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86)
期刊(4767)
学位论文(899)
图书(372)
视频(160)
会议论文(140)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86)
期刊 (4767)
学位论文 (899)
图书 (372)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140)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5791)
2013(1025)
2011(1010)
2010(863)
2008(415)
2007(248)
2006(133)
2004(76)
2003(34)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67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19)
寻根(22)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市场瞭望(2)
对外传播(1)
武夷学院学报(1)
大连大学学报(1)
咸宁学院学报(1)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
告别,我的2011年
作者:行者.冠豸  期号:第2期 来源:新青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字记录  幸福  写作  长篇小说  不真实  生活  跳跃  上网  新年  故事 
描述:倦,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为了更好的思念。也许我的骨7-4天生就有着客家先人流浪的天性,处处为客,四海为家。太多的牵挂,太多的不舍,让我无法成行,只是胸口跳跃的心依旧没有一刻安宁过。 一边是远方不可抗拒的诱惑,一边是家园刻骨铭心的眷恋。心的家园早已失去。我只能让这颗心不停地迁徙,不停地寻觅。 漂泊的心没有港湾。 (2) 2011年的长篇写作计划早已泡汤,我不知道2012年,新的开始,我是否可以静下心来继续完成《小辉》这部自己构想了很久的长篇小说?并且坚持短篇文字的创作。 喜欢文字,亦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感悟和心灵的颤音。只是写长篇小说是件艰辛的事。手头的这部《小辉》只完成了前半部分12万字,我已经精疲力竭了,剩下的后半部分是否可以在2012年里继续完成?我没有把握。
美食自由行 从菜系看台湾美食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4期 来源: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食  台湾地区  菜系  自由  海外学习  食物  厨师  饮食 
描述:食的饮食天堂。这些美食不但体现在台湾各地著名的餐厅,遍布台湾每个角落的夜市,更是寻觅这些美食的最佳地点。 台湾料理很难整理出一套具体的承传系统,因为美食的源头非常的多元化,再加上台湾对美食的天赋
厦门小吃大搜索
作者:潘潘猫  期号:第6期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厦门  鼓浪屿  小吃  海鲜  填海  服务员  区域  餐馆  搜索  旅行 
描述:旅馆。住在这样的地方不会感到寂寞,房间和旅舍的环境很温馨,老板和服务员会像家里人一样,还有可能结识新朋友给旅行增加很多惊喜。 旅行的这几天,除了第一天吃的“小眼镜海鲜大排档”,在土楼吃的客家菜,还有离开厦门前一天参加朋友婚礼吃的自助餐,其他的时候我一直在吃小吃,这边的小吃很有特点,很多在北方都吃不到。 炸五香(6元一份) 炸五香算是厦门的名小吃之一,瘦肉配上洋葱、淀粉、香菇,用酱油、白糖、五香粉调味后用豆皮包成卷,放到油锅里炸熟。吃的时候切成小块,蘸着厦门的甜辣酱吃挺香的。 香炸鲨鱼扒(25元一份) 说是用深海的鲨鱼肉做的,外酥里嫩,配着甜辣酱吃很棒。 沃头干粥(泉州路51号) 在鼓浪屿的第二天,上午起床后慢慢悠悠的逛街,无意间发现的这家店,觉得刚起床喝碗粥应该挺舒服的,于是和同伴走了进去。
客家往事(三篇)
作者:温燕霞  期号:第3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丝线  客家人  客家地区  记忆  新娘子  茶水  绣花  奇异  色泽  女子 
描述:爆出粗壮的灯花,奶奶瘦小的身影倏地占据了整面墙,浅浅地黑出几分奇异。当奶奶坐在嘎吱嘎吱响的竹椅上,端着竹绷,扬起手腕,熟练而又优雅地穿针引线时,那纤细如发的红丝线竟在灯光下膨大成麻束。它们随着奶奶的动作舒卷变幻,仿佛一个奇异的生命体,把那堵石灰已经剥落的墙面装点得婀娜多姿。 儿时,坐在竹椅上看奶奶绣花、做鞋、打套底是我每晚至大的乐趣。奶奶的女红全村闻名,她纳的鞋底针脚密实,像坚硬的云片糕,不怕水浸,上脚后四五年磨不烂;她绣的花朵栩栩如生,仿佛见了阳光、沾了露水就会张开叶片、舒展花瓣;她做的衣裤合身、熨帖,技艺堪比裁缝。奶奶还会搓麻绳,打草鞋,织葛布、麻布,奶奶……作为一个客家女人,奶奶掌握了诸多劳动技能,让懂事后的我羡慕不已。其中,我最羡慕的是奶奶的绣工。绣花是项精细活,需有闲时和闲心。
“客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卢斯飞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客家精神  客家地区  客家文化  客家意识  客家先民  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学  客家研究 
描述:有综论客家源流与迁徙历史的;有论述客家与汉族其他民系及某些少数民族的关系的;有论述客家思想意识与客家精神的;有论述客家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有论述客家文学、艺术、民情风俗及其特点的;有论述客家著名人物的籍贯与贡献的;有深入客家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报告;也有论述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某些客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还有对今后如何开展客家历史文化研究的建议,等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客家文化在国际汉学和东方学中,是一门方兴末艾的热门学科.有的看法尽管存在分歧,但是通过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彼此得到了启发和提高.
歌声的呼唤
作者:刘登翰  期号:第2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山族  汉族民歌  笔记本  大陆  台湾高山族  国民党  文化变迁  文化人类学  现代汉语  台湾原住民 
描述:人多)。那会儿的笑话是:胸襟上插一支笔的是小学生,插两支笔的是中学生,插三支笔的是大学生,而插四支呢,那就是修理钢笔的呷。生活实在太单调枯闷了,收藏几个漂亮的笔记本,便成为一种奢华的时髦。其中或许还可以吐露点不便完全公开的心绪清志呢!我要找的这个笔记本却不是。那是我和二三十位高山族同胞相处二十来天的日记——说日记也不准确,我并不记我自己,只记我们一起的工作。好像是在1977或1978年吧,肯定是在“文革”刚结束不久,不然不会有那种歌声,那份心情。似乎是中央某个文化部门要编全国的民歌集成,台湾卷便交给了与台湾一水相隔的福建。台湾民歌分汉族民歌和高山族民歌两大系列。前者还好办,无论是“福佬民歌”’还是“客家民歌”,都与闽粤的流传有许多相似、相通甚至相同之处。唯是高山族民歌则是大家所陌生的。好在当时的行政指令尚颇具权威,一...
“台闽客家乡亲交流访问团”访问龙岩
作者:张开龙  期号:第8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交流访问  公司董事  理事长  黄金  顾问  金明  荣誉  台北  和平统一  中国  台湾省 
描述: ,对龙洞的神奇壮美、对永定土楼丰厚的文化内涵、对客家乡亲的质朴、热情赞叹不已 ,表示今后要更多地组织台湾的年轻来闽西龙岩、来祖国大陆寻根谒祖、旅游观光 ,增强年轻一代对祖国大陆的感情。“台闽客家乡亲交流访问团”访问龙岩@张开龙
走进汀州
作者:郑寿安  期号:第3期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墙  毛泽东  城门  客家人  国民党  长汀  细读  红军 
描述:汀洲城原有12座城门,现仅存有五座古城门。走进古城门如同进入时光隧道,岁月仿佛在绵延1500多米的城墙上固化,历史仿佛在缄默无语的城楼上沉积。巍巍的城墙记得:明末,嚣张的清兵前来追杀从福州逃来的南明唐王,一场战斗就在南门外展开。厚厚的城墙虽然阻挡住了道道箭矢,但终究挡不住清军潮水般进攻,汀州总兵周之蕃装扮成唐王出城诱敌,在寡不敌众情势下救驾身亡,唐王被执于城外赵家塘,娘娘及妃子被杀于西门郊区,大将熊纬和赖垓身穿红袍尽忠自缢在试院柏树下。然而汀州城却逃过了一次死劫。巍巍的城墙还记得: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在距汀州城约10华里的长岭寨,与踞守在此的国民党第二混成旅展开激战,歼敌二千多人,击毙旅长郭凤鸣,取得入闽第一仗大胜。汀州在锣鼓喧天中大开城门,迎进了红军。巍巍的城墙还记得:抗日战争时期,日军...
绿色新风吹进地方院校——嘉应学院开设《环境保护概论》课的回
作者:利锋  期号:第10期 来源:沿海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嘉应学院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教育  中国 
描述:起,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便已在嘉应学院展开。这些活动包括:1、举办综合性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化学系环境工程教研室的教授沿海环境从1998年起便经常开设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题讲座;学院也邀请市环保系统从事
江西红色歌谣的产生及其艺术价值
作者:张涛  期号:第2期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江西  艺术价值  客家山歌  革命根据地  红军  中国共产党  地缘关系  爱情生活  毛泽东 
描述:人口迁入江西。江西歌谣,尤其赣南的“客家山歌”、赣北的“打鼓歌”等受中原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江西歌谣的形式绝大部分为四句七言体。也有四句半(拖山调)、四句五言体。武宁的“打鼓歌”多是三句半。小调多属生活小调,以调带词。元代,江西高安音学家周德清,于公元1324年著《中原韵》,列“正语作词起例”“北曲音韵十九个部首”,对江西的音乐、戏曲、民歌的咬字吐音都有一定的影响。至今,江西的赣剧、各路采茶戏的念白仍用中州韵。在赣南、赣西的一些歌谣和语言中尚有古汉语音韵。江西山多,过去交通闭塞,造成了“江西地不平,十里九样声”的现象。各地的山歌都以当地方言歌唱,形成了多元的风格。赣南各县及永新、莲花等地,歌谣和语言中仍保留着不少古汉语的称谓和形容词,这些地区的歌谣比较粗犷、古朴。 江西歌谣的共性是:口头性、群众性、地方性及红色歌谣的革命性和斗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