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0)
期刊(37)
图书(4)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90)
期刊 (37)
图书 (4)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73)
2013(42)
2012(26)
2011(32)
2010(17)
2009(13)
2008(14)
2007(7)
2002(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0)
赣南日报(29)
闽西日报(21)
其它(2)
四川烹饪(2)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
美食(2)
乡镇论坛(1)
福建乡土(1)
饮食科学(1)
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通讯员 李绍炜 文/图 12月4日,在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千米古街旁,年近六旬的吴志熙正在他的作坊里制作过去客家农村家家户户用来蒸饭的甑。 吴志熙十几岁开始跟师傅学习制作木器活,如今整整干了四十年。吴师傅的工具箱里摆满了制作饭甑的工具,有些工具很罕见,这些工具是吴师傅在四十多年
消失的客家传统物具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了年纪的客家人,或许还用过或见过许多已然消失的乡村物具,如草鞋、茶筒、箪等。 草鞋 客家人的草鞋有两种,一种叫秆草鞋(稻草鞋),一种叫布草鞋。秆草鞋以麻绳为“经”,以稻草索为
客家舂糍粑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糍粑,是用糯米做的小吃。做糍粑前都要将糯米泡透,蒸熟,然后家人合作一起舂糍粑,这是需要合作的力气活。舂糍粑之前,得先将石臼洗净,抹油,再将蒸好的糯放进去。三五个人脚踩石杵,杵锤击打石臼
客家饭丸
作者:朱裕森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客家地区一些较穷困的山区,流行一种叫“饭丸”的小食,制作简单而味美。 顾名思义,饭丸就是以米饭做原料的丸子。它的做法古老而简单,取材容易而实惠。取晚米作料,捞半熟的米饭起锅,乘热入石臼,木杵伺候,或用捶打,或用挤压,不能打太 烂,否则成糨糊,影响外观和口感。起臼后,将备好的
客家过年这一天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朱裕森 客家人过年一般就是指大年三十这一天。过去,在长汀的一些山区,过大年很是特别,那一整天就是弄吃的。俗话说:“一年累到头,一天吃到晚。”意思是累了整整一年三百六十天,过年这一天就必须是从早吃到晚,给大家一个完美的犒劳。 早晨一挂短小的鞭炮将孩子们吵醒,那是长辈给祖宗切茶上香的声音。母亲弄好了一大
淡出的客家“尝新节”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周宗胜 “新米煮新清香扑鼻,新菜煮美食垂涎欲滴”,这句话形容的是客家人在农历六月尝新节的情景。 然而,今年“小暑”节气间的吉日,本该隆重举办尝新节的客家人,像约好似的,竟无人提及
客家师傅现场打糍粑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记者 杨燕 是哪里的糯米饭这么香?在这香味的源头,8日,记者在闽西中华美食节展位上看到,两位客家师傅正在合作打糍粑。 抡大锤的是上杭人老赖,今年四十多岁的他已经打了十几年的糍粑了,现在他在上杭县城和别人合伙经营着一家糍粑店。“这次,借美食节的机会,我们也来凑凑热闹,让外地的朋友都尝尝客
月光光(客家童谣)
作者:王源生搜集整理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落塘,一本丢落井;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桥上好 食,桥下好洗碗;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
客家诫子谚语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居安思危) 乞食行大路。 (穷不丧志) 唔敢乱食,话唔敢乱讲。(谨言慎行) 十个手指有长短。 (人无完人)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广结人缘) 好
闽西客家“过大年”的与时俱进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买年料。到了除夕日,要先到祠堂或祖墓祭祖;要在正厅挂上祖宗像,摆上供器供品,放上一甑上面放有葱、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