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95)
期刊(844)
图书(278)
学位论文(168)
视频(61)
会议论文(35)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95)
期刊 (844)
图书 (278)
学位论文 (168)
视频 (61)
会议论文 (35)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62)
2014(1246)
2013(242)
2012(267)
2011(284)
2010(179)
2009(104)
2008(68)
2007(50)
2004(1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52)
其它(300)
客家研究辑刊(72)
海峡导报(6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9)
闽台文化研究(5)
国家发展研究(1)
历史教育(1)
中国报业(1)
身体文化学报(1)
台湾客家族群民间信仰之研究--以新竹县新埔镇枋寮义民为中心
作者:江瑞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庙 
描述:使得義民祭典逐步由家族祭祀發展為跨村庄廟宇,進而全面發展成為全臺灣客家族群最重要的民間信仰。
本論文之主要發現有五:
1. 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中的三山國王與義民爺信仰,已逐漸成為其他族群
枋寮义民义民爷信仰之扩张与演变
作者:林柔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枋寮义民庙  义民爷信仰  分香庙  再移民  在地化  神格化 
描述:代意義。 影響分香廟在新移居地發展的因素,包括:北客是否為優佔群體、信仰人群如何處理祖籍神與聚落中其他神明的關係、靈媒(鸞生、乩童)及其辦事能力等。其中,乩童的有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做為締結北客、義民爺信仰與新移居地居民三者的關係間,具有穿針引線的功能,強化義民爺信仰的凝聚力。 分香廟呈現義民爺信仰的演變方面,本文以枋寮義民廟為比較基礎,從牌位的分化、義民爺神像、配合聚落改變祭典活動,與模仿祖廟設立墳塚四方面進行討論。21座分香廟「創造」出的義民爺信仰的諸多變異,可視為一種在地化的現象,亦是信徒將義民爺神格化的表現。 1980年代末期,客家文化社會運動興起,將義民精神與客家精神畫上等號,以及1999年褒忠義民廟聯誼會的組成,使原本分香廟獨自發展的義民爺信仰,加入變動因子。聯誼活動提供各義民廟間交流的舞台,其中上演著枋寮祖廟與分香廟、義民爺信仰大傳統與小傳統間的協商和對話。總之,義民爺信仰是因地制宜、與時俱進且持續在發展中的。
台湾客家史观:以义民与1895乙未抗日战争为例
作者:薛云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史观  台湾民主国  乙未战争  客家  义民  平埔族  结构主义 
描述:的社會事實,並據此合理的提出臺灣客家史觀的論點。
本文在論述過程中,緊緊扣住臺灣史上的兩條重要脈絡,一是義民,一是平埔族的漢化;前者首創於臺灣客家庄,而後遍及全臺各地並成為清領臺灣時期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本文也特別提出義民先於民變而存在的事實。後者則是構成當前臺灣人的主要結構之一,本文以「賜姓」、「族譜」、「烝嘗」三部曲來說明平埔族的漢化,這種不可逆轉的同化過程確是歷史的悲劇與無奈,卻也為臺灣漢人注入新血與生命力,惟本文雖以臺灣客家譜牒為例,但事實上也是當前大多數臺灣漢人共同的集體記憶;從這兩條軸線的長時段觀察,正是本文據以提出「臺灣客家史觀」的基石。
本文最後以「臺灣客家史觀」重新檢視1895年乙未戰爭的始末。學者們過去多以各種「民族主義」情緒解讀這場戰爭,因之完全無法合理解釋為何戰場上爭相出現義民軍以及仕紳們冒死抗日的現象。本文則認為,偏離土地即偏離史實;惟有以本土的、長時段的觀察,方足以理解臺灣史上的各種事件與現象,職是,本文最後也暗示以多元觀點解讀臺灣史的可能,亦即,各族群、社群甚至各家族,也能利用本文的論述架構各自解讀各種史事史蹟,以摒棄任何標準化或霸權式的一元觀點。
义民爷的神格多样性:以苗栗市义民为例
作者:刘忆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爷  义民爷信仰  苗栗  神格 
描述:栗市義民廟所供奉的義塚,同為林爽文事件所犧牲的義民們,也是同一批受到乾隆皇帝冊封「褒忠」的義士,相較於枋寮義民廟,卻少有人研究。且透過對新竹人士的實際訪談中發現,新竹地區的民眾大多認為義民爺與一般正神無異,但相較於苗栗地區的民眾卻認為義民爺是鬼,即使是神,也是神格不高的陰神。同樣為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卻有著地域性的差別,因此本研究將針對苗栗地區的民眾進行研究,了解民眾心中對義民爺神格的看法究竟為何。根據渡邊欣雄的「神、鬼、祖先」動態變化邏輯看義民爺神格發現,義民爺是橫死的,根據它死時的狀態,義民爺與萬善爺、有應公是屬同性質,但因為義民爺生前具有美德,死後才能被編排到神靈世界的秩序當中,又因為它們有後代子孫以外的眾人所崇祀,因此它的神格便確立了。反觀萬善爺及有應公,它們是橫死,但因為它們生前未具有美德,因此死後無法編排至神靈世界中,就算它們有後代子孫以外的眾人所崇祀,它們與義民爺也是有所區隔。本研究分為兩大部分,首先在問卷方面,透過集群分析將受訪者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及看法加以分群,並根據交叉分析結果,例如「通常去義民廟使用什麼紙錢?」、「義民爺和哪一種神明接近?」等題項,觀察各集群的特性,再加以命名,可將之分為三群:客家烈士群、正神群、鬼魂群。客家烈士群的民眾較傾向於中間立場,對義民爺的神格較不認為是神或鬼,反而是類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烈士們。而正神群的民眾較認為義民爺是與一般正神接近。鬼魂群的民眾則較認為義民爺是類似好兄弟一類的孤魂野鬼。其次,也從實際田野觀察與義民廟有關人士的訪談中發現,民眾一般的祭祀行為以及與義民廟互動的頻率等,例如在焚燒紙錢的行為上,有民眾焚燒好兄弟使用的銀紙給義民爺,有民眾則焚燒神明使用的金紙給義民爺。亦或是在祭拜時間點上,民眾大多早上前往義民廟祭拜,下午則較少人會前去祭拜,原因是民眾有上午拜神,下午拜好兄弟的區分。進一步也觀察義民爺往來的對象發現,鄰近的廟宇會在農曆七月舉辦普渡法會,並到義民廟迎義民爺的牌位前去,原先認為鄰近廟宇是否有將義民爺視為類似城隍爺的角色看待,但民眾對此的看法卻都認為,義民爺純粹以客人的身份被邀請,並非以陰神坐鎮的身份。透過這些題項發現,民眾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產生多樣性。進一步將問卷調查分群結果與民眾實際認知行為做對照發現,民眾對義民爺的神格態度大致分為三群:客家烈士群、正神群、鬼魂群。而民眾實際的祭祀行為及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中,也大致分為幾類:陰神、客家人祖先、好兄弟、烈士。結果呈現一致,由此可知,民眾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的確呈現這幾類。民眾對義民爺的神格看法實為複雜,有些民眾在開始表明義民爺是好兄弟,卻在這些民眾平日的祭祀行為中發現,他們焚燒金紙給義民爺,代表其實他們是將義民爺視為正神一般的祭拜。由此發現,民眾的行為層面與認知層面有落差,因此,義民爺的神格在民眾心中,呈現的是不穩定性的流動,永遠沒有一定的定位,若要對義民爺的神格有深入的了解,必須是長期的觀察。
国家意识与地域社会建构:以清代台湾“六堆”为例
作者:陈丽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堆  粤人  义民  客家  地域联盟  历史记忆 
描述:”组成的军事团练组织的称呼。早在康熙末,居于此地的客语群体,就因协助官军有功,部分被授予“义民”封号。乾隆末的林爽文事变中,下淡水“粤人”类似的团体,便被称为“六堆”。此后每逢变乱,“粤人”便组建
宗教型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与社会资本之关系-以新埔义民为例
作者:张添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ORPS模式  社会资本  宗教型非营利组织  客家  义民庙 
描述:龐大社會資本,是本文主要研究動機。本文研究目的為探討新埔義民廟之:經營管理、社會資本內涵、對組織經營管理與社會資本累積之建議、與對宗教型非營利組織之啟示與建議。本文理論採用:修正CORPS模式為MCORPS模式、與社會資本理論。本文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新埔義民廟能有今日之成功,最重要之因是核心使命不變與外圍使命創新。 二、新埔義民廟經營管理所累積之社會資本是持續性的,不論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 三、新埔義民廟與信眾間之社會資本信任、規範、網絡,在某些經營管理面,值得檢討增進。 四、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必須認清其最重要的核心使命,經營管理亦須健全,以獲得信眾的社會資本信任、規範、網絡。
从族群关系看清代台湾桃竹苗地区义民信仰区域差异──以清代苗
作者:张正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苗栗  区域史个案研究  桃竹苗地区  北台湾客家史  客家义民信仰  族群关系史 
描述:因與清代苗栗堡境的閩客械鬥風氣不發達有關。清代苗栗堡境西側的「北大肚山系」,與東側的「關刀山山脈」,對於當地族群關係演變的意義,在於「北大肚山系」山勢雖不如「關刀山山脈」般險峻,但該山系卻相對使苗栗堡客、閩兩族群的接觸機會,未如枋寮義民祭祀圈十四大庄,或中港堡、吞霄堡、「南桃園東側」等地區來得多,故不易使苗栗堡的客、閩兩族群,發生大規模接觸與衝突的機會。這也造成清代苗栗客家人的族群意識,在林爽文事變後百餘年間,隨世代交替而逐漸降低。是故苗栗義民信仰並未同於枋寮義民信仰般,有因為閩粵械鬥氛圍較濃厚的歷史背景來發展「區隔粵閩」、「強調粵人忠義精神」之族群認同符號,而成為一大區域信仰。二、 在清代苗栗義民信仰中,有一重要制度為「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制,其為清代苗栗地方人士,可藉由出資金來加入「苗栗義民祀」會友,且其會友身分不但可世襲,百餘年來又不斷有新會友加入,最終成為清晚期的「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制。又「327會友」制,並沒有歷史需求發展為「區分會友間階級高低」,與重視「神牌位序差異」之模式,「苗栗義民祀327位會友」都在該廟左偏殿,以一面木牌陪祀,即可代表清代苗栗義民廟「327會友」在該廟信仰者心中之歷史貢獻。此外,苗栗義民信仰也主祀真正殉難於林爽文事件的「義士眾姓諸公」、淡水廳幕僚壽同春、與淡水廳同知程峻之模式,也是不同於枋寮義民信仰之處。三、 清代苗栗堡西境地勢較為高聳的「關刀山山脈」,在清中期時,隘線分佈於此山脈西麓,故當時該山脈尚是非常重要的「區隔漢原」之地理形勢。但約在清中後期之際,因苗栗客家人往東越過該山脈開墾樟腦利益,也使「後龍溪上游區」,即今獅潭鄉與大湖鄉等地,最終成為客庄。而其中較重要的漢人拓殖勢力,有獅潭、南湖等庄的黃南球勢力,與大湖吳定新家族勢力,以及拓出桂竹林一帶的劉緝光等勢力,而「後龍溪上游區」有無義民信仰,也與這三勢力分佈有關。清晚期的黃南球,其前半生經歷較少與苗栗堡有淵源,双與枋寮義民信仰分佈區域較有關係,故黃南球拓殖出獅潭與南湖二庄後,也在二庄各置一間義民廟,其皆分香自枋寮義民廟,以祀奉死於漢原械鬥的骨骸。而清晚期吳定新家族勢力,雖也為大湖庄帶來義民信仰,但其他大湖庄民不見得都信之。故清代大湖庄民初建大湖義民廟時,很可能已被該庄人視為陰廟,而將該廟設在遠離大湖庄市街中心外的「下坪仔」。又該廟石製主神牌,同時書寫「萬姓同歸.褒忠義民」,是雜揉了枋寮義民信仰,與漢人社會常視為「陰廟」的萬善爺性質。大抵而言,「後龍溪上游區」的獅潭、大湖、南湖等三間義民廟,是双應清晚期當地漢原關係緊張下的歷史產物,因此也在清代北臺灣族群關係史的意義上,與本為區隔閩粵為主的枋寮義民信仰有所差異。四、 枋寮義民信仰乃清代嘉、道以來,竹塹當地「城╱閩」與「郊╱粵」的閩粵械鬥風氣下之產物,「郊區」的枋寮義民祭祀圈內之粵人,係藉此突顯「粵人忠義於朝」精神,期盼朝廷能對當時弱勢的臺灣粵人聲張正義。而約自嘉、道以降,枋寮義民信仰祭祀圈的粵人,又逐漸透過枋寮義民信仰十四大庄制度,讓該區粵人能被組織於各大庄的公號頭家,與枋寮義民廟方各大姓家族之領導下,以凝聚共同的粵人族群共識與力量,來與淡水廳政經中心在的竹塹城閩人相抗衡。而清代北臺灣閩粵械鬥同樣激烈情況者,至少尚含「南桃園東側」與清代中港堡境內之客庄。可是「南桃園東側」與清代中港堡客家人,一開始並未出現特別崇敬義民信仰的氛圍,至少在中港堡的頭份義民廟方面,該廟乃遲至清代光緒11-13年左右,才由當地客家人自枋寮義民廟分香引進。清代頭分庄客家人引進義民信仰的歷史背景因素之一,自與從嘉、道以降的閩客械鬥風氣氛圍有關,然其引進之時間點之所以遲至光緒朝,則是與金廣福勢力拓墾大隘地區成熟畢,使中港堡與竹塹「郊區」兩地粵庄交通風險相對降低有關。
清代陆丰地区客家人移民台湾探究
作者:冷剑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陆丰  台湾  客家  移民 
描述: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利用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民间族谱、碑刻、契约文书、口述史资料等,辅之以其他文献材料,以及大陆和台湾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重构清代陆丰地区客家人移民台湾
试论台湾21世纪初国民中学国文科之课程纲要
作者:杨亚美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  二十一世纪初  国民中学  国文科课程纲要 
描述:国中部分作讨论,以下称《国中国文科课程纲要》。课程纲要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蓝图,因此分析课程纲要的内容,可以清楚地揭示学科的课程理论取向、课程理论与实施等建议对课程的成败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借探究台湾国民中学国文科之课程纲要,来作为澳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借镜。
明清粤东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对台湾的移民垦殖
作者:夏水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  石窟河  客家  移民  台湾  原乡 
描述:区,属于纯正的客家地区,处于广东省的东北部地区,故常常被称为“粤东”。从明末清初开始,这一区域的开始有人移民台湾,到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高峰。清代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移民台湾,除了当地的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