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GIS支持下粤边区客家居住区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胡华科 郑春燕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Hakka  the  Guangdong  Fujian  Jiangxi  border  region  spatial  analysis  GIS 
描述:1.前言客家,是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今天的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的民系之一,并主要聚居于大陆的闽粤边区(1-4)。客家文化研究也逐渐形成了一门学说,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
客家擂茶源流考
作者:薛翘 刘劲峰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擂茶  饮茶方式  源流  中国茶文化  唐宋时期  香料  明清时期  中华大文化  客家民系  移民 
描述:客家擂茶源流考厦门市博物馆薛翘赣州地区博物馆刘劲峰我国是世界茶乡,在其绚丽多彩的茶文化百花园中,客家擂茶是一朵散发着山花清香的奇葩。客家擂茶,是指聚居在、粤、边区(即汀州、梅州和赣州辖地)操着带有浓重中原古音客家人的一种茶俗。笔者在这三角地带之一...
略论客家族群祈神禳灾的农耕习俗:以闽粤边区为中心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闽粤边区  客家族群  自然灾害  客家人  地方文献  习俗  客家文化  仪式  农耕  水旱灾害 
描述:暂无
明清时期客家山区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以阈粤边区为中心
作者:周智武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客家人  山区  商业性  农业  商品经济  经济作物  社会生产力 
描述:需求,促使居于山区的客家人因地制宜广泛种植适宜山区的经济作物
黎士弘《酒曲》与闽西客家酒俗
作者:罗勇 张自永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黎士弘  《闽酒曲》  客家  酒文化 
描述:黎士弘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闽西文坛的最高成就。其所撰《酒曲》系统地描写了闽西客家传统米酒从酿造、品种到销售的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酒民俗,是研究客家传统酒文化的珍贵资料。
客家酒曲考:基于闽粤毗邻区若干方志的研究
作者:吕秀菊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酒曲  赣闽粤  方志 
描述:目前,对客家酒文化的研究通常着眼于民俗学或非遗的角度,深浅不一地论述客家米酒的酿造技术与相关仪礼,但对于酿酒原料以及酒曲成分的历史考察却并不多见。本文基于、粤毗邻区的六州府圆园余县地方志相关资料的考察与梳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客家大本营"地区酿酒原料及酒曲发展的历史脉络。
我国汉唐茶文化的活化石──擂茶
作者:薛翘 刘劲峰  期号:第2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活化石  擂茶  饮茶方式  香料  客家学研究  《都城纪胜》  民族事象  汉唐  饮茶习俗 
描述:我国汉唐茶文化的活化石──擂茶厦门博物馆薛翘赣州博物馆刘劲峰我国是世界茶乡,有着丰富多采和悠久历史的茶文化。聚居在今、粤、边界山区(即汀州、梅州和赣州辖地),操着带有浓重中原古音的客家人中,盛行着一种奇异的饮茶习俗──擂茶,它是现存于世的我国汉唐...
客家“擂茶”
作者:邢湘臣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擂茶  三生饮  “五四青年节”  女主人  三八妇女节  客家妇女  少数民族  生津止喝  自然疗法  清热解毒 
描述:客家“擂茶”客家“擂茶”,是我国湘、、粤和台湾一带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种待客礼节,实为茶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古朴醇厚见奇趣,以保健疗效见奇功。“擂茶”,它不同于日本的茶道,也区别于我国南方各地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而以其独特奇异的烹茶技...
论蒋经国赣南乡村教育建设与赣南客家社会
作者:谢敏华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蒋经国  乡村教育建设  赣南  客家社会 
描述:蒋经国主政赣南期间,根据赣南客家社会的状况制订了相应的乡村教育建设措施,开展了一场较为全面的乡村教育改革。由于其政策措施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适应了客家教育传统的特点,乡村教育改革成效显著,赣南乡村教育事业一度繁荣。
赣南宁都道情艺术浅析
作者:黄文华 刘小兰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  宁都道情  渔鼓 
描述: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艺术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传统的道情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所喜爱。探讨宁都道情的艺术特征,是继承优秀宁都道情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了解和掌握赣南宁都道情的艺术特征,对促进和发展赣南客家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