養豬農民的訪談做簡單的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黑豬隨著客家移民來到臺灣,是從前農民主要的副業,不但可增加家庭的收入,還能提高農地的肥力,在農作文化上具代表性。在飲食文化上,豬肉料理的「鹹、肥、香」是客家菜最具代表的特色。在祭祀文化上,黑豬是客家人信仰祭典的重要牲醴,豬欄伯公是養豬農民的信仰。在經營理念上,因價格平穩、投資風險小等因素,符合客家人保守的個性。黑豬飼養從副業轉做企業化經營,雖然經營方式和文化已改變,但精神卻還在。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在文化層面上,蒐集黑豬之照片和過去故事以作為史料收藏。在技術層面上,確立六堆種公豬之種原和遺傳資源,做好配種管理、品牌認證及建置後續肉品加工的機制。在行銷層面上,找出臺灣本土黑豬的利基市場,做出市場區隔,結合客家的文化背景,以創出獨特的肉品市場。在其他層面上,結合農民的力量共同為黑豬產業振興計畫盡一份心力,開創更大的產業利益。在後續研究上,期許未來對臺灣本土黑豬的產業和民眾的觀感進行探究。以上建議,希望提供六堆客家黑豬相關產業的業者及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屏东六堆地区的稻米文化
作者:刘秀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稻米文化  客家  集体记忆 
描述:記憶,利用集體記憶的理論來彙整六堆客家人對稻米的共同記憶。 第一章說明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主要是提出研究者在屏東六堆地區的稻米文化中,所發現稻米和米食在客家社會象徵問題中之探討。第二章則對稻作的起源和流變、稻作文化等作一歷史性的考證與探討。第三章簡介屏東六堆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口分布,記錄過去傳統耕作方式以及和農作物相關的信仰。第四章是整理、歸納常民對米或粄與日常生活、歲時祭儀的記憶,進而分析其在飲食習慣和文化層面的實質意涵,最後則探討六堆客家俗諺語中稻米或米食的文化意涵。第五章是以稻米為探討核心,以婚姻禮俗、生育禮俗、喪葬禮俗等主題,來分析客家人與米所形成的文化形態。第六章將本論文作出歸納結論,並提出未來的展望與建議,以利後續研究者之參考與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稻米在屏東六堆客家社會中有以下幾種文化功能:一、飲食面:在口味偏好上,老一輩客家人大都堅持三餐吃白米飯,不同的祭祀儀式的祭品─紅粄、龜粄、錢粄、紅粄仔,都賦予吉祥的意義,且有固定的製作材料與方法,表現出祭品的原則與口味的堅持。除此,客家人亦會配合植物的生長季和功能性,製作其他應景的粄類。二、祭祀面:多樣化的粄類表達對祖先、神明至高無上的敬意以及吉祥的表徵。稻農們祭拜田頭伯公和神農大帝,顯示客家人在靠天吃飯的年代裡對天地敬仰的畏懼與感恩。三、生活面:稻草當生活燃料,米糠可當營養品餵家畜,白米也被視為辟邪之物。四、教育面:從講求吃飯的規矩中,反映出客家人教養子女的態度。從六堆採集與米相關之俗諺語、歇後語,從而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客家人重情義、刻苦的族群性格,務實的生活態度以及幽默的思維方式。五、禮俗面:稻米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客家人的生命禮俗,穀種在婚姻、喪葬儀式都代表客家人重視傳宗接代,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白米在生育禮俗中被視為是辟邪的萬靈丹,在婚姻禮俗中用來勉勵新人要同心,才能衣食無缺。白飯在喪葬禮俗中是盡孝道的詮釋。糯米飯用來期許所嫁之人事業有成,所生之子前途無量。此外,本研究建議有:一、以有機栽培、異業結盟的行銷方式,創造稻農的商機。二、將稻米文化的特色納入學校鄉土教學中。三、後續研究者以閩南或原住民族群的稻米文化為題,進行族群文化的比較研究。
从记忆重构的视角看珠玑巷南迁传说对当地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者:温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社会记忆  重构  南迁传说  珠玑巷 
描述:理论,分析当地政府如何用珠玑巷南迁传说吸引珠玑巷移民后裔前来投资、发展当地经济的事例以及当地政府在社会记忆重构这一重要过程中起的领导作用。在论文的结尾,并以珠玑经验为基础给拥有相似潜在资源的地区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BBS站的客家族群认同建构:以PTT "Hakka Dre
作者:廖经庭  期号:第13期 来源:资讯社会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BBS  客家  想像共同体  集体记忆  族群认同 
描述:BBS站的客家族群认同建构:以PTT "Hakka Dre
文教与社会力:敬字亭与客家社会意象的建构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敬字亭  惜字崇文  文化符号  集体记忆  公众场域  社会建构 
描述:關信仰文化爲例,分別由惜字現象所涉及的國家控制、文字教化與社會統合等角度,探討敬字亭所代表的文化基模(culture schema)的底層意涵,並從集體記憶與空間場域兩個面向切入,解析當代客家意識的建構。根據本文研究發現,敬字亭作爲一種集體記憶與文化符號,從傳統到當代似乎呈現以下之趨向:(一)「惜字崇文」的象徵意義被保留,並轉介爲對知識教育的講求。(二)地方社會交織互構與自我超克的記憶落實爲社區振興與在地情感的凝聚。(三)同時有關文教與社會力的記憶被聯繫到客家文化特有脈絡中,並進一步透過惜字祭典與相關展演論述的不斷操作,在當代客家族群文化重振運動的現實情境下,「敬字亭」作爲高揭文教與社會力的指標,成爲體現當代客家社會意象,實踐客家族群主體性的建構媒介。本文研究旨趣在嘗試透過敬字亭此一傳統符號與客家社會的關係爲例,理解當代客家社會建構的某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