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3)
期刊(1)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3)
期刊 (1)
按年份分组
2014(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
龙岩学院学报(1)
相关搜索词
苗栗地区客家人移垦研究(1684-1895)
作者:饶佩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移垦  茶叶  樟脑  原住民 
描述:、氣候做一個整理,接著便敘述荷蘭與鄭氏時期苗栗地區開發的狀況,而後便將清朝統治後的海禁政策造成的偷渡問題做一個闡述。接著由客家人進入苗栗地區的先後順序與地區做一個整理,試圖釐清客家人來到此一地區落腳的地方,以觀察其群體聚落的生存環境與空間。當然期間少不了與其他族群的互動關係,如客家人與原住民、平埔族的關係,在在影響到這土地上的人文活動。
生活除了土地、水源更是地區生活開墾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藉由水源的開發與水圳的興建,看到土地開發的擴張。之後和人們習習相關的便是賴以維生的產業活動了。本文將對於客家人在內山的茶葉與樟腦產業對於客家人經濟的影響與客家大族的興起做一個觀察與連結,試圖闡述產業的興盛與族群繁盛的關係,更可以了解到族群在這生活空間中為了利益競逐而產生的合作、衝突等問題。
一个客家宗族的定根与发展--杨梅阴影窝陈家的案例
作者:曾惠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杨梅阴影窝  移垦  定根  宗族组织 
描述:十五年自原鄉廣東省嘉應州興寧縣坭陂墟渡海來臺發展至今已逾二百年,本文首先從「推拉理論」及「原鄉生活方式論」著手探討原鄉生活背景對於陳家來臺發展的影響,並說明在原鄉所建構的生活方式與宗族發展的特色。陳東浩來臺後,原鄉的生活經驗及秀才的學識背景,加上新莊平原的繁榮給予陳東浩很大的發揮空間,也累積了許多財富與田業,然隨著新莊港的沒落與衰微,約在嘉慶末年(1810年代)再次舉家遷移至位在林口台地小南灣地區,期望家族在此可以農耕為業生根落腳。然而,一個以閩人為主的聚落裡,擁有大片土地的粵籍居民反而居於弱勢,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時陳東浩四子遷離小南灣,並依據鬮書析產之結果分兩路遷移—大房、四房遷至關西南片仔,二房、三房遷至楊梅陰影窩—再度追求新鄉尋找安身立命之處。
由於遷離小南灣時,由二房陳雲富派下將開臺祖骨罈一同攜至楊梅陰影窩安奉,因此以陳家二房陳雲富家族在楊梅陰影窩的拓墾與發展為討論主體。陳家二房族人入墾陰影窩後,便致力於水稻農業的建立。一方面透過水稻農業的建立,陳家物質生活基礎漸趨穩定外,由於陂圳修護、水源使用以及堆肥製造等水田化的發展過程,使陳家族人與陰影窩這片土地逐漸密不可分,「人與土地關係,亦逐漸由維生轉化為安生立命的意義。」。另一方面,透過農業勞動合作、通婚圈的形成、宗教組織的參與等面向的探討,了解陳家在陰影窩社會網絡的建立情況。--「當臺灣的漢人社會逐漸定著化以後,社會群體的分類原則也跟著開始轉變,逐漸以本地的神明信仰和新興的各種宗族組織為認同對象。特別是從受祖籍觀念影響的移植型宗族,轉變為源於來臺開基祖在本地形成的新宗族。」
陳家族人藉由公廳與祖塔的建立,共同祭祀先人以維繫宗族團體繼續存在,也是凝聚宗族成員親密情感的核心要素,而建立公廳與祖塔的地點—陰影窩,也就成為陳家宗族「定根」之所在。但是,由於自清道光二十五年以來便各自分居發展建立生活空間,各房後代裔孫的往來日漸薄弱,加上陰影窩祖塔規模過小不敷使用之下,使得各房族人有了「刈火」之議。大房與三房分別在關西下南片與楊梅二重溪刈火,分建祖塔與公廳之後,陰影窩的祖塔與公廳在陳家宗族的意義有了重大轉變—陰影窩的公廳成為了二房陳雲富派下專屬,全族的祭祀活動便轉而以清明節的祖塔祭掃為主—因為這裡是陳家開臺祖陳東浩骨罈的安奉處,是「血脈」之所在。同時,陳家尊長又試圖透過族譜的纂修,進一步將陳家宗族的發展具體訴諸於文字記載,達到慎終追遠、敬宗收族之效,期勉後代子孫能不忘本,將宗族精神傳承下去。然陳家的宗族組織卻因為時空背景的變遷以及後代族人之決定的影響下,其機能及運作與一般所認知的客籍宗族的發展有相當的差異。
清代台湾北部霄里地区客家七姓移垦之研究
作者:徐静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涌泉  霄里大圳  霄里  移垦  客家 
描述:姓的拓墾情形。 研究問題:首先探討霄裡客家七姓各家先祖來台緣由及各家族人發展;其次探究當地人文環境及地理條件,如何影響客家七姓聚落的分佈。企圖以拓墾、族群互動、水圳開發及三官大帝信仰等研究議題,深入了解霄裡當地客家人的開發歷程與社會組織的運作。 研究結果發現:霄裡客家七姓族人在桃園臺地的墾拓過程中,逐漸認同當地社會,初期的原鄉祖籍認同,被在地認同取代。霄裡客家七姓聚落的發展過程,亦是當地凱達格蘭族霄裡社,從原住民占社會優勢地位,逐漸為漢人取代的過程。另外,中壢臺地崁崖下湧泉帶連成一線的霄裡客家七姓聚落,即為清代南桃園地區客家人移墾的北界。此外,霄裡玉元宮奉祀的三官大帝,原屬於霄裡大圳的三官祠所奉祀的神明,以後形成玉元宮、永昌宮、三元宮與元聖宮等四宮輪祀三界爺爐的祭祀圈。
清代客家汉番界外合股移垦研究:以台中东势为例
作者:张学年  期号:第3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中  东势  客家  合股  移垦 
描述:清代以降政府限制台湾汉人进垦番界,在中部近山地区也不意外.在现今台中市石冈区东侧留有乾隆26年(1761)的“土牛界碑”,直到嘉庆20年(1815)官府解除禁令,大规模的汉人从此深入东势角及新社地区垦拓.这个界外的移垦有着合股、宗族合约式的开发形式,间接说明台湾客家地区的一种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