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疯子”般痴迷客家曲艺的奇才

“疯子”般痴迷客家曲艺的奇才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6版:社会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李伟东(右)在辅导徒弟排练相声《老有所乐》。

姜昆题词勉励李伟东。

●本报记者何碧帆实习生梁珍女

他被徒弟们戏称为“非人”,不仅因为他非一般的才学,非一般的毅力,更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对曲艺艺术非一般的痴迷与追求。这种追求,没有任何功利与世俗的因素,有的只是自己的爱好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执着。而今,他已经从一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无名之辈变为客家曲艺的挖掘者与传承者。

他叫李伟东,今年39岁,是梅江区文化馆的一名编剧,梅州远航曲艺社的社长。虽然进入梅州文化圈仅仅五年,但已经有四十余部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大奖,还受到姜昆、巩汉林等多个名家的赞许及题词勉励。

 曲艺之梦源自童年的“黑匣子”

祖籍蕉岭的李伟东是在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一个小山村长大的。

许多人回忆起童年总是与抓蟋蟀、抓小鱼有关,而让李伟东最津津乐道的却是家里的那台破收音机。年幼的李伟东虽然弄不清楚这样一个“黑匣子”怎么会有人在说话,但里面说的相声总有一种魔力让他如痴如醉。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等相声大师成了李伟东最崇拜的人,闲来无事,也喜欢学着说几句。

13岁那年,学校要举办儿童节汇演。老师发现李伟东平时比较活泼、幽默,就让他自编自演一个相声。李伟东二话没说,一拍胸膛就答应了。他连夜编写了一个叫《两同学》的相声,在表演时大获成功,令台下笑倒一片。之后,李伟东还应市教育局邀请到县城的各个学校巡回演出。当年的舞台虽小,但鲜花与掌声却打开了李伟东的梦想之门。

 “创作疯子”三天未睡一个“囫囵觉”

25岁那年,李伟东随父母回到家乡蕉岭,并开办了一家装修公司。装修公司效益不错,他本来可以再拓展规模。但李伟东志不在此,从未间断的曲艺创作梦想使他一有时间就钻进文稿里。于是,在别人眼中,他成了不务正业的商人。他自嘲地对记者说:“我是个不合格的老板。工人们通常只有在开会和发工资的时候,才能在公司见到我。”

“李伟东,你是个疯子!”妻子不止一次这样骂他。对此,李伟东并不生气,他觉得只有疯狂加痴迷才能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有一次,妻子回娘家探亲。李伟东在卡拉OK厅偶然发现一些歌名很有意思,灵感一来,便萌生了用歌名写一个相声的想法。他向老板借了一大叠歌名录回去,就闭门创作起来。三天三夜,他两只眼睛没有离开过歌名录和文稿。在充满激情的72小时里,他只吃了两顿饭,没睡过1小时的完整觉,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就连打盹,都似乎能看到一首首歌名在眼前飘来飘去,有时一个激灵便马上跳起来写稿。“闭关”三天后,相声《对歌名》完成了,此时妻子也探亲回来了。她打开门,却看到一个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双眼无神的中年男子,吓得以为自己走错了门。

李伟东不仅是个“疯子”,更是个“一根筋”的人,他对自己的严格有时连自己都觉得不可理喻。

由于自始至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作培训,李伟东一直认为自己的创作看似入了门,其实仍未上升为理性,还在门外徘徊。这种沉积了太久的感觉在他想要涉足小品创作的那一刻爆发了。小品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小品与故事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深化主题?如何才能具备趣味性、戏剧性、艺术性?这一个个问号让李伟东焦头烂额,想得精神都要崩溃了。翻阅书籍、看视频材料,分析分析再分析。李伟东将自己的内心禁锢起来,终于由于精神过度集中而失眠,就算辅助大量的安眠药也无法入睡。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真正的睡眠时间不超过20个小时,体重也从145斤下降到115斤。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伟东参加了梅州市举办的文艺创作研讨会。在与许多梅州文艺界的老前辈的探讨中,李伟东终于理清楚了自己的思绪,“病”也不治自愈。市文化馆的廖武馆长更是对他赞赏有加,勉励他要在这条路上做出成绩来。

 自娱多年终在文艺界崭露头角

在曲艺的世界里摸索了这么多年,李伟东终于在2006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当时,对李伟东颇为赏识的蕉岭文化局局长徐青(现为广东汉剧院副院长)推荐他的快板作品《蛇为媒》和相声作品《对歌名》参加广东省群文评选,分别获得省一等奖和二等奖。初次亮相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李伟东惊讶的同时信心倍增。

在梅州文艺界崭露头角的李伟东也受到了市、区文化部门相关领导的重视。2007年,李伟东被吸纳到梅江区文化馆从事编剧工作,从而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和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

之后,李伟东又有多部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如相声作品《比爸爸》在2009年第五届“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大赛中荣获作品奖,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作者,也填补了梅州的这项空白。小品《奥运志愿者》2008年在春晚网络征集作品中入围。相声《趣说地名》获2008年广东省群文评选二等奖。

 “山姑学艺”开创客家相声品牌

曲艺创作事业步入正轨后,李伟东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身为客家人,他对客家的曲艺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客家曲艺由于长时间被忽视而造成青黄不接的现状令他感到非常揪心。

为了弘扬客家曲艺,李伟东决定创作一个客家相声系列。为了寻找灵感,李东伟又像往常一样下乡采风。在蕉岭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李伟东一呆就是一个月。他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捕捉着任何一个可以作为素材的信息。有一天,在果园里看村民摘水果时,他发现一个摘水果的小姑娘穿着时髦却不协调,头发还染了颜色,看起来傻气又不失可爱。在与姑娘交谈中,李伟东发现这个姑娘对城市非常向往,还渴望学一门手艺。李伟东不由眼前一亮,“山姑学艺”的雏形便在心中形成了。之后,李伟东创作出了品牌相声《山姑学艺》系列,大获好评,成为梅州曲艺极具代表性的节目。其中《山姑学艺1》还参加“八省区优秀客家山歌大赛”并囊括了优秀新作奖、新秀奖、表演金奖等三个最高奖项。

 后记:传承客家曲艺任重而道远

记者与李伟东两个小时的交谈,相谈甚欢。李伟东随手拈来的相声段子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曲艺编剧。

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记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客家曲艺应如何发展?”李伟东听后,沉思良久,说:“客家曲艺包括客家相声、快板、表演唱、五句板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客家方言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俚语、俗语、对子,客家人有非常多的典故和流传已久的故事和传说。任何一种元素放进曲艺中都能创造出非常生动的作品。因而我认为,客家曲艺不缺乏素材,而缺乏挖掘,缺乏创新,缺乏品牌。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梅州的曲艺事业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今虽然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李伟东告诉记者,现在他在创作之余,将全部精力用来培养徒弟。其中黎骏、卢劲峰、黄丹丹、古运昌等人已经成为梅州曲艺界极具代表性的演员。“我收弟子,都是不收费的。只要他们想学,我会把自己所有的经验教给他们。我只希望,可以让更多的曲艺爱好者了解客家曲艺,从而更好地推广客家曲艺,打响客家人的品牌。这是我身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