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2)
期刊(122)
学位论文(8)
图书(7)
视频(6)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62)
期刊 (122)
学位论文 (8)
图书 (7)
视频 (6)
会议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5(6)
2014(192)
2013(102)
2012(125)
2011(101)
2010(64)
2009(45)
2008(38)
2007(23)
2001(1)
按来源分组
深圳商报(16)
福建日报(11)
东方养生·上半月(3)
龙岩学院学报(2)
中国音乐(2)
中州今古(1)
南都周刊(1)
诗刊(1)
广东大经贸(1)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
李乔「寒夜三部曲」之客家女性形象研究──以灯妹为核心
作者:杨素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寒夜  客家女性  女性形象  童养媳  招赘婚  父权  自我价值 
描述:由當時歷史背景角度切入,分析彭家客家女性在這動盪的大歷史脈絡下所承受之壓迫及其生命情境。其次,透過台灣傳統的社會制度──童養媳習俗和贅婚習俗──起源與在台盛行原因之分析,討論這兩種制度與客家族群的互動情況,並進而了解客家女性在客家家庭中的地位。此外,更試圖透過小說中的重要女性角色葉燈妹的童養媳身分,討論她在兩種變相婚姻下被物化買賣的過程,並由此牽引出其夫婿劉阿漢這位入贅女方家庭的男性,在客家家庭中的地位升降變化,及其對留守家園的女性葉燈妹之影響。最後,透過彭家家族成員的互動情況,了解父權思想於客家家庭中的運作傳承,並觀察客家女性身上的沉重桎梏,及其生活樣貌。另一方面,並藉由葉燈妹一角的人生態度轉變,分析父權下的客家女性對於自我價值的質疑、摸索,以及確立的過程。希冀透過上述各個角度的切入討論,了解客家女性「美德」之刻板形象背後的沉重束縛與壓力來源。
广东客家茶文化与客家名茶品质研究
作者:卓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  客家  茶文化  名茶品质 
描述:与客家茶文化成果。过去,学术界对客家文化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关于客家茶文化及其茶叶品质的研究甚为少见,而且很不系统;关于把客家茶文化与客家茶品质及其产业发展联系起来的研究,至今未见
茶树品种金萱在广东茶区的生产适应性及茶类适制性研究
作者:黄华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萱  广东  生产适应性  茶类适制性 
描述:品种在原产地表现为芽生长势强,发芽整齐,抗逆性强,单产高,采摘期长,适制包种茶和乌龙茶。其生长特性和茶类正符合广东茶业的发展趋势,若能在广东保持它的优良生长特性,并可以生产出顺应广东茶叶发展方向
历史时期广西茶业研究
作者:李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  茶业  发展 
描述:势产业之一。广西茶业要发展,提升广西各产茶区的历史文化知名度是关键,这能大大增加广西茶叶的产品附加值,摆脱广西茶叶质优价低的尴尬局面。 对建国前广西茶业发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学术论著不多,本文认为广西茶业的发展与茶叶生产技术、茶叶利用方法的南传有很大关系,因而本文把建国前的广西茶业与自然条件、军事、政治、生产技术、商品贸易、文学活动、民俗、宗教、移民等方面联系起来,探究建国前广西茶业萌芽和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当今广西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第一章简单的介绍了广西适合茶树生长、传播和种植的自然环境,指出广西发展茶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第二章介绍、分析、评价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的萌芽与发展。本文把战国至隋朝时期定为广西茶业的萌芽与缓慢发展的时期,战国的楚、统一的秦朝、偏安的南齐、短暂的隋朝都是借由军事行动和政治号令把茶文化普及至广西境内的传播者。本文把唐朝定为广西茶业的兴盛期,在这一时期,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普及,广西的象州茶被陆羽《茶经》列为全国名茶,广西地方官吏教授当地居民植茶牟利,曹邺在广西北部实践、传播陆羽的煎茶法,唐政府根据广西茶业情况在广西征收一定茶税,这些都说明广西茶业在唐朝时候紧随全国步伐已经兴盛起来了。本文把五代马楚时期定为广西茶业的继续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马楚统治下的广西北部和湖南一样实行重视茶业、休养生息的国策,桂北产的茶叶还参加了马楚对南的茶叶贸易。本文把宋朝定为广西茶业的繁荣期,在两宋时期,宋朝时气候的转冷、宋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战争都让广西因祸得福,广西的邕州、横山寨成为西南茶马贸易的主要市场,静江府修仁茶成为茶马互市中广西茶的主要品种。本文把明清时期定为广西茶业多元化发展的鼎盛期,在这一时期,广西茶叶品种繁多,有些茶类还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广西名茶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广西各地的土茶也大量出产,广西还是粤、湘、赣商帮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区域。第二章梳理了广西茶业发展的历程,扼要的概括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发展的原因。本文在第三章中依据笔者对历史时期(主要为明以降)广西茶叶生产演变的观察和思考,大胆提出并分析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第四章主要是介绍广西所特有的茶文化,在该章中,笔者详细描述了广西境内与茶紧密相连的各大名泉,简要论述了广西境内众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油茶文化和包括广西客家在内的客家擂茶文化对广西茶业的促进作用。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章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广西茶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及对当今的启发。通过各章的论述,不难发现,围绕茶叶,广西各地域、各民族共同编织了广西茶业发展的美丽历史画卷,我们广西后辈应继往开来、不断进取,继续谱写这一画卷的辉煌
台湾鸾堂的经营与发展:以埔里昭平宫育化堂为例
作者:何艳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昭平宫育化堂  鸾堂  埔里地  方社会文  人士绅  关帝信仰 
描述:潮,而這鼓風潮也進了內山的埔里盆地。 昭平宮育化堂所處之地,原是中部平埔族初入埔里聚居的區域,自創堂之初,即與周遭聚落有地緣及祖籍的多重關係。就鸞堂系統而言,昭平宮育化堂雖然發展成為中部重要
从福建省乡村社区大学的建设看农村发展模式选择
作者:谢佑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建省  乡村社区大学  乡村发展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描述:从2007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陆续创办了多处乡土教育试点,其中包括福建省建立的各种类型的乡村社区大学。乡村社区大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组织,能够改变农村现有教育体制结构,培养新型农民,并从中探寻适合福建省情的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并结合当前福建省乡村社区大学建设发展的实际案例,即莆田汀塘社区大学、龙岩培田社区大学、泉州福田社区大学以及福州林柄、关中故乡农园等若干项目点在当地农村的发展情况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入手,整理出福建省乡村发展管理的模式,即:莆田汀塘社区大学:以文化为入口,以教育为平台,让村民对自己的村庄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开始接受并融入即将到来的生态城镇化大潮中;龙岩培田社区大学:立足于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搭建平台协助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生态农业、客家文化为主题引导有组织的、健康的村级经济体系构建;福田社区大学:以生态文化教育为中心,引导当地茶叶生产和经济向生态经济型茶业发展,既治理农业环境的面源污染,又提高安溪茶叶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福州郊区“社区大学”:以社区支持农业为导引,通过城市居民支持乡村农业生产,既解决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保障农民增收,是促进城乡互信互动的最佳路径。上述四个由社区大学在福建省成为引导农村文化和产业建设的范式(Paradigm),对促进中国的乡村社会管理的创新和福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一个样板。
闽粤边客家地区的历史解析
作者:周雪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粤边客家地区  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变迁 
描述:一章绪论,解释选题的缘起及论文思路,对相关的学术史进行概括性回顾,并对基本史料作了简要介绍;最后一章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作了进一步论述。其他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二章主要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对闽粤边客家地区早期开发的影响。闽粤边客家地区是典型的山区,境内崇山峻岭,交通闭塞,远离闽、粤两省政治、经济中心,曾是闽越族、畲族、山都等少数族的聚居地之一。从中国移民史来看,汉人迁入这一地区始于秦汉戍卒。但隋唐以前,迁入当地的汉人极为有限。隋唐以后,特别是宋元时期,随着大批汉民的迁入,当地的人口迅速增长,区域开发亦渐次展开。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农耕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林业、矿产资源。        第三章论述明清时期闽粤边客家地区人口的内外流动,并对明清两代的人口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揭示人口变迁与区域开发的关系。宋末元初的战乱,使闽粤边地区人口锐减。此后,随着汉民的继续迁入和生息繁衍,闽粤边地区的人口逐渐恢复、增长,明中叶以后,该地区的人地矛盾开始出现,并日益严峻,逐渐由外来移民接纳地变为人口输出地。文中对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人口向外流动的内部差异展开论述。        第四章论述明清时期闽粤边客家地区经济的市场化趋势。闽粤边客家地区相对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一方面束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迫使一部分人去寻求稻作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业。特别是在明中叶以来全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口流动的活跃,闽粤边客家地区与外界交流日趋频繁,从而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蓝靛、烟草、苎麻、茶叶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造纸业、印刷业、制烟业、矿冶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与闽粤沿海的“山海交换”及与赣南地区的“盐粮贸易”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乡市场的活跃。        第五章主要探讨区域开发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明中叶以来,闽粤边客家地区人口流动的频繁和经济的市场化趋势,促进了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商人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在家族和地方乡族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族组织得到强化,妇女在家庭经济和家庭生活中起重要作用;人们的职业、财富、义利、教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社会风气由简趋奢;教育和科举迅速发展,民间文化日渐兴起。                            
论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社会因素
作者:苏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体  方言  客家方言  社会因素 
描述:方面,客家话都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特点。 早期的客家方言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源考释方面。二十世纪上半,一 些学者对对客家方言的发音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