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歇后语浅析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歇后语 表现
-
描述:客家农村地区歇后语很丰富,而且多姿多彩.分析表明,客家歇后语有以下表现:数量丰富,类别清晰;取材广泛,描述对象多种多样;注释方式多,语言技巧多;客家特色鲜明.
-
客家的茶文化
-
作者:林更生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擂茶 客家民系 保健饮料 功夫茶 文化内涵 客家山区 福建农业大学 聚居地 王安石诗
-
描述:客家的茶文化福建农业大学林更生一、中土南迁孕客家古时,北中国因战争频繁,灾祸聚发,民不聊生,饥馑连年,迫使黄河中下游的汉族先民,三次大规模南迁,以求避乱。而那些富豪有势家族到福建后多在富裕的平原择地而居,而大量的普通平民百姓则进入山区,形成南中国的客...
-
客家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探析
-
作者:吴美娜 张奕亮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民系 建筑造型 客家文化 文化传承 客家民居 围龙屋 建筑形式 传统文化 建筑技术
-
描述:一、研究背景(一)建筑与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观念认为,建筑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实际上,建筑更是文化的。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建筑能够很好的体现和传承地区文化。
-
我国汉唐茶文化的活化石──擂茶
-
作者:薛翘 刘劲峰
期号:第2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活化石 擂茶 饮茶方式 香料 客家学研究 《都城纪胜》 民族事象 汉唐 饮茶习俗
-
描述:我国汉唐茶文化的活化石──擂茶厦门博物馆薛翘赣州博物馆刘劲峰我国是世界茶乡,有着丰富多采和悠久历史的茶文化。聚居在今闽、粤、赣边界山区(即汀州、梅州和赣州辖地),操着带有浓重中原古音的客家人中,盛行着一种奇异的饮茶习俗──擂茶,它是现存于世的我国汉唐...
-
客家话、潮汕话、粤方言词汇中的茶文化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工夫茶 方言词汇 潮汕话 客家话 文化内涵 茶叶 凉茶 饮茶 客家人
-
描述: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方言可以看出文化内涵。就广东三大方言即客家话、潮汕话、粤方言来说,其方言成分有同有异,其文化内涵也有同有异。以下以饮茶类词语为例,分析三大方言词汇所包含的茶文化。
-
客家土楼与客家茶文化──再论客家的茶文化
-
作者:林更生
期号:第2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茶文化 擂茶 再论 边远山区 中国茶文化 保温性能 福建农业大学 绿豆粉丝 以表敬意
-
描述:客家土楼与客家茶文化──再论客家的茶文化福建农业大学林更生一、客家居屋特色土楼客家是历代在北中国战乱中不断向南中国迁徙的一种汉族民系,在新迁徙至一定的山区固定下来之后,为保护安定的生活环境,不得不随时做好同各种敌对势力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各种防范性的准备...
-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作者:李黛岚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妇女 地位
-
描述:客家妇女作为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群体,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整个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本文从客家山歌的角度,阐述客家妇女的家庭、婚姻、经济、社会文化等地位。
-
客家南安“罗汉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研究
-
作者:吴玉华 黄亮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汉 传统体育 文化活动 民俗体育文化 大余县 客家文化 客家人 表演者 表演艺术 客家民俗
-
描述: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南安"罗汉舞"形成原因、内容与活动程序以及文化传承价值等进行调查研究,为赣南客家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整理挖掘、保护传承、推广开展提供参考。
-
20年,多少事:台湾茶文化研究者范增平先生访谈
-
作者:司晋丽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范增平 茶文化 台湾地区
-
描述:,已是中华茶文化学会秘书长的范增平,带着三个愿望跨越海峡,从桂林辗转到上海。愿望之一就是用茶来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很多茶,台湾与大陆都有,我相信‘两岸品茗,一味同心’,要珍惜两岸
-
小谈客家赣南茶文化
-
作者:黄盛昌
期号:第2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客家 赣南 自然灾害 中原 点茶 点心 酒
-
描述:龙山脉一带,这里土质适宜种茶,气候早晚温差大,光照足,长年雨量充沛。出产的绿茶尖而嫩有光泽的,于小作坊下锅经手工粗炒适时捞起,晾一阵后再细炒等工艺制作而成。劳作后的人们用九龙山泉或清清井水泡茶,慢饮清香,回味无穷解劳累……安远九龙茶盛于明清,清代成贡品,当地农民得益于九龙山、三百山之灵气,劳作之余摘片树叶任吹哨于口中,安远采茶戏源于九龙山茶灯,聪明伶丽的男女青年说唱山歌,山窝窝里虽然清苦,可也苦中有乐!赣南各县农民种茶、饮茶也逐渐普遍了,先后出现宁都小布岩茶、翠微金精茶,兴国的均福山云雾茶,于都的盘古山银毫,崇义阳岭茶,上犹梅岭毛尖、九曲毛尖;《还魂记》故事的发源地大余等地农民也陆续种茶、种花。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源于安远的赣南采茶戏也渐渐蔓延于整个赣南及周边,又增加了隔河看亲、上广东、试妻等人们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