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50)
期刊(1063)
学位论文(413)
视频(55)
图书(34)
会议论文(29)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50)
期刊 (1063)
学位论文 (413)
视频 (55)
图书 (34)
会议论文 (29)
按年份分组
2015(55)
2014(1458)
2013(449)
2012(454)
2011(374)
2009(185)
2008(170)
2007(83)
2006(48)
2004(20)
按来源分组
福建乡土(5)
北京档案(4)
科学与文化(2)
客家(2)
安全与健康(2)
诗潮(1)
中国西部科技(1)
文化月刊(下旬刊)(1)
市场周刊(1)
歌曲(1)
生命为税徽燃烧
作者:郑冠林  期号:第12期 来源:福建税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汀县  地税局  副局长  组织收入  税徽  税务局  肝腹水  工商税收  驾驶员  子宫肿瘤 
描述:生命为税徽燃烧郑冠林他与共和国同龄,正当风华正茂之时,却被确诊患肝癌晚期,生命之火奄奄一息;他与病魔顽强抗争,忘我工作,为税收事业呕心沥血;他克己奉公,廉洁清正,虽是一名局长,却过着比普通人还清贫的生活;他作为一名知青从南安来到客家母亲河———汀江源...
土楼故事
作者:林之  期号:第11期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振成楼  永定  祖先  圆楼  土楼  汉族  客家人  中华文化  家族  客家文化 
描述:迁徙、聚居,写满了艰辛与韧性,最后在远离故土的南方,形成“客家”这样一个特殊的汉族民系。在客家方言里,在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中,既有中原祖先的遗存,也有南方的烙印,这当中,土楼显然是客家文化的标志之一,是客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而一座座土楼就像遍布在丛山峻岭里的密码符号,留给后人来解读那段历史。
客家民歌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朱银锦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遵宪  我手写我口  客家民歌  客家山歌 
描述: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宪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论太平天国歌谣与客家山歌
作者:李惠娟  期号:第4期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歌谣  客家山歌  太平天国运动  客家文化  客家方言  革命精神 
描述:太平天国歌谣是指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参与者所创作并积极传播的大量带有鼓动色彩的诗句。客家山歌是指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在山地生活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风格特异的民歌。本文试图从太平天国运动与客家传统文化精神、太平天国歌谣与客家山歌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结构和韵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其渊源和内在的联系。
杨救贫与江西形势派风水术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S1期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杨救贫  风水术  江西形势派  赣南 
描述:杨救贫是生活在唐末,在赣南从事风水实践的风水先生。他与其传人开创了江西形势派风水术,在宋至明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广为流传。杨救贫与江西形势派风水术在赣南影响至深,对他和江西形势派风水术进行研究,是开发和利用赣南客家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福建客家人移民广西陆川的历史考察
作者:黄震 王荷珣  期号:第6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客家人  移民  广西陆川  历史考察 
描述:陆川县位于广西的东南部,全县人口88万多,其中客家人有60多万,他们的先辈大多是从福建闽西等地迁来的,是福建客家人在广西最大的聚居地,其语言、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与闽西等地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依据族谱和一些文献资料考察了福建客家人移民广西陆川的历史。
流言止于善心
作者:吴尔芬  期号:第4期 来源:开放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言  善心  能指  泛滥 
描述: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生活在一个流言泛滥的语境里,并且其乐融融。尤其在酒桌上,有三两杯薄酒壮胆、有三五个哥们附和,尽管说就是了,欢喜就好。然而,我们以为满世界都在败坏,其实败坏的是我们自己。人心假如败坏了,我们就不能指望他说出好话来,就像不能指望狗嘴里吐出象牙一样。
客家菜在胜记可口可心
作者:红叶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菜  可口  生活水平  体力劳动  盐焗鸡  客家人  红烧肉  特点  食物  蔬菜类 
描述:第二个特点“肥”的成因。客家为了适应逃亡和流浪的生活.搞出了蔬菜类、肉类、饼类等许多晾干了的食物。这些干燥易保存的食物在精制时.香辣调料是不可缺少的,这就形成了第三个特点“香”。
打造品牌咸菜的客家青年
作者:邓汉兴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打造品牌  客家  外出打工  建筑工地  农村青年  食品厂  梅州市  关工委  经济困难  培训班 
描述:从包工头到建筑老板,手下有了60多个工人,赚了30多万元。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邓文桂扬眉吐气欲大干一番事业之际,遭遇车祸轧断了腿,住了一年多医院,花光了全部积蓄。为了生活,他向亲朋借钱,办起了养鸡场。由于缺乏养殖知识和经验,不但赔了本,还负了3万多元的债。
闽西珍品话“八干”
作者:葛山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土特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南  辣椒干  珍品  河田鸡  豆腐干  东南亚  红心甘薯  萝卜干  生活水平的提高  合理配比 
描述:闽西珍品话“八干”葛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集山珍与药膳于一身的闽西南“客家八干”情有独钟。如今,“八干”日益摆上人们餐桌,还上城市宾馆,饭店的宴席,不仅是地方风味名菜,许多品种在东南亚各国都久享盛名。“客家八干”,就是连城甘薯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