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6)
期刊(138)
学位论文(72)
视频(1)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16)
期刊 (138)
学位论文 (72)
视频 (1)
会议论文 (1)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4)
2013(60)
2012(59)
2011(64)
2010(47)
2009(27)
2008(31)
2007(13)
2005(5)
200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73)
梅州日报(66)
客家研究辑刊(1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8)
岭南文史(3)
民俗曲艺(2)
民俗研究(1)
青年文学(1)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
“疯子”般痴迷客家曲艺的奇才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伟东(右)在辅导徒弟排练相声《老有所乐》。 姜昆题词勉励李伟东。 ●本报记者何碧帆实习生梁珍女 他被徒弟们戏称为“非人”,不仅因为他非一般的才学,非一般的毅力,更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对曲艺艺术非一般的痴迷与追求。这种追求,没有任何功利与世俗的因素,有的只是自己的爱好和对实现自我
大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美丽山城,生态家园。  释 题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居韩江中上游,古称万川。全县有54万人,旅居海外的华侨5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境内风光如画、风情如诗,被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还是广东首个“中央苏区县”、“全国文明县城”、“
坪地客家民居“养在深闺”
作者:陶清清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淹没在钢筋水泥中的客家围屋。周游 摄 坪地低碳城附近的一处客家围屋和碉楼,已经破败,保护刻不容缓。 周游 摄 不久前,龙岗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大计。10月16日,本报以《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为题,报道了龙岗打造“六区一都”建设文化城区的设
原汁原味的客家小镇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被称为世界客都 永定的客家土楼 长汀有“客家大本营”之称 梅州美景 ▲叶剑英纪念园 典雅的客家围龙屋、灿烂的客家文化、古老的客家方言……客家作为神秘而坚韧的汉族民系,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独特的建筑、文化、民俗等立体画卷。客家人也以其敢于闯荡善于闯荡的拼搏精神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世居今何在?同“居”不同命坪山新区大万世居被风光保护,其余
作者:周伟涵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丰田世居内,多是断壁残垣。 2006年,嘉绩世居就已被列为危房。 进入鹿岭世居,入眼一片狼藉。 日前,坪山新区起草的一份《保护坪山新区“大万世居”客家博物馆暨开发创建周边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公布称,拟将该区域内的大万世居开发成客家文化“孵化场”。规划面世后,昨日,便有网友在微博上发
省委省政府在惠州市召开建设幸福广东现场会,汪洋作重要讲话,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昨日,省委省政府在惠州市召开建设幸福广东现场会。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主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作关于建设幸福广东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省发改委、惠州市、梅州市、阳江市阳东县等单位作了大会发言。市委书记朱泽君代表我市就“努力建设特色宜
走近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说起客家,这个在龙岗历史上打下深深烙印的族群,客家围屋是首先被提及的话题———“我知道客家,你们有大围屋,你们有鹤湖新居、大万世居嘛!” 的确,作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的客家围屋,既见证了客家人风风雨雨的成长史,同时也成为客家精神的物质载体。 这种传说中起源于两汉魏晋时期“坞壁”形制的民
客家文化:魂牵天下客家人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屹立在长汀客家母亲缘广场的客家母亲塑像母亲塑像。。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 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迁徙的历史。清朝诗人黄遵宪的诗里这样写道:“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 一千多年来,永嘉之乱、唐末兵燹、宋室倾覆,每当中原大乱时,客家先民们就扶老携幼,翻山越岭,一路向南,向南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