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邑文化研究的开拓性成果:评《五邑文化源流》
-
作者:梅伟强
期号:第1期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评 《五邑文化源流》 欧济霖 张国雄
-
描述: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研究领域在日益拓宽;另一方面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文化建设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江门五邑侨乡,近几年来,地方文化史的研究同样热门,对
-
福建六大汉民系舞蹈分布初探
-
作者:习英
期号:第S2期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舞蹈 福建 花灯 马灯 分布 打花鼓 人文性格 采莲舞 明清时期
-
描述:。宋时期,福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使得六大民系的人文性格突显。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使得六大民系的地域特色强化。福建现行政城的划分9个地区,69个县市,从福建民间舞蹈集成的调杳表来看
-
客家学研究的新领域:客家文化产业研究
-
作者:罗勇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学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化 新领域 客家人 文化资源 产业化研究 文化内涵 风水文化
-
描述:,特别是对地域文化产业化的研究极其薄弱,客家文化产业化研究便是处于这样的状况。客家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原汉族文化与赣闽粤相交地带土著及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混化而形成的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
小康社会与民系意识的自觉
-
作者:谭元亨
期号:第2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 先进文化 小康社会 民系意识 文化政策
-
描述: ,世界客属大会已召开了 1 6届之多 ,其盛况可谓空前。而潮汕人的大会 ,更开到了北京人大会堂 ,举世瞩目。广府人通过珠玑巷后裔联谊会 ,也开展了一系列有鲜明民系特色的活动。至于学术上 ,更有卓越
-
一部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创新力作:评周琍博士的《清代广东盐业与
-
作者:曾耀荣
期号:第3期
来源: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社会经济史 地方社会 博士论文 盐业 广东 清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力作
-
描述:此书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创新力作。一、研究内容的创新:紧扣地方社会的主题明清时期地方社会秩序的研究近年逐渐成为了学术界的重心之一,出现了一批优秀成果,如王日根的《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
-
浅论五邑文化的特征与人文价值
-
作者:方雄普
期号:第1期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邑文化 人文价值 中华文化 特征
-
描述: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文化,并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例如河洛文化厚重、齐鲁文化悠久、燕赵文化大气、西北文化粗犷、关东文化豪侠,巴蜀文化灵性、闽南文化幽曲、滇黔文化清纯、江浙文化俊秀、湘楚文化浓烈、岭南文化
-
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在梅州的整合研究——以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
-
作者:江金波 司徒尚纪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梅州 中原文化 土著文化 文化整合
-
描述:义。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整合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这在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中原文化构建了梅州客家山歌的骨架。因此 ,梅州客家山歌的艺术风格、修辞方法、章法结构都留有“十五国风
-
过节怎可缺少大餐?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团圆饭 粤菜 菜肴 寓意 餐厅 假日酒店 传统 气氛 北方 烹制
-
描述:的气氛犒赏自己犒赏亲朋好友,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讨个粤菜的好彩头 讲究彩头和寓意是中国菜命名的一大特色,粤菜具有更多“乐美名为怡情”的传统,内涵上也更为繁复庞杂
-
美食自由行 从菜系看台湾美食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4期
来源: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食 台湾地区 菜系 自由 海外学习 食物 厨师 饮食
-
描述:特色,当然,这些美食的来源与改良的过程,需要老饕们细细的去品味。 台湾小吃 台湾先民主要来自大陆沿海地区,因此,很多台湾的小吃和福建、广东一带的风味小吃一脉相传。我虽在高雄出生,但父亲来自厦门鼓浪屿
-
红色经典发新枝八子参军上舞台: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
-
作者:邓高正
期号:第1期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歌舞剧 参军 赣南 采茶歌 故事 观众 大型 客家文化 赣州市 红色经典
-
描述:赣南苏区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全剧共分五场,分别是:扩红模范、送子出征、七子阵亡、痛打满崽以及母子永诀。独具赣南采茶风格特色的舞曲演出,与现代化的歌舞剧风格获得了完美的结合。 当年故事的亲历者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