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07)
期刊(1048)
学位论文(336)
视频(63)
会议论文(14)
图书(1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07)
期刊 (1048)
学位论文 (336)
视频 (63)
会议论文 (14)
图书 (14)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63)
2014(1323)
2013(393)
2012(400)
2011(353)
2010(307)
2009(156)
2006(43)
2005(11)
2001(3)
按来源分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1)
大舞台(5)
写作(4)
艺术百家(2)
规划师(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鸡西大学学报(1)
广东教育(综合版)(1)
本真生命的赞歌--读蔡其矫《客家妹子》
作者:王光明  期号:第8期 来源:写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蔡其矫  客家民系  本真  当代诗歌  造山运动  意象  遗忘  作品  时代  自然 
描述:大手轻轻抹去,但我相信,蔡其矫的一些诗
缘物寄情 传理达意——赏读《日子·故乡·客》
作者:罗晓静  期号:第3期 来源:写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子·故乡·客》  散文  艺术风格  民族文化 
描述:魅力的佳作,从中可以洞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巧妙的谋篇布局能力和浓郁的文化情怀。最值得注意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日子·故乡·客》在选材立意上独具慧眼。令人耳目一新。客家土楼并非奇异不凡的事物,在客家人的聚居地也许再寻常不过,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因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蕴而产生
客家山寨
作者:罗田良  期号:第14期 来源:写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水池  地毯  中学教师  大鹅  太阳  鸭子  擂茶  皮肤  广东省 
描述:。太阳越走越近,山寨越来越静。只有夕阳从沉睡中惊醒时,山寨才又
日子·故乡·客(散文)——客家土楼印象
作者:谢子娟  期号:第3期 来源:写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子·故乡·客》  艺术风格  散文  谢子娟 
描述:喧闹之后归于坦然和沉默,西天有霞光一抹……土楼的门让我想起了那个夕阳下的渡口,沉默中吐纳着千年的风尘岁月。同游的学识渊博的老者,倚立在宽厚的门柱上眺望远方。远山葱茏,连绵起伏的山丘似在拟
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的三条途径
作者:黄叶辉  期号:第9期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生  写作  文化土壤  作文教学  学生 
描述:一、引导高中生感悟地方文化 当前,我市高中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其原因之一是作文教学离开了它所赖以成长的客家文化土壤.学生大都难有所见,倘有见,只是零星之见;难有所闻,如有闻,只是道听途说;难有所感,若有感,只是人云亦云;难有所想,如能想,只是表面皮毛.于是,下笔常常无病呻吟,无味无力.
谈客家山歌的民系特色
作者:杨帆  期号:第4期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特色 
描述:本文从五个方面即客家山歌的产生;客家山歌的种类;客家山歌的主题;客家山歌的内容;客家山歌的语言,阐述了纯美、朴素的客家山歌与中原古风一脉相承,并忠实记录了客家人的劳动、生活与理想。
客家山歌的“汤腔”特色
作者:钟玲  期号:第9期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汤腔  特色 
描述:梅州是山歌的沃土,孕育了优秀的山歌手,特别是四位“山歌大师”之一的汤明哲先生更是众多山歌手之中的佼佼者,他创立了具有浓浓特色的客家山歌“汤腔”,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如今“汤腔”的山歌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唱、演、弹、编、写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流派,本文拟通过实践教学谈客家山歌的“汤腔”特色
论泰华客籍作家的创作特色
作者:方尤瑜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泰华文学  泰华客籍作家创作  特色 
描述:泰华客籍作家创作是泰华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流地位,注重文学描写的真实性,深厚的客家文化精神底蕴,现代性因素的融入四个方面探讨泰华客籍作家创作的特色
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
作者:刘玄恩  期号:第2期 来源: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童谣  语言  特色 
描述:育的崇高风尚,对发扬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客家菜的形成及其特色
作者:黎章春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菜  饮食文化  特色 
描述:客家菜起源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区域,明清时期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味型以咸辣醇厚见长,清淡味重兼具;原料以禽畜、河鲜、山珍蔬果为主,广取博采;烹制技法众多,精妙而独特;其人文内涵丰富,美食名食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