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94)
期刊(157)
学位论文(40)
图书(23)
会议论文(6)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94)
期刊 (157)
学位论文 (40)
图书 (23)
会议论文 (6)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8)
2013(53)
2012(74)
2011(56)
2010(40)
2009(15)
2008(26)
2007(15)
2006(8)
199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5)
中国食品(4)
饮食文化研究(2)
餐饮世界(2)
江西食品工业(2)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餐旅暨家政学刊(1)
客家(1)
食品与生活(1)
文教资料(1)
客家饮食的文化内涵
作者:肖莹  期号:第20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饮食  文化 
描述:客家饮食文化不仅包含着客家民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信息,而且蕴藏着该民系的人生态度、生存理念和思维方式.客家饮食文化除包含了许多中原饮食文化的因子外,更多地体现了客家社会特有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客家文化特性.
客家饮食谚语
作者:冬儿  期号:第4期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谚语  饮食  科学性  趣味性  民间  整理 
描述:客家饮食谚语是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一朵夺目的奇葩,它是客家人长期以来对饮食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科学性、趣味性。现将在客家祖地宁化民间流传的部分饮食谚语搜集整理如下,以
客家饮食中的原乡情结
作者:罗舜芬  期号:第3期 来源:江西食品工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饮食  原乡情结 
描述:种心结,客家人在接受当地食材现实的同时,非常巧妙地利用了食物制作方式上的相似性,圆了自己的思乡情结,找到了以他乡为故乡的情感契合点。
客家饮食风俗美
作者:韩士奇  期号:第4期 来源:客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食  风俗习惯  客家  中国 
描述:客家饮食风俗美
汀州客家饮食杂记
作者:邱庞同  期号:第19期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饮食  战争时期  组成部分  福建省  广东人 
描述:福建省长汀(旧称汀州)市闵西重镇,八闽客家首府,从宋代至明代的中国客家之都。境内有一条汀江,蜿蜒南流,并入赣江,经广东入海。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趣说宁化客家饮食谚语
作者:连允东  期号:第11S期 来源:餐饮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谚语  饮食  宁化  科学性  趣味性  民间 
描述:客家饮食谚语是客家人长期以来对饮食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科学性,趣味性,是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一朵夺目的奇葩,现将在客家祖地宁化民间流传的部分饮食谚语搜集整理如下,以飨读者。[第一段]
山居岁月-新竹客家饮食文化及体现
作者:邓之卿  期号:第4期 来源:餐旅暨家政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饮食  文化 
描述:面」。4.由禮儀與習俗反應「特殊場合的客家飲食意涵」。5.由飲食再造來展現「客家飲食新風貌」。本文並透過現代客家飲食新舊之間的傳遞,反思客家飲食傳承與創新的文化意義,以及未來客家飲食文化的保存與發展。
客家菜馆与社会变迁
作者:张展鸿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食  社会变迁  社会品位  客家 
描述:客家菜馆的变迁反映出战后香港社会的文化发展和饮食方式的变化 ,它是洞悉传统习俗和社会阶级关系变化时一个重要参数 ,对客家菜馆的研究有助于说明香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社会发展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桂东南客家饮食文化传承——以陆川县乌石镇
作者:刘春艳  期号:第1期 来源:饮食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乌石镇  客家  饮食  文化传承 
描述:摘]
日常饮食、节日聚餐与祭祖供品:印尼峇里岛华人的家乡、跨文化
作者:罗素玫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饮食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食  跨文化元素  祖先祭祀  认同  印尼  峇里岛华人 
描述:現上作一比較,並嘗試分析此一飲食現象的意義。祭祖的供品與節日中分享共餐的食物,由於既具有傳統供品之內容,還會加入與祖源相關的菜餚,因此在與日常飲食相互比較後,呈現出一種食物歷史與家族背景及文化認同之間,相互銜接的豐富意義。2010年,陳志明在有關泉州印尼峇里島華人歸僑移民社群飲食的探討中,提到移民與食物之間的關係裡,具有一種「家鄉」的想像在其中,在此同時,移民後的文化會重新扎根,並在新的環境背景下,再銘刻於新的時間與空間脈絡之中。在峇里島華人社會中,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移民文化的再銘刻過程?在此,峇里島當地特殊的時空背景,包括有印尼國族意識與文化的同化力量,以及1960年中期之後華校關閉與華人接受國家教育中的教化融合,同鄉社團與其他華人組織被禁,因此,家庭成為華人味覺與認同最直接且唯一的場域。然而,經歷30年的禁制之後,在1998年開放政策下,這一場域是否仍然存在著「家鄉」與「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