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莲地区客语阿美语接触研究
-
作者:廖致苡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态度 南岛语 阿美语 客家语 语言接触 共通语
-
描述:入聲韻尾變異,有/-p/、/-t/、/-k/混淆或韻尾增減現象;第三,阿美客家語吸收了當地客語環境的特色,四縣腔海陸腔合併使用。「客家阿美語」由於無法掌握阿美語特殊的輔音,因此以客語慣用的輔音取代,如/l/取代舌尖閃音/?/,字尾的咽喉塞音/?/則直接省略,另有自創的字尾/l/,似國語語尾助詞/-了/、/-啦/。詞彙方面在客語中發現兩個阿美語詞彙已被當地客家人廣為使用,其中阿美語[tam?au]在客語有四縣、海陸兩腔調的對應,字義由「人類」引申為「朋友」;而阿美語中尚未有明確的客語詞彙存在,在第四章僅以相似詞推測可能為客語的依據。第五章語言態度說明客語和阿美語接觸後,相互影響不大的結果,在於共通語的阻斷和兩族群社會地位所至,發音人的語言環境改變、使用對象等,皆是影響語言態度的因素,而語言態度正是客語和阿美語接觸後,滲入深與淺的主要條件。如今花蓮地區通行國語和閩南語,客語及阿美語都面臨語言危機,母語的保存艱辛何況是外語,因此花蓮地區語言接觸的現象漸趨式微,本研究將「阿美客家語」及「客家阿美語」完整分析紀錄,作為往後考證語言接觸的重要記載。
-
隘垦区伯公研究:以新竹县北埔地区为例
-
作者:吴声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隘垦区 垦户首 伯公 伯公下
-
描述:的廟宇居最多數,土地公的設置,往往與人群聚集勞動以及聚落的形成有關,因此,有人活動的地方就有土地公。北埔地區偏處新竹城東南山區,漢人入墾之前,向為原住民的生活空間,姜秀鑾於道光15年(1835)武裝進入北埔,擊退原住民,並招佃開發山林埔地,吸引大批的漢民從事開墾,終至取得土地,墾民得以成家立業,定居於此。開墾當初,聚落居民為求在地的平安,有時僅三、五戶也會設置一個土地公來祭拜。在北埔地區稱土地公為「伯公」,稱土地公廟為「伯公下」,庄頭庄尾隨處可見。在1939年增田福太郎的《台灣の宗教》書中,指出台灣民間信仰是以天公、土地公和媽祖為中心展開的,可見土地公在台灣人心目中重要的地位。筆者走訪北埔地區發現了百座以上伯公,祂就坐落在住家的附近,早晚到伯公下上香奉茶,成了家中長者每天的大事。家中有婚喪喜慶、子弟赴考、服兵役、求職,都得到伯公下前禮敬,祈求平安順利。事實上,伯公的蹤跡並非僅見於庄頭、田間,在其他地方也有祂的坐落,如墓旁(后土)、宗祠廳堂內(土地龍神)、一般神明的廟宇內均有供奉,由此可見伯公對北埔居民關係之密切,可謂北埔客家居民最親近之神祇了。過去對於北台灣客家地區的伯公研究或偏於伯公類型的分類;或著重於伯公祭祀圈的討論;以及伯公廟建築型式的研究。北埔是金廣福墾戶武裝移民墾成的地區,有強而有力的墾戶所領導,支配地方,而以此隘墾區土地伯公信仰為範圍,從事人與土地關係的研究,則甚為缺乏。因此,本文希望透過對小區域社會發展的了解,探究北埔伯公信仰現況、武裝拓墾與北埔伯公、聚落環境與北埔伯公、北埔伯公與社會變遷等研究;其中特別針對北埔地區武裝移墾以及墾首地方強力的支配下,土地伯公信仰的發展情形,做一深入的探討。本文主要之目的:第一,以歷史學、人類學、人文地理學等科際整合方式進行「北埔伯公信仰」的相關研究。第二,建立「北埔伯公信仰」在社會、經濟、宗教、歲時祭儀等人與土地之間關係。第三,探討隘墾區墾首與「北埔伯公信仰」的關係研究。
-
“曲水楼”传家逾十代 这座粤东地区最大的客家围屋还走
-
作者:黄礼琪 卢舜辉 温石雨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曲水楼”雄伟依旧
惠州市惠阳区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淡水街道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一处独具特色的大型清代客家建筑———“曲水楼”。该建筑规模宏大,且保存较为完好,是目前发现的粤东地区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曲水楼”还是一座“红色”客家围屋,从这里曾走出多位革命者。
“曲水楼”又名“八阁楼”,为叶家先人
-
通霄地区的客家族群在语言使用上的隐形行为初探
-
作者:冉明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隐形行为 谈话适应理论
-
描述: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針對通霄地區,會說兩種以上語言(其一須為客語)的客家人,以「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探究客家族群隱形行為的現象及原因。研究結果發現,報導人在語言使用上的隱形行為,包括「他說,我才說」與「有其他族群在,不說」兩個特徵。其心理因素包括對族群互動場域弱勢的想像及對弱勢身份的想像與擔憂。此擔憂源自於他導、從眾及面子顧慮等內化於心並外化於行為的習癖。最後,此種隱形行為已造成報導人不知道客家人在哪裡而且在中下層場合不說客語,甚至下一世代對客家族群認同感產生疑惑以及客語的逐漸流失。為永續發展客家族群的語族活力,政府相關單位應正視此問題,並謀求解決之道。
-
台湾六堆客家地区三献礼仪式之研究
-
作者:廖圣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六堆 三献礼 丧礼 祭礼
-
描述:些祭祀活動的進行大多有一定的禮儀形式,其中以三獻禮儀式的使用最為頻繁。因此,本研究以六堆客家地區的三獻禮儀式為主,研究內容共分五章:第一章在探討前人的研究成果與釐清研究範圍與限制等;第二章從經史籍中追溯並探討三獻禮的淵源與流變以及其對客家族群的意義,研究得知三獻禮源自周朝古禮中的「三獻」儀式,以初獻、亞獻、終獻等三次進獻為主軸,自漢代以來,一直作為國家祭典的主要儀式。「三獻禮」一詞最早見於《隋書》,書中記載後齊時已有「三獻禮」名稱的出現,降至明清,三獻禮的使用除作為官方祭祀禮制外,更深入民間,成為敬天崇祖、祭祀鬼神的主要儀式。第三章與第四章則分別從台灣六堆客家聚落中歲時、慶典與喪禮儀式等祭祀活動所使用的三獻禮儀式進行觀察研究,除了將儀式的進行加以記錄整理,並把現場空間佈置繪製成圖,使三獻禮儀式能做一完整呈現,章節末尾還試析其與古禮之差異性。第五章則是本研究的結論,研究結論發現:六堆客家地區所使用的三獻禮確實淵源於中原古禮,相似度高達七成以上,但因年代流傳久遠、行禮的禮生師傳背景等個人因素以及佛教、道教文化與閩南習俗等外在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得三獻禮的儀式產生歧異。然世代的交替與耆老的凋零,傳統的三獻文化正逐漸流失中,如何將此儀式文化保存與傳承下來,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熱心於客家事務與文化保存者參與推廣三獻文化,使三獻文化得以保存與流傳。
-
金广福文教基金会参与客家地区社区营造之研究
-
作者:彭瑞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社区 社区充权 非营利组织 金广福文教基金会 社区总体营造
-
描述:鄉社區總體營造」的案例,以「社區充權」的理論,來探討一個企業捐助型、而且是由外地進駐到客家地區的非營利組織―「財團法人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在社區營造中的角色功能。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根據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和個案分析,獲得的結論如下:一、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因緣際會的參與了北埔鄉社區總體營造,不僅是主導者,也是溝通者。二、金廣福文教基金會以維修古蹟作為社區營造的示範,使北埔客家老聚落內的古蹟連成一個帶狀,成了北埔鄉發展客家文化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三、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創造了客家地區文化產業的新商機,使傳統客家產業復甦,讓「客家」成為許多人嚮往的地方。四、金廣福文教基金會發揮凝聚社區居民共同意識的效益,達到社區充權、培力的目標。五、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展現了獨特的社區營造操作模式,為企業捐助型非營利組織參與公民社會,協力政府推行公共政策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
九二一重建地区文化产业政策对居民认同之影响:以新社客家社区
-
作者:王雅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价值定位 客家文化意象 重建区域 文化产业 区域认同
-
描述:察法為主,針對籌劃推動成員,包括公所課長、文史協會、社區促進協會、活動規劃專員、農會推廣人員及地方具代表性居民進行深度訪談,研究者並深入社區參與事件個案研討及區域代表性活動觀察記錄,旨在探討客家居民對區域再結構文化再創造,客家文化意象的再現及地方文化產業的轉化或創新,此區域政策規劃成效對居民的影響。研究發現歸納如下:一、產業文化的創新關係著聚落居民實質經濟生活面,凸顯規劃者調節整合機制的功能與意義,對區域發展是重要的。二、重建區域內因社會結構變遷,有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介入,使連結機制之運作,更加複雜與重要,因此在地文化的再現是區域文化重塑的價值核心。三、區域呈現新的結構與文化的創新,如何使區域產業、文化再創造變的更具意義,透過經驗過程,區域居民意識所表達的期望結構,也就是居民認同是關鍵。本研究期望能給與現行政策規劃者、地方組織與居民及後續研究者反思參考。亦期盼本研究對新社客家文化再現、薪傳與永續性發展的推動有所裨益,促使社會大眾對新社的客家人文有更深入瞭解。
-
客家地区志工人力资源发展之研究-以老人服务为例
-
作者:庄馥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志工 非营利组织 老人照顾服务 人力资源发展
-
描述:照顧服務,其人力資源發展可分為三個面向:(1)組織面: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觀念,轉化形成「活躍老化」與「生靈安頓」理念;強調標竿學習,以提升組織整體運作,創造競爭優勢;透過與企業異業結盟,整合社
-
探讨客家料理餐厅服务品质之满意度:以苗栗地区为例
-
作者:余金凤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料理餐厅 餐点品质 服务品质 满意度
-
描述:卷712份,有效率為94.9%,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1)不同消費者人口統計變項,對餐點品質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
屏东客家地区高龄者学习动机与学习满意度之研究-以内埔长青学
-
作者:简嘉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高龄者 学习动机 学习满意度
-
描述:的方式之參考。本研究方式透過蒐集、整理、分析及歸納「客家地區高齡者學習概況」、「高齡者學習特性」、「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的理論與相關研究,並進行此研究之探究。其次,提出研究架構,並以屏東內埔長青學苑為研究對象,並編製「客家地區長青學苑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並分別以單一樣本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及Tukey事後檢定法、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研究資料分析。其研究結果發現,學苑中的高齡學習者積極參與學習且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對於學苑的課程措施、學習空間,和學習成果上皆感到滿意。在不同年齡層或是教育程度的差異上其學習滿意與需求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學員對於自我學習方式以及心理接受層面也有程度上的差別。藉由此研究提供相關單位在未來規劃上能更貼近學員學習的需求,讓學習方式更邁進一步。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學苑能夠多了解學員學習層面的不同,妥善安排適合學員喜愛的課程和方式,透過外在學習環境或是內在自我學習意識,提高學員參與學習的意願,並積極與相關單位爭取補助,讓更多高齡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