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多少事:台湾茶文化研究者范增平先生访谈
-
作者:司晋丽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范增平 茶文化 台湾地区
-
描述:着依旧,对人的真诚依旧,对学问的严谨依旧。只在此时此刻范增平是台湾新竹人。大学学禅,曾师从南怀瑾。作为“范仲淹的后人、广东客家人的后代”,年轻时代他便萌生了一定要到祖国大陆走走看看的愿望。1988年,已是中华茶文化学会秘书长的范增平,带着三个愿望跨越海峡,从桂林辗转到上海。愿望之一就是用茶来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很多茶,台湾与大陆都有,我相信‘两岸品茗,一味同心’,要珍惜两岸开放的机会,有所成就。”以10多个各行各业的人组成的“台湾经济文化探望团”出现在大陆为标志,范增平开启了他以茶为媒,在大陆普及中华茶文化的文化使命。“最多的时候一年来8次,每次至少都要花费600美金,经费都是自筹。”“过高的经济负担曾让我们犯难,毕竟仅仅是凭理想和热情,以一种民间的方式在做事,那时获得的支持太少。”后来学会了精...
-
粽子的制作方法
-
作者:吴小兰
期号:第5期
来源:新农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制作 粽子 原料配方 叉烧肉 胡椒粉 五香粉 甜面酱 糯米
-
描述:油半碗、沙拉油拌匀。②两片粽叶头尾相连,折成斗状,填进泡好的糯米、拌匀的馅和半个蛋黄,包成四面体形,扎紧后上锅用大火蒸30分钟即可。2.素粽(1)原料配方圆粒糯米1000克,花生250克,酱油膏半杯
-
女性文学的历史补接与发展启示——《夜如年》意义解读
-
作者:刘家思 蒋意春
期号:第6期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发展启示 女性生活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封建男权 男权话语 女性解放 客家女性 悲剧命运
-
描述:接众所周知 ,整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以男权文化为中心、描述男权立场和男性话语的历史 ,女性在这一历史文本中作为“盲点”而失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就是男权对女性所实施的一种非人的摧残与压迫。在这里 ,女性一切都是为男权社会 (男人 )准备的 :她们的容貌、贞洁、品性、言谈、举止 ,她们的贤惠、勤劳、孝敬、责任、义务等等。男性要求女性成为一条柔弱的藤蔓攀附在自己身上 ,或像一只脆弱的花瓶 ,成为自己的一种摆设 ,并不期望她们有独立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更不愿意她们有思想有追求。所谓男主外 ,女主内 ,即是这种男权中心文化意识的显示。于是 ,便禁锢女性一切对外的活动 ,即使是农家妇女 ,也不让她们承担户外体力劳动。那种男耕女织 ,与其说是小农经济状态下劳动人民的理想生活 ,不如说是对女性生存境遇的圈定。因此 ,一般而言 ,女...
-
浅论五邑文化的特征与人文价值
-
作者:方雄普
期号:第1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邑文化 人文价值 中华文化 特征
-
描述: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文化,并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例如河洛文化厚重、齐鲁文化悠久、燕赵文化大气、西北文化粗犷、关东文化豪侠,巴蜀文化灵性、闽南文化幽曲、滇黔文化清纯、江浙文化俊秀、湘楚文化浓烈、岭南文化多采等等。其实大区域文化还可以再分。例如岭南文化就可以分为广州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五邑文化以及雷州半岛的汉黎苗文化。这些文化又各成体系,多姿多彩。关于五邑文化的特征,一些学者已经从它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心理作了描述。不过这些都是具体的。如果抽象起来,恐怕就应该从其封闭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去分析。当然,封闭性与开放性并非为五邑文化所特有,但这对矛盾在五邑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很有意思,这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封闭性就是稳定性,它总是在固守某些传统的东西。最近我在缅甸的仰光生活了三年多,对这点体会较深。目前仰光约有华人30万人,每六个华...
-
越南坚江省迪石市的华人经济
-
作者:阮孟强 阮明玉 陈金云 黄汉宝
期号:第4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南 坚江省 迪石市 华人经济 价值观 经营管理理念 经济结构
-
描述:。迪石市是连接内地与富国和坚海两个岛县、内地与河仙省和柬埔寨王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交通枢纽。在本文中,我们希望通过对迪石市华人经济生活的探讨,将有助于对南部地区华人的研究。一在迪石市的华人有潮州、广府、海南、福建、客家等几个群体。无论在何处,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帮助。华人突出的品德是在职业上和生产经营上的坚韧、机敏和刻苦精神,积极主动地占领国内外的市场。在迪石市的几乎所有私营经济领域里,从农业生产、小手工业到各种贸易和商务活动,都有华人的身影。事实上,生产经营和各种商务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领域。即使在农业和小手工业的生产活动中,华人的经营趋向都强于生产活动。敏锐地捕捉市场机遇是几乎所有华人的性格特征,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经贸文化价值,并传授给他们的下一代。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势下,一些经营活动的观念...
-
广西西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
作者:过伟
期号:第1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通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印记 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民俗志 故事集 旅游景区文化含金量 中华情人节
-
描述:传说、精英文化、古城古建筑、古道古青铜器等人文印记也比常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由于无知、不恰当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旅游开发而毁。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若干建议如下: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要求,每县出版一本民俗志、一本故事集。提高旅游景区的文化含金量。保护好容县真武阁、梧州骑楼、黄姚古镇古戏台、状元村、富阳古城、临贺古城、客家方形围屋。都峤山建老子、庄子、张天师、八仙道教人物长廊,勾漏洞建葛洪及夫人鲍姑像。梧州打造七夕“中华情人节”品牌,如鸳鸯江、江水夜浴、情人花、情人食品、情人饰品礼品等,总之,无限商机在民俗。
-
在樱花盛开的日子──全国台联赴日访问团随记
-
作者:郑东宁
期号:第6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访问团 樱花 海外华侨 第三代领导集体 邓小平 “厄尔尼诺”现象 日本 张北地震 亚洲金融风暴 海峡两岸关系
-
描述:年会,同旅日的侨胞和台胞社团交流联谊,可是碰上能这样尽情地欣赏盛开的樱花,还只有这一次。当然,给访问团带来好心情的不仅仅是这些满目粉红、温馨可爱的樱花,当地的侨胞和台胞人士及其社团的热情欢迎更让访问团全体团员感到同亲人团聚一般的亲热。3月29日召开的东京崇正公会第32届会员大会,是东京地区客家人的大聚会,而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台湾同胞。东方会馆的宴会大厅里坐满了500余名宾客,中间有许多都是台联的老朋友,席间互致问候、畅叙乡情,分外热闹。杨团长和6位团员被请上讲坛,杨团长即席发表的热情洋溢的祝词,博得了乡亲们的热烈掌声。在这次聚会中,访问团还结识了来自日本其他县市以及香港特区、台湾岛内的新朋友。在东京、千叶、横滨、京都、神户、大皈,访问团每到一地,都受到了当地的华侨总会、崇正公会、台湾同乡会的欢迎。这些社团的名誉会长、会...
-
石城的品格
-
作者:聂冷
期号:第1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城县 客家人 赣江 品格 中原 汉族人 中国历史 鄱阳湖 闽粤 北方少数民族
-
描述:貌、温泉沐浴等等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确,在我来到石城之前,真没想到这个偏远的山区小县会有如此之多的看点。当然,她最能打动我心弦的,还是她作为赣江之源和客家摇篮的特殊风情。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条民谚不仅合符了一般的人生和自然规律,而且似乎正好印证了石城的水和人的发脉史。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石城无疑是江西的高处。江西的总体地势是南高北低,因此赣江会发源于地势较高的赣南石城,而后迂回曲折地流往地势低洼的赣北鄱阳湖和长江。而从人文的角度来看,石城则无疑是人生立足的低点。 自从公元300年“五胡乱中华”造成中原汉族“衣冠南渡”开始,到公元12世纪北宋灭亡,再到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以至于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每一次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赣江都成了一条北方汉人(首先是落难的皇室和贵族)仓皇南逃的困厄之路。
-
美食自由行 从菜系看台湾美食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4期
来源: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食 台湾地区 菜系 自由 海外学习 食物 厨师 饮食
-
描述:食的饮食天堂。这些美食不但体现在台湾各地著名的餐厅,遍布台湾每个角落的夜市,更是寻觅这些美食的最佳地点。 台湾料理很难整理出一套具体的承传系统,因为美食的源头非常的多元化,再加上台湾人对美食的天赋与创意,使得各种口味经过改良以后,形成有独特风味的台湾料理。一般而言,台湾现有的菜系可约略分为台湾小吃、台湾海鲜、客家菜、外省菜、原住民料理和各国料理等,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美食,构成台湾美味可口的风味特色,当然,这些美食的来源与改良的过程,需要老饕们细细的去品味。 台湾小吃 台湾先民主要来自大陆沿海地区,因此,很多台湾的小吃和福建、广东一带的风味小吃一脉相传。我虽在高雄出生,但父亲来自厦门鼓浪屿,1997年当父亲离开厦门半个世纪后,我再带父亲回到厦门的鼓浪屿寻根,我非常惊讶台湾的润饼卷和厦门的润饼卷是那么地接近,其他如牡蛎煎、油等小吃的口味,在台湾的小吃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
-
关于牛石慧史实问题的实地调查
-
作者:萧鸿鸣
期号:第2期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牛石慧 史实研究 牛石庵 馥柏寺 书画家
-
描述:34页中有详细的论述,可参阅。 由于史料的严重匮乏,牛石慧的研究在理论界一直不能深入下去,而笼罩在牛石慧与八大山人身上的谜团,便是这次奉新考察的重点。 据同治《奉新县志》卷四79页载:“牛石庵在奉化乡上村,一名柏馥寺。相传牛石慧修道处”。依据这一条信息,鸿鸣在奉新县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寻找“牛石庵”和“馥柏寺”的工作是艰苦的,因为文献中的奉化乡在明清之际的实际范围相当广泛,它是一个以客家人为居住的群体区域,包括今天奉新县的上富镇,西塔乡,甘坊乡,七里(六头),石溪、澡溪等。 奉新县文化馆的滕馆长参加过八十年代的文物普查工作。说起牛石庵,柏馥寺均未听说过。编过县志的文联副主席徐冰云亦不知道。但说到牛石慧法名法慧时,滕馆长的印象中,好象在百丈禅寺后山的刻石碑群里似乎是见过有一幅署名“法慧”的作品。百丈禅寺即是地处奉新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