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與書寫──以朱天心與利格拉樂.阿女烏為考察對象
【作者】 趙慶華
【关键词】 外省第二代 族群 利格拉樂 阿女烏 朱天心 認同
【导师姓名】暂无
【学位名称】暂无
【学位年度】2004
【学位授予单位】暂无
【所属分类】TS422
【录入时间】2004-01-01
【全文挂接】 读秀挂接
【摘要】住民族群則在以中國為尊的霸權統治下被排擠壓迫;由此形成外省族群的優勢宰制心態,以及本省族群劣勢的被支配地位,從而分別影響兩者對國民黨政權與本土政權的認同程度。 跟著父親朱西寧的步伐,朱天心從鳳山眷村走向台北大都會;父親逝世後,她一貫執持著「山東臨朐人」的「族群身分證」,邁向一場無方的漫遊。在父權羽翼下成長,雖以「知識分子」自居,然而其筆下的「女性」卻永遠做不成「知識分子」;綠色執政、本土意識風起雲湧,朱天心不得不告別長久以來黨國機器所打造的中國國族神話,卻又因為立場的曖昧、猶疑乃至反動而迴避了本土的擁抱。在認同與不認同之間徘徊、選擇以「爭取不認同的自由」為後盾。 至於阿女烏,則從「外省第二代」的身分開始,便行經一趟曲折錯綜的認同之旅──生命的前十八年與「父親的鄉愁」為伍,是為了躲避「原住民母親」的污名印記;結識瓦歷斯.諾幹之後,才漸漸拾回原住民身份的自信;她以深入的田野調查作為認識土地、為族群發聲的紀錄。排灣族母系社會所孕育的堅韌而有智慧的女性典範,使她的「原住民女性意識」得到更進一步的釐清和確認。多重身分認同有助其體認原住民在台灣社會所面臨的族群壓迫,以及原住民女性受到多重壓迫的處境──由原住民男性主導的原住民運動、由漢人女性主導的女性運動……,在在成為她反思批判的對象。 在本土化浪潮的衝擊下,朱天心與阿女烏同樣面臨了一次又一次追索「我是誰?」的詰問,但是兩人的認同卻走向截然不同的路程。將兩位女性作家的「認同和書寫」平行排列考察的最大意義便是讓我們看到了台灣現階段族群差異和認同政治交錯複雜的關係,其中包括外省族群面對「台灣意識」的召喚,糾葛於「中國國族」和「台灣民族」的心境,以及原住民族群在以漢人為主流的國度裡的被殖民處境和建立主體性的努力。從2003年九月的「台灣正名運動」,到2004年的「520總統就職」,本文的寫作也跨越了台灣政治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但不變的是,族群的對立衝突、國家的認同爭議。我們應該如何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凝聚台灣認同,將是建構「台灣新興民族」的艱難挑戰。...
【外文摘要】暂无...
- 1、“七界內”的客家意識初探-思考彰化竹塘地區福佬客族群意識之 作者:陳逸君 年份:暂无
- 2、馬來西亞柔佛客家人的移殖及其族群認同探析 作者:安煥然 年份:暂无
- 3、原生性認同、祖籍地聯繫與跨國網絡的建構:二戰後新馬客家人與 作者:劉宏,張慧梅 年份:暂无
- 4、原住民与台湾地区其他族群慢性病盛行率及相关因素之探讨 作者:陈萱 年份:暂无
- 5、客家女性金钱态度之研究-以桃园县为例 作者:黄丽陵 年份:暂无
- 6、海外客家华人的思想演变:从族群认同到民族国家意识——以爱国 作者:杨君,杨瑞虹 年份: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