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话及部分粤语aη^5(再)字考释
-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4期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粤语 再 本字考证
-
描述:多数客家话及粤语表示“再……都……”常用“aη^5……都……”格式。粤中河源客家话及部分粤语aη^5甚至可以用在“aη^5+动词+数量”结构中。透过方言比较及文献对照,特别是证明见母读喉塞现象的可能性,这个表示“再”的副词本字其实就是“更”。[著者文摘]
-
客家话“A打A”式词语研究
-
作者:王秋珺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A打A”式词语 语法意义 助词 词缀
-
描述:客家话中有许多诸如“实打实、碗打碗”的词语,我们称为“A打A”式词语.通过语法、语义的分析,认为由量词构成的“A打A”格式是短语,“打”为助词;由形容词构成的是词,“打”为中缀.通过共时和历时的比较,认为由量词构成的“A打A”式词语是客家话所特有的.
-
客家话的性质:兼论南方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
-
作者:潘悟云
期号:第0期
来源:语言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比较 遗传分析 南方方言 形成历史
-
描述:本文通过客家话,特别是与客家话很接近的浙南畲话跟苗瑶语的比较,并参照客家人的遗传分析,论证客家话与苗瑶语之间的底层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南方方言形成的一种新史观,认为大部分的南方汉语方言,最初是在南方原住民的语言基础上逐渐汉化形成的。
-
客家话、潮汕话、粤方言词汇中的茶文化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工夫茶 方言词汇 潮汕话 客家话 文化内涵 茶叶 凉茶 饮茶 客家人
-
描述: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方言可以看出文化内涵。就广东三大方言即客家话、潮汕话、粤方言来说,其方言成分有同有异,其文化内涵也有同有异。以下以饮茶类词语为例,分析三大方言词汇所包含的茶文化。
-
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摘要)
-
作者:刘金荣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大余县 客家方言 音系 舌尖中 韵母 古入声字 自成音节 历史趋势 普通话
-
描述: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摘要)大余是地处江西西南角的一个山城小县,历史上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县志上记载的几次移民与“客家”形成的历史相吻合,研究客家史及客家方言的专家均把大余列为纯客家住地。大余县城客家话音系有十九个声母(含零声母),没有翘舌音声母,舌...
-
说话客家菜谱
-
作者:连允东
期号:第5期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菜谱 说话 食文化 客家民系 历史传承 客家人 菜肴
-
描述:客家食文化,是在客家先人经历几次的大迂徙之后,与当地畲、瑶等氏族、部落的食文化相撞击、相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客家民系的食文化。可以说客家菜肴大都还保留了中原菜肴的习俗,只是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经过客家人的不断改造,不断创新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客家清明话扫墓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扫墓程式多多(图片来自网络)
在客家农村地区,每年到了清明节,都有“挂纸”或“打醮墓”的风俗,也即是扫墓的俗称。清明节又名“踏青节”,据道光《长乐县志·舆地略·风俗》称:“清明,同行谒墓,曰踏青挂纸钱”。如果这天不扫墓的人,也有外出到野外去,俗称“春游”。
清明扫墓前,需对先祖
-
洛带梦里飞花话客家
-
作者:余茂智
期号:第9期
来源:西南航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方言 客家山歌 会馆建筑 飞花 故乡 青瓦 阳光 客家话 夏末
-
描述:是那座被称为"客家方言岛"、名叫洛带的镇,那就是我梦回千百度的故乡。
-
漫话客家擂茶
-
作者:刘克勤
期号:第2期
来源:茶叶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擂茶 客家人 揭西县 工夫茶 广东 花生 农村 潮州 妇女 怠慢
-
描述: 客家擂茶和潮州工夫茶是一样出名的。假如你有机会来广东揭西县的河婆、五云、上砂一带农村作客,热情好客的主人就会很快地煮好擂茶招待你;否则便被视为对客人的怠慢。客家人吃擂茶是一种嗜好,而且已成习惯。特别是妇女,一天没有吃擂茶就会感到
-
凉水井客家话与成都方言的通用方言词及其分析
-
作者:兰玉英 闵卫东
期号:第3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 成都方言 通用方言词 官话方言点 比较研究
-
描述:都平原肥沃的平地上先进行了湖广话的交混、整合;客家人移民在后,居住在较为贫瘠的东山,人数更少,方言整合更晚。东山客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受到了成都方言的影响而较少地影响成都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