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324)
图书(6397)
报纸(6295)
学位论文(1356)
视频(1160)
人物(489)
会议论文(410)
图片(50)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3324)
图书 (6397)
报纸 (6295)
学位论文 (1356)
视频 (1160)
人物 (489)
会议论文 (410)
图片 (50)
按年份分组
2012(1400)
2011(1401)
2010(1207)
2009(790)
2008(663)
2007(470)
2006(291)
2005(165)
2003(180)
2002(1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855)
梅州日报(1782)
闽西日报(876)
赣南日报(350)
南方都市报(317)
惠州日报(273)
侨报(237)
南方日报(235)
广州日报(169)
赣州晚报(144)
客家意象:解构“嫁夫莫嫁客家郎”
作者:张维安 王雯君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意象  客家男性  族群婚配 
描述:針對某些議題進行討論所具有的意義,在資訊社會學界已有相當的討論,而其重要性也日漸受到關注。本文以這些資料進行兩個主軸的分析,一方面作爲客家意象的解讀,另一方面也作爲客家男人的討論,這兩部分在當前客家研究之中都是亟待開發的領域。全文除了前言外,分成三個部分,首先陳述客家男性在目前文獻資料中所呈顯的意象,接著歸納網友們所提出的「莫嫁客家郎」的理由,然後則針對網友之發言進行一些對話性的分析,再進一步解構「莫嫁客家郎」的深層因素,最後在結論部分,我們建議族群特性的討論,需進行細緻的比較分析才能界定,而統計資料說明了客家族群的外婚比率較高,相對地,客家女性嫁給客家男性比率則降低,如果「嫁夫莫嫁客家郎」有影響,受到最大影響的可能是客家女性。
文教与社会力:敬字亭与客家社会意象的建构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敬字亭  惜字崇文  文化符号  集体记忆  公众场域  社会建构 
描述:關信仰文化爲例,分別由惜字現象所涉及的國家控制、文字教化與社會統合等角度,探討敬字亭所代表的文化基模(culture schema)的底層意涵,並從集體記憶與空間場域兩個面向切入,解析當代客家意識的建構。根據本文研究發現,敬字亭作爲一種集體記憶與文化符號,從傳統到當代似乎呈現以下之趨向:(一)「惜字崇文」的象徵意義被保留,並轉介爲對知識教育的講求。(二)地方社會交織互構與自我超克的記憶落實爲社區振興與在地情感的凝聚。(三)同時有關文教與社會力的記憶被聯繫到客家文化特有脈絡中,並進一步透過惜字祭典與相關展演論述的不斷操作,在當代客家族群文化重振運動的現實情境下,「敬字亭」作爲高揭文教與社會力的指標,成爲體現當代客家社會意象,實踐客家族群主體性的建構媒介。本文研究旨趣在嘗試透過敬字亭此一傳統符號與客家社會的關係爲例,理解當代客家社會建構的某些線索。
导论:客家意象、客家研究、客家学
作者:张维安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导论:客家意象、客家研究、客家学
婚姻对女性族群认同的影响-以台湾闽客通婚为例
作者:王雯君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认同  闽客通婚  族群情境论  族群边界  多重认同 
描述:下一代的族群認同以及語言教育的觀感。本研究針對12位閩客通婚的婦女(閩嫁客,客嫁閩各6位)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藉由她們的生命敘事來探索婚前與婚後的族群認同以及適應,並且藉由他們的思惟理念來分析她們對子女未來的族群認同與方言教育。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皆以血緣命定爲基礎來認定自我的族群認同,但是通婚卻可能成爲受訪者多重認同的依據,或成爲受訪者不同的情境下改變族群認同表達的可能。此外,受訪者普遍受到閩客交融的文化影響,特別是女性在家庭的生活適應上要做較多的犧牲,以順從夫家,而閩客族群在文化影響層面上不同,族群邊界移動的方式也有差異,特別與傳統客家族群的負面刻板印象或現今社會結構的閩客族群情勢有關。最後,受訪者普遍認爲子女的族群認同應該從父認定,至於方言教育則以市場取向爲主,閩語比客語重要,然而方言皆不及英語重要。所以,通婚對女性的族群認同的確會因爲不同情境而考量不同因素,進而有不同或多面的影響。
现阶段客家学的定位: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
作者:杨国鑫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法论  客家运动  客家研究  客家学 
描述:清晰的方法論,從此論述出客家學與客家研究的可能定位。如此,從為什麼會有客家研究與晚近客家學的倡導,這兩個主題中來找尋客家學的方法論。透過實際的與經驗的考察來檢視客家學有無獨立清晰明確的方法論。最後確立出現階段的客家學沒有獨立與清晰的方法論,同時對於客家學與客家研究做出可能的定位與回應,並對於未來的客家學做出建言。
族群通婚的身份认定与认同问题之研究-以花莲地区原客通婚为例
作者:谢若兰 彭尉榕  期号:第1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身份认定  族群认同  族群通婚  双族裔 
描述:難以鬆動,所以大多數的客家男性在婚後並不願降低自己的族群位階去認同原住民。儘管如此,族群界線的鬆動卻出現在原客雙族裔身上。因為這些雙族裔在初級關係的基礎上,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原住民族群,較可能對原住民族群產生認同。 本研究更發現,原客雙族裔族群身份的變更會連帶地影響認同的「有意識」轉變,尤其是更改為原住民身份者,會較積極地尋回原住民認同,以使自己更符合受惠的族群角色。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原住民族群身份認定辦法,如改從母姓,並非每個原住民族所習慣的傳統,此舉除了等於落入中國式父權制度及思考邏輯外,也等於將族群歸屬與家族繼承混為一談。 因此,官方所制定的族群身份認定辦法,應回到個體的族群認同以及姓氏對於族群的意義層次作思考,族群身份才不至於失去認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