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传统与身份表述:成都东山客家的人类学考察
-
作者:杨丽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传统 身份表述 东山客家 文学人类学 族群特征
-
描述:”就成为了“我们”,并且“我”依靠在“我们”中的归属关系获得慰藉和资源。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各种“我们”的表述被视作为“族群身份”加以研究。而族群身份中,最直接的把“我族”与“他族”相区别的就是“身份表述
-
廖观音事件与成都东山客家社会变迁研究
-
作者:苏东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廖观音事件 东山客家 社会变迁 民间信仰
-
描述:专题的研究框架,把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纳入到东山客家社会变动中去进行解读,对深入解剖清初以来成都东山客家社会历史变迁脉络及事件爆发于成都近郊东山客家地区的历史必然性。本文共分五章,外加前言和结语,共七大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前言部分主要包括概念的界定、选题缘由及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内容。第一章廖观音事件史实研究。综合不同版本廖观音家世的记载,通过查阅史料及逻辑推理厘清其家世之迷,并对事件的基本史实经过进行概述,并与同时期和同地域的运动的比较,分析其特点。为开展廖观音事件与东山客家社会的关系研究提供基础。第二章廖观音事件与东山客家社会。分析事件中的首领人物、参与主体、活动区域的客家属性,中心论证事件爆发在客家地区的必然性,意在说明事件是东山客家社会长期变动的结果和产物。第三章廖观音事件与廖氏家族。围绕事件的首领人物廖观音,从宗族的视野展开,中心论证廖氏家族在东山客家社会中的地位及影响,意在说明廖氏家族中产生廖观音这样的人物,不是偶然现象,同时也说明廖氏家族在东山地区的影响力亦是廖观音领导起义的重要因素。第四章廖观音事件与东山客家社会民间信仰。围绕事件的宗教组织外衣,从民间信仰的角度,说明事件中宗教信仰是东山客家地区民间信仰不断融合流变的产物,也是事件获得客家民众支持的精神原因。第五章廖观音——东山客家女性的典范。围绕客家妇女的属性,通过对客家女性“老祖母”精神的分析,意在说明事件的领袖人物廖观音集中了客家女性的优良品德,这是事件能够聚集众多客家民众参与的内在原因。结语部分围绕总结了廖观音事件与东山客家社会关系。旨在点明东山客家社会百余年的社会变迁是事件爆发的历史前提,清末以来各种社会矛盾聚焦东山地区是事件爆发的直接诱因,东山客家社会固有的保守性、地域性等观念是事件始终围绕东山地区展开的并最终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
-
梅州客家民居及其文化研究
-
作者:熊继梅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地理环境,以中原文明为核心,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族制度相应的产物,成为客家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文化丛。最后从客家民居的功能、家庭制度、重文教、崇祖敬宗及天地人合一的观念等几方面探讨了客家民居的文化内涵。客家民居作为一种文化,与客家民居在现代社会中亦同样面临着变迁与挑战。
-
台湾客家族群文化权利之研究
-
作者:陈建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 少数族群 台湾客家族群 文化权利 集体权利 人权保障 多元文化主义
-
描述:選擇結果,無論是族內或族外成員,都必須加以尊重;其次,在「集體文化權利」上,客家族群則可以要求國家,賦予增強族群的特殊權利,進而能鞏固族內成員認同,與吸引族外成員認同。至於在權利的主張上,台灣客家
-
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
-
作者:劉惠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文化危機 族群認同 文化運動 族群建構
-
描述:台北市五個行政區,台北縣五個鄉鎮市,分別各抽樣二○份,預定問卷調查二○○份,共計回收有效問卷一九五份。(二)個案訪談法-以立意抽樣方法,抽樣本五位客籍人士作個案訪談,包括客家籍家庭主婦、上班族、公務
-
多元文化下台湾客语之保存与展现:以行政院客委会推广之客语生
-
作者:江惠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国家语言政策 客语 客语生活学校
-
描述:區分為四大階段)的國家語言政策,由其相關政策的制定與事件來解析語言政策對於族群發展自族語言的影響。在本土化思潮蓬勃發展下,客家運動也隨之風湧而起,表達出振興客家語言及文化的聲音,除了呼籲自族客家人要
-
闽粤边客家地区的历史解析
-
作者:周雪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粤边客家地区 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变迁
-
描述:,曾是闽越族、畲族、山都等少数族的聚居地之一。从中国移民史来看,汉人迁入这一地区始于秦汉戍卒。但隋唐以前,迁入当地的汉人极为有限。隋唐以后,特别是宋元时期,随着大批汉民的迁入,当地的人口迅速增长
-
一个客家宗族的定根与发展--杨梅阴影窝陈家的案例
-
作者:曾惠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杨梅阴影窝 移垦 定根 宗族组织
-
描述:了重大轉變—陰影窩的公廳成為了二房陳雲富派下專屬,全族的祭祀活動便轉而以清明節的祖塔祭掃為主—因為這裡是陳家開臺祖陳東浩骨罈的安奉處,是「血脈」之所在。同時,陳家尊長又試圖透過族譜的纂修,進一步將陳家宗族
-
認同與書寫──以朱天心與利格拉樂.阿女烏為考察對象
-
作者:趙慶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省第二代 族群 利格拉樂 阿女烏 朱天心 認同
-
描述:雲湧,朱天心不得不告別長久以來黨國機器所打造的中國國族神話,卻又因為立場的曖昧、猶疑乃至反動而迴避了本土的擁抱。在認同與不認同之間徘徊、選擇以「爭取不認同的自由」為後盾。 至於阿女烏,則從「外省第二代
-
清代台湾客家子弟教育研究(1684-1895)
-
作者:江淑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教育 客家教育 台湾教育 清代台湾
-
描述:,呈現在男女有別的家庭教育中,並以族譜、家訓的方式傳承,也表現在宗祠建築、敬祀韓愈與特重敬惜字紙等的文教祭祀活動中,並產生公嘗、六堆科舉會等家族性、地域性的教育支援系統。
二、教育實況以私塾為
上页
1
2
3
...
5
6
7
...
12
13
1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