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东山客家的“风水”族规
作者:刘蓬春  期号:第1期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山客家  风水族规 
描述:东山客家刘氏宗族在清朝道光、光绪年间订立的三个族规,对族内公共水源的蓄水、管水和用水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还对妨碍风水的建筑予以拆毁做出了约定,族规本身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作者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族规订立的背景、与族规内容相关的当时农业生产情况和族规所反映的东山客家的风水观进行了分析。
廖观音事件与成都东山客家社会变迁研究
作者:苏东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廖观音事件  东山客家  社会变迁  民间信仰 
描述:专题的研究框架,把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纳入到东山客家社会变动中去进行解读,对深入解剖清初以来成都东山客家社会历史变迁脉络及事件爆发于成都近郊东山客家地区的历史必然性。本文共分五章,外加前言和结语,共七大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前言部分主要包括概念的界定、选题缘由及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内容。第一章廖观音事件史实研究。综合不同版本廖观音家世的记载,通过查阅史料及逻辑推理厘清其家世之迷,并对事件的基本史实经过进行概述,并与同时期和同地域的运动的比较,分析其特点。为开展廖观音事件与东山客家社会的关系研究提供基础。第二章廖观音事件与东山客家社会。分析事件中的首领人物、参与主体、活动区域的客家属性,中心论证事件爆发在客家地区的必然性,意在说明事件是东山客家社会长期变动的结果和产物。第三章廖观音事件与廖氏家族。围绕事件的首领人物廖观音,从宗族的视野展开,中心论证廖氏家族在东山客家社会中的地位及影响,意在说明廖氏家族中产生廖观音这样的人物,不是偶然现象,同时也说明廖氏家族在东山地区的影响力亦是廖观音领导起义的重要因素。第四章廖观音事件与东山客家社会民间信仰。围绕事件的宗教组织外衣,从民间信仰的角度,说明事件中宗教信仰是东山客家地区民间信仰不断融合流变的产物,也是事件获得客家民众支持的精神原因。第五章廖观音——东山客家女性的典范。围绕客家妇女的属性,通过对客家女性“老祖母”精神的分析,意在说明事件的领袖人物廖观音集中了客家女性的优良品德,这是事件能够聚集众多客家民众参与的内在原因。结语部分围绕总结了廖观音事件与东山客家社会关系。旨在点明东山客家社会百余年的社会变迁是事件爆发的历史前提,清末以来各种社会矛盾聚焦东山地区是事件爆发的直接诱因,东山客家社会固有的保守性、地域性等观念是事件始终围绕东山地区展开的并最终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
成都东山客家住居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
作者:陈洪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都  东山客家  住居文化  社会变迁 
描述:村家屋文化和住居形态为切入点,以成都城郊东山客家地区为调查研究对象,探讨村落在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变迁,分析变迁背后的实质与逻辑。与以往不同的是,文中将住居形态作为住宅建筑形体与文化时空中的居住民俗、居住方式的转化积累过程,讨论了东山客家住居形态与家屋文化的现代转换,在解析住居现代化的过程中,认识和解释区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文章在结构上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就本研究的缘起、基本思路、研究主题与方法以及调查区域的选择做出介绍。主干部分对村落三个层面的住居形态描述基于对村庄经验的分类化处理。第二章讨论了本地区传统的家屋建筑样式、住房民俗以及居住方式的成因、表象、结构特征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伦理学和生态学思想。第三章阐述了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经济复兴、乡镇工业兴起时期村落的住居样态,分析了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阈限”特征。第四章讨论了在加速城市化的今天,尤其政府主导实施“三集中”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政策以后,城市边缘区村落由传统住居方式向现代城市住居方式过渡的背景、过程、结果及特征。最后为结论与必要的反思。研究显示出,家屋宅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东山客家的住居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是以家屋“祛魅”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向现代的嬗变,现代性的日益增加,反映了神学宗教性社会向世俗理性社会的转变,这种变迁是与国家转型、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国家一体化相适应的,表现出强烈的国家建构色彩。
从《刘氏家族示谕碑》看清代东山客家的宗族管理
作者:刘蓬春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氏示谕碑  东山客家  宗族管理 
描述:刘氏客家家族组织实行以房为基础的族内民主制,通过将族规在官府立案取得合法的管理权,以培植风水、惩治违规违法的族人、干预族内不动产售卖、组织春秋祭祀和节庆娱乐、救济孤贫等手段,协助地方政府对族人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使家族组织成为封建专制国家坚实的统治基础。
从东山客家民间故事看族群关系
作者:梁音  期号:第9期 来源:现代交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山客家  民间故事  族群关系 
描述:分明,另一方面又世代相邻、和平共处的双面性特征。
文化冲突与融合背景下成都东山客家信仰百年传承的策略选择
作者:李海梅  期号:第4期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山客家  信仰  文化传统 
描述:样态。
论析成都客家宗祠文化资源及开发利用
作者:苏东来  期号:第1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祠文化资源  旅游开发  东山客家 
描述:宗祠是传统社会留下来的特殊人文景观,是当前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撑资源。成都东山客家地区清代宗族发达,遗留了大批品位高、价值大的宗祠资源,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本文仅以留存该区域的同族宗祠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宗祠资源、保护现状的梳理进而提出开发利用的思路。
地方传统与身份表述:成都东山客家的人类学考察
作者:杨丽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传统  身份表述  东山客家  文学人类学  族群特征 
描述:述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怎样成为我”一系列的自我反思不断促使着人类对自我的本质问题进行阐释和建构。为了形成强大的力量,有着相同文化特征和血缘关系的人类凝聚在一起,“我”就成为了“我们”,并且“我”依靠在“我们”中的归属关系获得慰藉和资源。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各种“我们”的表述被视作为“族群身份”加以研究。而族群身份中,最直接的把“我族”与“他族”相区别的就是“身份表述”,族群是如何进行身份表述的?在族群身份表述的背后究竟有哪些要素能真正承载族群身份特征,使之成为“我族”与“他族”的本质差异代表?而族群身份表述之后,又能为族群带来怎样的后果?所以,身份表述的背后与之后是当代族群身份研究的重点。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大部分族群对于自己的族群身份的表述是稳定的,但是有的族群却因为不断迁徙,特别是在本族群文化处于弱势的地域环境中,稳定的族群身份表述也会遭受到疑惑甚至遗忘。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客家就是这样一支迁徙的族群;而身处在“新乡”中的成都东山客家就是这样一个曾经遗忘了自己族群身份的群体,从“土广东”到“客家”,呈现了一条艰难的身份表述的寻找之路。而在寻找的历程中,东山客家最后能快速接受自己的客家身份,是因为不管其表述的称谓是什么,都一直默默地坚守着祖先传承下来的的文化表达系统,正是这些在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文化传统却代表着客家的族群特征,以致于成为了最后帮助东山客家寻找到自己族群身份表述的真实称谓的重要工具。可见族群身份表述不仅仅是一个称谓问题,它还包括一整套维持族群身份特征的文化表达系统:族谱、祠堂、入川记忆、会馆、民间信仰、语言、神榜、游艺、葬俗……在这多样化的文化事像中,却体现了族群身份表述的内在层级:家族身份——族谱;宗族身份——祠堂;地缘身份——入川记忆、会馆、民间信仰;表征身份——语言、神榜、游艺、葬俗。而透过这些层级,可以了解到族群身份表述的基础和递进,也可以说族群身份表述中个体是如何一步一步最终走到群体之中。而当族群身份表述被确定了之后,“客家”这一身份表述还被“我族”东山客家和“他族”所运用到多个领域中,从而体现了“客家”的资源身份——在文化、情感、经济、统战方面的价值。 这套文化表达系统的传承恰恰建构了东山客家的地方传统。地方传统中的保留与改变也绘制了东山客家的在地化图景。“地方”体现空间变化,“传统”体现时间变化;当东山客家在族群身份表述中带有地方传统痕迹时,时空因素对族群身份表述的变迁影响也直接呈现。主要有两大影响:其一空间变化对族群身份表述的影响:从原乡到新乡,导致了从原乡的“中心族群”到新乡的“边缘族群”格局的变迁;其二时间变化对族群身份表述的影响:从入川后的清代到民国再到当代,从“客人”到“土广东”再到“客家”,东山客家在呈现族群身份表述时的曲折历程,也折射出与国家历史不同阶段的遭遇:土改、文革、当下。其在传统中所保留和舍弃的,正体现东山客家的阶段性身份表述诉求。 透过东山客家族群身份表述之路,还可以看出推动其表述的背后力量有文化、经济、政治领域,并且都有一个共性:精英化。因为他们既在族群之中又在族群之外,“族群之中”是因为其生长处于族群内,熟悉族群的传统文化;“族群之外”是因为其由于工作需要会广泛接触“他族”,甚至是“他族”中的优秀者,从“他族”反观“我族”,更加深了对“我族”现状的深刻认识。族群精英的这种“族际”视野注定了不论是文化自觉还是文化再生产,都是最先觉醒者和实践者。文化正名,经济充实,政治统摄,在2005年成都的“第20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成功举办,终于成为这三方力量共同打造的客家盛宴,东山客家终于从新乡的“边缘”开始走近“中心”。 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到东山客家地方传统的形成和演变脉络对族群身份表述的影响,从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成都东山地区的三圣乡、石板滩、龙潭寺、黄土镇、洛带镇、万兴乡、清泉镇、柏合镇、天回镇、五凤溪等地开始了以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的研究,对方志、族谱、金石碑刻、图像等广泛蕴藏地方传统的地方文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对于本地区内如今仍然鲜活存在的民间仪式也亲身经历,现场式的参与观察不仅与各种文献形成了互文,还弥补了文献中的不足,还原了在文献中由他人视野选择而形成的遮蔽。采用“文字叙事、口传叙事、图像(物的)叙事、仪式叙事”所体现了的“四重证据法”①力图真实地呈现东山客家的身份表述载体和内容。在采访对象中,从始龀之年到耄耋之年,从白丁到精英,各年龄层次、各种职业背景都倾诉了对自己客家族群文化及族群身份的认识和感想,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最终呈现的成都东山客家的地方传统与身份表述关系的研究结构为: 绪论:从人类学对地方传统与身份表述的知识梳理入手,寻找到学科背景对此命题的认识基础。进入到客家学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其学术史的研究回顾,发现了在其众多分散性的研究领域中,其都隐含着一个研究共性:客家的族群身份及其身份表述的的多样性。而在台湾发源的“新客家运动”正是与学术研究形成回应的族群身份表述的实践体现。并在现有的客家整体研究和东山客家的具体研究中发现对于“身份表述”问题,目前的学术研究思路带有“以文化替身份”的遮蔽特征,由此确立了后续研究的从族群内、外两方面来“凸显身份”思路。 第一章:东山客家概述:从东山之“东”、之“山”探讨了东山客家形成的历史原因、地理特征,考证了东山客家当下的地理范围,并指出东山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孕育出客家族群身份表述中的“他称”:“土广东”、“东山来的”,并形成了客家内部的经济、文化交互网络“东山五场”。揭示了由地理环境带来的东山客家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边缘性,而正是由于这种边缘性导致了东山客家族群寻找真实身份表述的曲折性。 第二章:家族身份:以族谱为研究中心。从石板滩的《廖氏族谱》、十陵的《谢氏蜀谱》和龙潭寺的《范氏族谱》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作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中的传统事像分析了族谱中家族身份的构建体系是父系血脉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以父权中心为主导的传承规制。从修谱的断代时间点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历史进程对客家族群身份表述态度的影响;并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地位在族谱中的变化,并指出这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当下出现的族谱的新的体例变化、断代后的重启与公开发布所体现的文化自觉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宗族身份:以祠堂为研究中心。从代表宗族身份的象征物祠堂入手,并亲自参加石板滩廖氏、龙潭寺范氏、清泉镇曾氏、彭氏、宝胜村刘氏的祭祖仪式,见证了祠堂在客家心中的崇高地位,并从管理学的组织结构理论分析出祭祖组织的“直线职能制”式的管理模式实为宗族族老政治的集中权力的重要手段。分析了由祠堂空间及其陈设偶像群所形成的强大宗族凝聚纽带;从对宝胜村刘氏祠堂中的“示谕碑”的分析,揭示了祠堂曾经作为宗族中族老政治管理示训的场所;以龙潭寺范氏老祠堂的多种身份:“祠堂”、“小学”、“住所”、“文物”透露出伴随着国家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祠堂土地产权的纠纷,以及范氏族人当下的尴尬;而随着范氏新祠堂的建立,以“文化之名”创造的新的宗族管理组织也应运而生;在新旧宗族管理组织的从名称到实权的随退,也注定了祠堂地位从政治性到文化性的变。 第四章:地缘身份:以迁移史、会馆、民间信仰为研究中心。从由不同迁移原乡而构成的在新乡中的地缘身份的标识——会馆入手,并从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和福建会馆的神道、经济、事务等多种功能实现的同乡凝聚。而随着“日久他相既故乡”的规律,会馆及民间信仰的变迁,也勾勒了东山客家族群代表原乡的地缘身份由彰显转变到模糊,同时也建构出了新的地缘身份:与祖辈不同的以新乡为认知凸显的“四川客家”,而共同的入川经历正是成为了当下地缘身份建构的“集体记忆”。 第五章:族群身份:以语言、神榜、游艺与葬俗为研究中心。从民间故事中叙述的东山客家族群与湖广族群的对立,透露出客家顽强的族群性格。而作为族群最重要的特征客家话也陷入萎缩与坚守的境地,透过对洛带一小的学生的“客家话使用问卷调查”,并通过萎缩与坚守的多种事象,探讨了客家话传承的规律。而体现在家庭神榜中的祖先崇拜、猫公牌中的农耕特征、捡金葬中的生死观,都成为了客家独特的以族群为单位进行的身份表述。 第六章:身份实践:在现代性的消费主义中,身份不仅是族群认同的文化现象,更带有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战效益的资本特征,以旅游资源、情感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统战资源为研究中心,分析了在客家身份的多样性资源实践中,不同主体所体现的对客家文化再生产的利益需求和角色扮演,特别是“第20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举办,成为了东山客家身份实践的最佳运用,也成为了“新客家运动”的在地化呼应。 结语:综合分析东山客家在变“新乡”为“故乡”后,体现在当地的地方的传统变迁的特征;客家身份的危机与再造中主导的力量;以及各种身份表述的内在相互关系。
清代东山客家的“风水”实践与“风水”观念:以四川成都洛带镇
作者:刘蓬春  期号:第6期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客家研究  东山客家  刘氏宗族  “风水”实践  “风水”观念 
描述:实践表现出他们积极的环境意识和改造自然、艰苦奋斗、顽强生存的人生态度。
东山客家宗族组织与清朝地方政府的关系:以成都洛带刘氏宗族示
作者:刘蓬春  期号:第12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山客家  宗族组织  家法族规  地方政府  司法权 
描述:约也仰仗地方政府的权威以及宗族所订立的族规和所获得的有限的司法权,必须经官府立案批准方为有效,这又显示了政府的权威和对宗族的控制、利用以及宗族对政府的依赖和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