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对中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贺州客家围龙屋为例
作者:田非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客家  传统民居  围龙屋 
描述:治区是全国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早自秦汉时期就有一定数量的中原人陆续迁入,并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近代以来,又有大批客家人从毗邻的广东等地辗转迁入,在桂东南、桂东等地区落户。在这些客家人聚居地区,保留了较为浓厚的客家传统文化,尤其是保存下来了大量的、极具研究性和观赏性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而作为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典型代表的贺州江氏围龙屋,以其完好的保护,宏大的规模,鲜明的特色而成为研究整个广西地区客家传统民居文化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贺州江氏围龙屋建筑是广西客家传统民居的一个缩影,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建筑式样上,继承了汉魏晋北朝时期中原建筑,尤其是坞堡、大宅等大型土木建筑的构筑特点。规模力求宏大,结构力求严整,防御力求完备,从外在表现形式方面张现出古代中原坞宅...
承载人生理想与世俗生活的围龙屋——以梅县侯屋为例
作者:李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聚族而居  人生理想 
描述:屋是一族之所,强烈的家族观念渗透在围龙屋空间结构上。在围龙屋的建造之初,客家人就寄寓了财丁兴旺的大家族理想,希望家族兴旺发达。其二,在围龙屋内,族人是人生理想的实践者,而神灵是族人的庇护者。在世俗生活中,族人的家庭起居生活必须遵从家族的共同原则,维护家族的群体利益。另外,生命仪礼的举行也强化了客家人多子多福的人生理想,族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通过角色的转换践行着延续血脉的人生职责。其三,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族人纷纷搬离围龙屋,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另建新居,围龙屋作为文化遗产,必定会给世人留下一份宝贵而又永恒的社会记忆。
广西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对南宁市旧城改造的适用性研究初探--
作者:罗瑛 覃巧华 杨修  来源:第十九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围龙屋  旧城改造  适用性 
描述:城区和谐更新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梅州的围龙屋
作者:廖春敏  期号:第20期 来源:房地产导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梅州  客家人 
描述:梳理成型。[第一段]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图像学意义:以粤东客家围龙屋为例
作者:吴卫光  期号:第8期 来源:华中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图像学  民居  装饰  围龙屋 
描述:互关联、互为因果的观念整体。追溯粤东客家围龙屋建造的那个时代及各种条件,我们才能够重新回到历史情境中去体验客家建筑的文化意义,尝试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实现对隐藏于建筑平面及装饰意义的图像学解释。解读意义是建筑史图像学研究的关键,意义不仅超越了建筑的功能,也超越了图像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成都东山地区早期客家建筑对广东客家建筑的继承--以东山客家
作者:周密  期号:第5期 来源:华中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都东山地区  客家  围龙屋 
描述:明了成都东山地区早期的客家建筑是对广东客家建筑的较为完整的继承。
从围龙屋的神圣空间看其历史文化积淀——以粤东梅县丙村仁厚祠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梅县  丙村仁厚温公祠  世俗空间  围龙屋 
描述:成时间,保守的估计在南宋宝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围龙屋的根在梅州,主要分布于梅州市各县,中心区在梅县、梅江区、兴宁市,向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及丰顺县辐射等,相关文化符号逐渐消失。
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解析
作者:周建新 陈文红  期号:第2期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空间—意义结构 
描述:围龙屋是客家最为典型的民居建筑,亦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注重客家人自身对围龙屋的文化表述等地方性知识,坚持人类学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对围龙屋的空间-意义结构进行探讨。
从围龙屋的文化功能看其历史文化积淀——以粤东梅县丙村仁厚祠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2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梅县  丙村仁厚温公祠  世俗空间  围龙屋 
描述: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体现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从哲学视野来看,它是客家人的精神空间的缩影;从建筑形式来看,它是客家人建筑艺术智慧的结晶。
围龙屋的“龙”义辨析
作者:吴卫光  期号:第1期 来源:美术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龙的图像  龙崇拜  龙脉 
描述:"龙脉"和"龙气"有着密切的关联。它是历史上从北方南迁而来的移民,将中原传统的"龙"崇拜意识与闽、粤一带的蛇崇拜意识融合的产物。围龙屋内部的重要建筑节点及祭祀仪式,与"龙"的崇拜和"龙"的"气脉"一起,共同构成了围龙屋整体建筑形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