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52)
期刊(932)
视频(665)
图书(308)
学位论文(65)
会议论文(26)
图片(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52)
期刊 (932)
视频 (665)
图书 (308)
学位论文 (65)
会议论文 (26)
图片 (8)
按年份分组
2015(672)
2014(1172)
2013(203)
2012(232)
2011(269)
2008(104)
2004(17)
1997(13)
1981(2)
198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50)
龙岩学院学报(14)
福建乡土(11)
海峡旅游(8)
领导文萃(2)
小学教学研究(2)
(1)
规划师(1)
聪明泉(情商)(1)
信息导刊(1)
走笔汀州
作者:郑寿安 晓程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城墙  客家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抗日战争时期  长汀  毛泽东  红军  文物  山歌  福建 
描述:我知道你是红军的故乡。你饱经沧桑的脸庞,你丰富多彩的蕴底,你英姿勃发的生机,令我久久难忘。
长汀状元亭记
作者:胡善美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状元  长汀  客家地区  龙首山  闽西  母亲河  客家人  进士  制高点  龙潭 
描述:下了深刻的印象。状元峰是汀州城里的制高点。明代进士吴廷云(号白沤)年少时在峰头苦
长汀三洲宗祠
作者:戴春兰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祠  客家  长汀  青砖  气息  头颅  微风  先民  历史文化  阅读 
描述:曳。"小戴,你是正宗的三洲妹子,先给我们介绍介绍三洲嘛!"同车的作家们打趣道。我微微一笑,骄傲地如数家珍起来:三洲虽然是个小乡村,却储藏着"未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与政和
作者:杨扬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巢起义  政和县  黄金  农民起义军  福建  满城  全融入  闽北  古战场  葛藤 
描述:地名和传说流传至今,仅直接以黄巢名字命名的"黄巢山"就有5座之多。福建南安黄巢山、广东惠州黄巢山、湖南双峰黄巢山如今都已辟为景区。甚或,在一些地方,黄巢的印记干脆汇入了当地的开基历史,完全融入在部分人的生活和精神里。比如,客家年年端午挂葛藤的习俗就与黄巢有关。政和县就是一个被黄巢掠过地界,永
家乡酱豆子
作者:连允东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黄豆  发酵  客家  亲情  母亲  福建  宁化  文化  精选 
描述:的。儿时的我常看妈妈制做酱豆子,至今还记忆犹新,其方法是:精选豆粒饱满,没有"鸡屎豆"(霉豆),没有"虫口"(被虫子咬过的豆)的上等黄豆。把选好的黄豆用清水泡过之后,放在锅里煮熟,沥去汤水,盛在干净的陶盆或小箩筐里,用细纱布遮住,放在热热的
客家松丸松又软
作者:连允东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地区  制作技艺  元宵节  豆腐文化  宁化  传统名  福建  制作方法  丸子 
描述:馅原是中原人的创举,可见,松丸承传了中原面食的制作技艺并且有所发展,它是经客家人不断改进技艺而制作的独特美食。
东坂畲乡风情
作者:林生钟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庙会  大田县  过火砖  家族  福建  正前方  道士  土堡  客家  桃源 
描述:。在距清明节只有几天时,东坂畲族村的安良堡
焦红辉镜头中的客家情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省  中国摄影家协会  辽宁海城  解放军  新闻摄影  大学毕业  摄影记者  摄影作品  艺术作品  客家 
描述:影展中入选或获奖。1990年加入福建省摄影家协会。1995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96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摄影创作者,1998年当选福建省摄影家协
香喷喷的米茶
作者:连允东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米茶  中国  美食学  制作工艺 
描述:在客家祖地福建宁化,不仅有香甜可口的擂茶和微苦带甘的凉茶,还有香喷喷的米茶。客家米茶在祖国博大精深的茶艺中也是一枝独秀的奇葩。早在三国魏张揖《广雅》中已有“米茶”的记载,时人
土楼:家园记忆——历史文化名镇湖坑纪行洪坑
作者:马卡丹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楼  历史文化名镇  振成楼  客家人  客家文化  行政村  圆楼  后裔  方楼  南溪 
描述:各式土楼为一体,以种类多,品位商、分布广而在福建土楼中极具代表性。1999年4月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