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01)
期刊(149)
视频(23)
学位论文(6)
图书(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01)
期刊 (149)
视频 (23)
学位论文 (6)
图书 (6)
按年份分组
2015(23)
2014(265)
2013(193)
2012(203)
2011(201)
2010(171)
2009(74)
2008(76)
2007(38)
2002(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63)
闽西日报(160)
赣南日报(83)
其它(31)
神州民俗(3)
美食(3)
福建乡土(2)
四川烹饪(2)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
乡镇论坛(1)
客家安礼仪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钟明山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客家祖先将中原的礼仪与南方土著人的规矩优势互补,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风俗习惯。这从办理红白喜事的安礼仪,便可窥一斑。 安二字好写,但安却并不
客家番薯制品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杨遵贤 番薯,又称红薯、地瓜,遇上年成不好,稻米紧张的时候,是其他农作物无可替代的充饥食粮。它有多种制品。每年秋季,番薯收成后,农家通常除了留种外,先将它们分出大、中、小三种。大的磨粉或切片,中等的在冬春季节蒸煮吃,小的煮半熟或切开或煮半熟晒干。 刷薯粉是项较为复杂和繁重的劳动。刷薯粉之前,要
醇香的客家糯米酒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建福 在我的家乡赣南农村,几乎家家都会酿糯米酒。客家糯米酒又称“米酒”“水酒”,含酒精量极少,属一种低度酒,口味香甜醇美,老少皆宜,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糯米酒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配制工艺简单。小时候,每当母亲在酿糯米酒时,我喜欢站在一旁观看,酿制的过程如今我仍熟记于心。母亲酿糯米酒多在腊月农
昔日客家厨房里的炊具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周继章 甑,即客家人用来蒸饭和盛饭用的一种炊具,其形状呈上粗下细的圆桶形,多为杉木所制,左右有拿手,上方有木盖,甑内底部有甑篦,甑篦为圆盘形,凿有许多小孔,以便蒸气上升蒸饭。
客家吃文化撷趣
作者:钟同福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的饮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客家人好客,“吃”文化丰富多彩,至今,民风淳朴的赣南客家,还保留着许多“吃”的习俗。 吃汤 客家村寨,处处流传着“上屋过来下屋客”;“过条门槛都是客”的俗语。客家人好客,给外来客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客家人的“汤”了。 到客家人家中做客,热情好客的主人招待
营前客家水酒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赖建华 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上犹县营前客家水酒,以醇香爽口、后劲十足的魅力倾倒了不少外乡人,称得上家家客不断,樽中酒不空,营养丰富,味道悠长,美在民间,乐在酒中。 水酒是营前客家人招待客人最珍贵的礼物。若是贵客临门,菜肴可以从简,但是一壶热腾的水酒却是万万少不得的。到了营前客家屋里,主人每劝一碗水
客家水磨豆腐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 王春芝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冬天,和祖母一起做豆腐的情形。豆子,是祖母提前两天就发泡好的,已经胀得很大。我和祖母把支撑石磨的豆腐架子抬来,放在厅堂中央,放上石磨。在石磨下面,放一个大大的簸篮。在屋顶上垂下一条绳子,套住推动石磨的T型磨棍。祖母拿个高脚板凳,一只手把勺,往石磨眼里灌泡
客家米酒
作者:李慧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焙酒是客家米酒制作的独特工艺,酿制出来的米酒入口甘甜、清醇可口。 客家人的米酒醇厚为底,清香扑鼻,甜腻入口,龙南米酒就是其中的代表。龙南县里仁镇渔仔潭围是当地有名的“客家酒堡”,有着“藏酒最多的围屋”的美誉。 徐全珍是当地将米酒带上产业之路的领头人,她介绍,酿米酒技艺并不复杂,把稻谷砻好再用
客家人,我们共同的名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寻根谒祖,千里还乡。8月14日上午9时,位于赣县的江西客家博物院迎来了上百名来自台湾的客属宗亲。 尽管云厚天低,雨滴飘洒,但未能挡住他们在“客家摇篮”赣州祭祖的热情。 赣州是台湾客家乡亲的原乡故里,从赣州漂洋过海迁移至台湾的客家子孙数以百万计。 乡音难改,客家情深。借着此次在赣州参加第六届海峡
客家人的宴席礼仪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邱金湟 中国最早的礼和最重要、最普遍的礼,可以说是食礼。古人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1000多年来,客家人在周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尊老敬老的饮食礼仪文化。这在客家人尊崇的宴席礼仪上,便可见一斑。 客家人每逢举办红白喜事的宴席,无论规格和规模大小,都必须按客人的身份和辈分按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