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58)
期刊(149)
学位论文(89)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58)
期刊 (149)
学位论文 (89)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3)
2013(43)
2012(48)
2011(63)
2010(45)
2009(24)
2008(25)
2006(8)
2004(2)
200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0)
农业考古(2)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中山醫學雜誌(1)
地理空间信息(1)
中山医学杂志(1)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1)
台湾医学(1)
嘉应大学学报(1)
广东饮食文化特质及其区域分异研究
作者:蔡晓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区域分异  文化行为  文化地理学  文化特质 
描述: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寻找饮食文化所反映的人地关系规律,探讨广东饮食文化内部区域分异的规律。所得结论如下: 1.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
历史地理视野下岭南服饰文化研究
作者:许桂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服饰  历史地理  区域分异  岭南 
描述:文献研究、图表法、历史剖面法、野外考察等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梳理基础上,对岭南历史服饰文化展开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岭南服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所处的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梅州市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对策研究
作者:钟丹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政保障  农村义务教育  客家文化  可持续发展 
描述: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梅州市是地处粤东的一个山区市,客家文化底蕴厚重,好学向上之风盛行,如何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调配教育资源,保证教育经费,推动梅州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广东客家娘酒中风味物质研究
作者:冯爱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娘酒  客家黄酒  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描述:%和28.86%。通过对17种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前四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达85.86%。 检测的客家娘酒中10种有机酸总量为3.34g/L~16.09g/L。并且丙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酒石酸
云南傣族人G6PD-L1CAM基因位点LD Block的研究
作者:史淑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LD  block  连锁不平衡  优势选择 
描述:性酶缺乏病,迄今全球约有四亿人受累,其发病各地区和民族差异很大,该疾病的全球性分布与疟疾的分布显著相似,在非洲、南部欧洲、地中海沿岸、东南亚、亚洲西南部的发生较高,我国南方也处于本缺乏症的高发区
国民小学乡土语言客家语教科书分析研:以各版本第一册为例
作者:吴秀梅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语言  客家语  教科书  内容分析 
描述:軒版:插圖色彩溫馨一些;選用使用頻較高的詞彙來編教材;加強字詞出現的頻。(四)對學校、教師的建議:1.學校應落實教科書評選工作。2.教師可隨機教學。(五)對家長的建議:1.瞭解教科書選用規準,協
國民小學鄉土語言客家語教科書分析研究----以各版本第一冊
作者:吳秀梅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鄉土語言  客家語  教科書  內容分析 
描述:軒版:插圖色彩溫馨一些;選用使用頻較高的詞彙來編教材;加強字詞出現的頻。(四)對學校、教師的建議:1.學校應落實教科書評選工作。2.教師可隨機教學。(五)對家長的建議:1.瞭解教科書選用規準,協
当客家遇到福佬:中坜地区的社会变迁研究(1684-1920)
作者:游振明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的閩籍業戶至雍正年間方請墾老街溪及新街溪下游,因此以「在地觀點」論之,當是客家遇到福佬。本文時間上限自清康熙23 年(1684)領台起,下限為1920 年代。「空間」的界定,大致是以老街溪與新街溪流經本區的十二個街庄為範圍,也就是與今日中壢市所轄行政區域相當。選擇以行政區作為探討的對象,主要是牽涉資料之故。清領時期,官府缺紮對各區域間進行統計與調查;迨至日治時期,方進行實證性調查、統計書工作,並以大字名(村莊)作為調查的基本單位,分析與解讀這些調查資料不會產生困難。基於資料之故,所以以行政區作為探討的範圍。本文從歷史地理角度入手,以地形、地質與氣候因子,作為討論起始點。發現本區的自然環境不像想像中的適合拓墾,地形多台地,雨量雖充足,但分布不均,地質多為礫石層,極難瀦水,為因應此一情況,先民則以修築陴塘,解決灌溉水源問題;其次,探討在漢人未進入本區,有哪些人已在本區安身立命,漢人進入後的相關行政區畫沿革演變情形。漢人入墾本區後,其問題在漢人為何要來?從哪裡來?來了之後如何選擇營生的地點?第一個問題是,探討移民的推力是因閩粵地區人地比例嚴重失調,拉力則為臺灣本身的自然環境較閩粵地區優越,但在康庸年間本區似乎不是移民者拓墾的理想地,因自然環境欠佳,造成本區晚至乾隆30 年代的下一波移民高潮出現,方得開墾,這波移民進入本區包含清廷的海禁政策的弛禁與北臺地區日趨頻繁的械鬥。其分布情形,根據日治時代的統計資料,顯示愈與閩人庄接近者閩客比例愈接近,反之亦是;閩粵人口分布呈現愈南,粵人比率愈高,反之則閩人所佔比率較高。就開拓的空間觀之,北部近海的南崁、竹圍及其內陸的桃園一帶最先開發,之後才漸及中、南部,西部的楊梅、中壢地區,則遲至乾隆末葉才有興盛的拓墾事業。相當符合臺灣對外以海路為主的地理特性,也充分顯示清末以來臺灣都市以河港及海港為主而興起的都市特性。日治初期的農業數據作為探討清領200 餘年的中國農業在臺灣拓墾的成果,從人地的關係發現本區在清領末期至日治初期的這段期間,有轉向商工與交通發展的趨勢,這種趨勢也表現在作物的生產,除稻米外,茶葉即為本區輸出的主要經濟作物。灌溉方面則因國家權力的介入,逐漸擺脫私有、小規模、密集而無分布規律的形態。本文只是對中壢地區探討的初步。對一地的開發、發展有著諸多不同探討面向,所呈現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關於清領時期中壢地區所存之資料,不甚豐富,日治時期所整理的、調查、統計的各項資料相當豐富,可用來進行更廣泛的研究課題。
民国时期粤北瑶汉关系研究
作者:李永超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粤北  瑶汉关系  特点成因 
描述:,西北部汉族(客家)分布相对较少。瑶汉人口分布具有以下特点:瑶汉人口相差悬殊,瑶族人口增长低于汉族,瑶族人口寿命较短等三方面。第二章主要从生产领域、商品流通以及分配领域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粤北瑶汉两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