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2)
学位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2)
2004(1)
按来源分组
大家(1)
作家(1)
其它(1)
相关搜索词
论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社会因素
作者:苏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体  方言  客家方言  社会因素 
描述:足球评论英语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一般意义上的“变体”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方言和语体。依据Hudson的说法,这种定义也使我们能“将某些多语言者或社区的所有语言当作一种单一的变体,因为所有的相关语言项都有一种近似的社会分布。”因此,一种变体可能比某一语言范围更大,也可能比某一语言的范围要小。 作为语言变体之一的方言在语言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区分“语言”和“方言”的途径有两种:其一是规模上的差异;其二是声望上的差异。规模上的差异在于“语言”的概念范围要比“方言”的概念范围大得多。也就是说,“语言”所包含的语言项要远多于“方言”所包含的语言项。声望上的差异在于,某种“语言”通常被用在正式和官方的文献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语”。标准语是社会直接和刻意干预的结果,这种干预被称作“标准化”,在某种语言被“标准化”之前,它也仅被看作是方言的一种。一种典型的标准语一般会经过四个过程:选择、编撰整理、功能细化和认同。(Haugen 1966) 标准语是规定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方言是标准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标准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是各方言所环绕的中心。它不仅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方言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方言非常复杂的国家。大体说,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这七种方言当中,客家方言尤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们研究客家的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或客家话。从分布上看,主要在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和四川等6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 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客家方言是一种在古汉语基础上在民族迁移中形成的一种汉语方言。 客家先民原为中原汉人,东晋以前,客家先民聚居在中原一带。由于历史 上的战乱、饥荒,很早就开始从中原往长江以南迁徙。他们越过黄河、长 江,逐渐向南迁移,最终定居于中国南部。由于定居于相当偏远的地区, 不易受当地语言文化的影响,客家先民仍然保存并固守其传统的语言与文 化。 作为中国最早的方言之一,客家方言最典型的特色在于:无论在语音, 词汇还是语法方面,客家话都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特点。 早期的客家方言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源考释方面。二十世纪上半叶,一 些学者对对客家方言的发音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得到了系统的研究。 但是很显然的是,虽然从词源、音位和形态方面对客家方言有了大量 深入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是集中在方言本身的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对客家方言所做的研究工作相对很少。在客家方言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中,诸多的社会因素,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习俗和建筑等 各方面对客家方言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客家方言的社会语言 学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了解客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 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 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客家方言中所反映出 来的晚唐五代至两宋期间的语音和语法特点使得该方言成为研究中国古 代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参照。 本文以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诸多社会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形 成客家方言特色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为其他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思路,这对于深入了解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次社会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同时也为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试析客家方言形成的社会因素
作者:何睦  期号:第2期 来源:作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分布范围  社会因素 
描述:治因素。
双族群社区中影响语言选择的社会因素分析:以广西武宣县壮、客
作者:罗聿言  期号:第18期 来源:大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选择  社会因素  推力  拉力  双族群社区 
描述:双族群社区中影响语言选择的社会因素包括人口数量、文化、经济、政治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它们可以分为推力型、拉力型和推拉力型三种。一般说来,拉力比推力对语言选择的作用更大;在各因素中,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力较大,人口数量的影响较小,语言态度则会影响其他因素推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