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迁徙的圣地(三题)
作者:马卡丹  期号:第4期 来源:海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槐树  大迁徙  客家人  客家民系  固始  移民  中原  汉民族  北中国  姓氏 
描述:走近大槐树迎门一堵数丈高的影壁,整面墙上就那么一个舒展的大字——“根”,赫然撞进你的眼眸,撞开你的心扉,血就在那一刻涌上来了,在洪洞这多少有些沉寂的早晨,在古槐这多少有些迷醉的花香
粤东民族与武陵民族迁徙
作者:张应斌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虫延民  畲族  瑶族  客家  土家族  苗族  民族迁徙 
描述:迁徙路线和民族称谓、习俗信仰等方面看,武陵地区的巴虫延、苗族、客家与粤东虫延、畲、瑶和客家有着多重的复杂联系。
美浓客家菜肴文化之研究:以美浓三合院餐厅为例
作者:刘瑞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菜肴  腌制  烹调  族群 
描述:客家餐廳中的發展。本論文內容將分成三大層面:第一探討客家菜餚之形成過程與演變。以原住民、日本及閩南族群為探討的方向,分析在時代及環境的變遷中,美濃客家菜餚文化所受到的影響。第二探討美濃客家菜餚文化
族群省思
作者:《远见杂志》编辑部  期号:第121期 来源:远见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正积极重新认识自我,厘清自己的台湾历史定位。这是一个台湾四大族群齐步迈进的年代。
利益与意义
作者:钟文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  认同  意义  利益  结构与能动性 
描述:客家或畲族村庄。但从认同的能动性来看,这个处于闽西客家聚居地区的“畲族孤岛”又是研究民族/族群认同的一个绝佳样本。作者在民族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试图用当地人的眼光来看待并理解他们的眼中的“世界”,去
桂东多语族群初中语文、英语学习互促作用研究
作者:王秋梅  期号:第12期 来源:俪人(教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英语学习  族群  少数民族语言  学习汉语  初中学生  汉族人口  英语课程 
描述:基础。但在贺州,不少小学直至现在还没有正式开设英语课程,少数即使开了英语课程的小学,其开课时数也远远不足。因此他们的英语基础还十分有限,在升上初中之后学习英语都感到非常吃力。总感觉学习任务太重,
程旼与梅州客家先民南迁考
作者:梁德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史志(视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先民  梅州  南迁  岭南地区  客家人  迁徙  秦朝  龙川县 
描述:据冯秀珍教授的“客家人六次迁徙说”,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来到了岭南地区,秦朝将领赵佗驻军广东龙川县。秦朝时,有没有客家先民定居梅州境内?程欧是不是梅州最早的客家先民之一?本文以罗香林的“客家人五次迁徙说”为基础,以程欧举族南迁为引线,浅述梅州客家先民的迁徙历史及梅州何时成为客家聚居地。
宁化客家小吃
作者:连允东  期号:第9期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吃  地方风味  烧卖  品尝  饮食文化  生活  客家先民  家风  迁徙  独特 
描述:宁化的客家先民因常年的迁徙,艰苦的生活,创造了具有地方风味的鱼生、韭菜包、烧卖、大卷、三蒸汤、松丸、伊面等客家小吃。品尝这些别具客家风味的小吃,就可领略到客家饮食文化独特的韵味。
客家名食——酿豆腐、白切鸡与“三及第”小考
作者:赖雨桐  期号:第4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地区  豆腐  饮食习俗  小考  猪肉  中原  迁徙  猪肝  环境 
描述:客家人传统饮食习俗,保留了中原风貌。不少名食有由来还与其迁徙历史与环境有关,现举酿豆腐、白切鸡、“三及第”等三项作些小考。
畲族民歌在迁徙途中的遗留
作者:蓝雪霏  期号:第3期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歌歌词  闽南山地  山歌调  闽南方言  凤凰山  诏安  闽南语  客家山歌  潮州  嫦娥 
描述:畲族是个迁徙的民族,明万历(公元1573—1619年)刻本《永春县志》:“又有畲民,巢居崖处,射猎其业,耕山而食,率二、三岁一徙……”;①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刊本李拔《汀州府志》云:“汀瑶人”,即畲族“随山种插,去瘠就腴”②;清乾隆二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