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圩镇客家春节祭祀
作者:张丽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社会  春节祭祀  地域色彩  民族特色 
描述:都保存得相对完整,体现了当地客家人信仰体系中的独特内涵,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对广西圩镇客家的春节祭祀活动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研究该客家社会的民间信仰、仪式及其象征意义,分析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以此来揭示这个有着长期移民史的民系区别于其他族群的独特个性和特征以及春节祭祀在人们社会文化和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此外,作为节日文化的春节祭祀也是中国民间历史与文明的积淀和象征,是一种历时性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对于客家这个长期迁移辗转的群体而言,它一旦出现就必须接受时空的考验,在变化中继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历史流程中积累和变易其活动形式和内容。本文也将尝试在这种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对它的演变趋势做出适当的预测,分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社会变迁问题。
简论客家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
作者:张佑周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社会  观念  制度 
描述:会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和宗族观念诸方面破解客家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客家社会大伯公信仰在东南亚的发展
作者:郑志明  期号:第1期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大伯公  客家社会  东南亚 
描述:个汉人社会鬼神崇拜下的深层观念系统。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族群结构是多元的,客家族群虽然人数众多,也无法避免与其它族群文化的相互融合,大伯公信仰正是族群融合重要的文化指针,其发展的趋势值得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华人在东南亚的特殊文化生态中,民间信仰一直是主要的精神安顿力量,从大伯公、拿督公到本头公,虽然名称与形态有些出入,但是其消灾祈福的平安心愿是一致的。祭祀圈的形成不只是在共祀的集体活动上,更重要的是对"境"的向往与追求,"境"不是单一的,有神境、境与鬼境的形态之分,但是在信仰内涵上又经常的交流合一,有着"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明了了三境与一境间的互动关系,方能掌握到华人信仰文化的整体面貌。在东南亚华人的民族信仰,缺乏精致文化教养的环境,加上各国有意或无意的排华政策,压制了华人族群整体文化的维护与发扬,随着大传统的逐渐分离,小传统也是残缺不全,不仅外在器物文?
“客家”称谓之始与永安社会:以清初屈大均《永安县次志》为中心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屈大均  围屋建筑  客家社会 
描述:地区大同小异;研究明末清初的永安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客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从族群意识到文化资源:客家文化建构历程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柴可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族群意识  文化形象  客家社会 
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商业投资、联谊交流、学术研究等社会行动,"客家"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和一种文化资本,在大陆客家地区逐渐形成共识,成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这一过程与20世纪初期出现的客家研究热潮相比较,具有不同的建构背景和建构方式,但是二者所具有的建构逻辑却是一致的。
从族谱看客家社会与风水话语
作者:小林宏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谱  客家社会  风水 
描述:说风水的社会背景。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比较考察福建永定湖坑李氏族谱和广东河源龙川李氏族谱,讨论在客家社会风水话语作为文化装置的功能。
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以毛泽东中央苏区时
作者:周建新 曾过生  期号:第1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赣闽粤边区  农村调查  客家社会 
描述:村调查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客家社会的调查,因而这些调查对研究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论蒋经国赣南乡村教育建设与赣南客家社会
作者:谢敏华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蒋经国  乡村教育建设  赣南  客家社会 
描述:蒋经国主政赣南期间,根据赣南客家社会的状况制订了相应的乡村教育建设措施,开展了一场较为全面的乡村教育改革。由于其政策措施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适应了客家教育传统的特点,乡村教育改革成效显著,赣南乡村教育事业一度繁荣。
徽州社会及其凝聚力
作者:罗义俊  期号:第4期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徽州  凝聚力  移民社会  中国历史  客家社会 
描述:徽州社会及其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