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闽西日报>  消失的客家传统物具

消失的客家传统物具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05版(话说闽西)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挂接】

【全文】

上了年纪的客家人,或许还用过或见过许多已然消失的乡村物具,如草鞋、茶筒、饭箪等。

草鞋

客家人的草鞋有两种,一种叫秆草鞋(稻草鞋),一种叫布草鞋。秆草鞋以麻绳为“经”,以稻草索为“纬”,编织成脚底形的底,前尖设“鼻”,左右两边和跟部设“耳”,用适度长短的绳索穿过“鼻”、“耳”,绕于脚盘扎实,即可穿紧于脚底走路。布草鞋,用糨糊把旧、烂布糊成多层的“布拍”加麻竹壳为底料,剪成脚底形,再用锥子钻孔,用苎麻线密密扎实为鞋底,前沿设“鼻”,左右两边和跟部设“耳”,再用适度绳索穿过“鼻”、“耳”,绕脚盘而穿紧。

秆草鞋、布草鞋式样相同,男女均可穿着。只是布草鞋的耐磨性比秆草鞋好,穿着也比较舒服,不易磨起脚泡。旧时多为穷苦人上山、挑担走长途时穿着。现在生活好了。穿秆草鞋的习俗也渐渐地消失了,一般用布鞋来代替。

茶筒

茶筒是山区客家农民用来装茶水用的竹筒。锯一段两头都有节的竹筒,下端的竹节作底,上端的竹节当盖。上端竹节上还要多留一寸许长作筒咀,筒咀那段留半边就够,因此在竹节上边用锯锯到一半时,就用刀切去那被锯的那半片,留下另半片作筒咀。在筒咀边的竹节上,钻一个母指大的小孔,又用小木段做一插杆,作为插盖小孔的盖梢。茶水从小孔灌入。喝时拔开盖梢,倒出茶水就可以喝了。

过去,客家山民去野外干活,出发前都要准备好一筒茶水带去,以便口渴时饮用。为携带方便,在筒咀处的边上就钻一个小洞,系上挂带,便于提挂。

饭箪

饭箪是用来装饭用的。过去的客家山民去山地干活,因路途较远,中午就没有回家吃饭,而是带饭去山地吃。而饭箪就是装饭的盛具。

饭箪的制作原料是草席。取晒干的细草席用热水稍煮后浸泡,然后又晒干,这样的草席就有了韧性。再用这种处理过的草席编织成胃袋形状,在袋口处,织成可安装提挂带的边口。安装好提挂带后,饭箪就做成了。饭装入箪内,提挂带一收紧,箪口就封闭了,这样就可以保持饭不会沾染上不干净的东西,保证饭的卫生。吃饭时只要拉开箪口,就可以就着饭箪直接吃。方便又简洁。更重要的是,用饭箪装的饭不易变味,能起保鲜作用。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