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赣南日报>  营前客家水酒

营前客家水酒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6版:周末·八境台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挂接】

【全文】

赖建华

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上犹县营前客家水酒,以醇香爽口、后劲十足的魅力倾倒了不少外乡人,称得上家家客不断,樽中酒不空,营养丰富,味道悠长,美在民间,乐在酒中。

水酒是营前客家人招待客人最珍贵的礼物。若是贵客临门,菜肴可以从简,但是一壶热腾的水酒却是万万少不得的。到了营前客家屋里,主人每劝一碗水酒,除了说些正常客套话外,往往说得令人无法拒绝——开碗大吉、好事成双、三生有幸、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聚会、八仙过海、天长地久、十全十美,还有“三碗不下筷、六碗不离席”的规矩。如果你讲客气推辞,主人会很不高兴,假若你敞开肚皮痛饮,他会感到十分高兴,还会给你献上一杯香飘满厅堂的上等手工茶。

营前客家水酒酿制十分讲究。它用糙糯米为原料,每年在霜降节气前三天或后三天,隔天把糙糯米用净水浸泡。次日烧旺柴火灶,把甑放进铁锅,将浸涨了的糙糯米倒进甑蒸熟成糯米饭后放入簸箕,用净水冲洗,根据当日气温高低适度为止,冲凉期间,把配方遵古制的酒饼丸即酒引子捣碎拌入水中一并冲洗数次。冲凉后再将拌有酒饼的糯米饭倒进用烟骨熏了的陶瓷缸筑成酒巢,拿稻草或旧棉被紧紧地裹住。如遇上较暖天气,三天后,糯米饭通过酒饼催曲发酵就会产生酒娘。一直到冬至前三天或后三天,按一斤米一斤水的比例加水,让它尽情发酵。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小年前后几天,滤糟去渣,将缸里的生水酒煮沸灌进陶坛,用毛竹蔸衣或荷叶蒙住坛口,并用绳子四周捆牢,不能让其漏气跑味。贮存到除夕前或大年初一正式开坛。这就是营前客家人的水酒,即霜降蒸酒,冬至放水,除夕开坛。刚开坛的水酒不用吃,只看看、只闻闻,嘴里就垂涎欲滴了。

营前客家人不但会酿酒,更会喝酒。正月里,一旦客人入席,主人就会捧上一个大托盘,里面放有烫皮、花生、糖果、瓜子等,客人象征地吃一些,然后撤托盘上荤盘:腊猪肝、香肠、腊麂肉、牛肉粑、石伏鱼、鸭爪汗头等十二个荤盘。边聊边吃,边喝边品。三碗水酒下肚后,接着就上客家传统菜肴“四盘八”:头牲(白斩鸡)、红烧鲤鱼、笋干炒鱿鱼、酸菜炒杂、蛋皮面、炸猪皮、肉丸、酿豆腐、扣肉等地地道道的农家菜。细品慢尝,酸溜溜、咸涩涩、甜丝丝、响脆脆、香喷喷,碗中水酒橙黄色,清澈见底。

营前客家人喝水酒也有许多典故。如:许多营前客家人平生所爱“头牲泡酒”。坐席时,每人面前的蓝花瓷碗里要先放入头牲和姜丝,再用煨壶的酒高提快冲,让滚烫的酒在碗里冲成漩涡,使碗里的头牲和姜丝在旋转中自然冲匀烫热。壶停酒住,碗中袅袅的酒气氤氳一股股自远处飘来的纯香味,君不见,面层的姜丝悬浮浑浊,清香味;底层的头牲沉淀清澈,浓香味。这时,撮起嘴喝上一大口水酒,夹上一块头牲咀嚼,入嘴的酒香沉郁也掩盖不了鸡肉的鲜味,一丝丝、一缕缕,攀上了味蕾,缠住了浓浓的客家情,肠胃里也贮满了消散不尽的醇香气,顿觉沁人心脾、筋舒骨透,心旷神怡、随仙而去。

摆酒设宴是营前客家人重要的社交生活。在酒席上要论尊卑、排座次,宣扬敬老爱幼、尊师重教、和亲睦邻。营前客家人喝酒时,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他们很注意礼节,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客人的辈分入席就座。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席,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两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酒壶嘴折射敬酒礼节。宴席间第一回筛酒,只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筛酒,最后才筛自己。酒筛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至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主动喝1至3杯才能离席。

猜拳行令助兴热闹非凡。营前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行令助兴的习俗。猜拳行令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食指、中指一起出;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指时要侧向,不能用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喝酒猜拳行令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喝完就算过关。

营前客家人四季长饮水酒,千古不易其俗,喝一壶水酒领一份客家情……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