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57)
期刊(238)
学位论文(33)
视频(30)
图书(22)
会议论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57)
期刊 (238)
学位论文 (33)
视频 (30)
图书 (22)
会议论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30)
2014(388)
2013(199)
2012(179)
2011(164)
2010(137)
2009(66)
2006(18)
2005(11)
200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1)
人民日报海外版(14)
客家文博(5)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3)
福建乡土(2)
江西林业科技(2)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
老年世界(1)
神州(1)
利益与意义
作者:钟文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  认同  意义  利益  结构与能动性 
描述:阐释学方法描述村的日常活动、节日、仪式,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和认同作用,又通过经济生活、集体记忆、方言...
花莲地区客语阿美语接触研究
作者:廖致苡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态度  南岛语  阿美语  客家语  语言接触  共通语 
描述:共通語的阻斷和兩族群社會地位所至,發音人的語言環境改變、使用對象等,皆是影響語言態度的因素,而語言態度正是客語和阿美語接觸後,滲入深與淺的主要條件。如今蓮地區通行國語和閩南語,客語及阿美語都面臨語言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作者:劉憶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景  地方產業  大湖草莓  集體記憶 
描述:大湖當地的客家族群費近一甲子的時間所經營、用心打造出專屬於該地的「草莓文化」,也成為客家文化的另一種象徵意義。透過在地的客家族群之生活實踐,草莓確實地鑲嵌至在地生活當中,經過時間的沉澱和醞釀,逐漸形成「大湖客」的集體記憶,以及成為新興的客家族群產業。
新住民、原住民与汉人学龄前儿童对死亡概念之初探-以花莲县某
作者:林逸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死亡概念 
描述:成熟死亡概念與自我概念變化。 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蓮縣某幼托園所5~6足歲兒童為研究對象,利用衛生教育施行及結構式問卷進行前後測比較。研究時間進行時間為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統
六堆客家祖牌纹饰的分析与应用
作者:林慧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堆  客家祖牌  文化产业  木雕  纹饰  客家意象 
描述:析法及實物分析法配合田野調查,探查六堆客家地區祖牌之木雕紋飾,彙整分析祖牌紋飾所蘊之客家文化意象;產業實務部分則以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瞭解祖牌製作過程與供需面,最後再以情境故事法將客家祖牌之紋飾應用在設計創意文化商品。本研究以祖牌紋飾分析作為出發點,嘗試藉由紋飾找尋客家意象,將客家文化的精神以文化加值與創意加分的概念進行設計應用,企圖在工藝產品與美學形象結合,觸動人們心底的記憶與感動。 本研究成果發現:ㄧ、從祖牌木雕紋飾的獨特性顯現客家特質。二、祖牌的外觀變異,使得傳統客家祖牌幾近消失。三、祖牌之木雕紋飾中,以鳳凰、牡丹、喜鵲、梅花最常見,而龍紋及雲紋極為罕見,並以創新的思維運用祖牌紋飾成為創意文化商品。四、祖牌構造的天部構圖,發展出重要特色如下:(一)、天部構圖發展出「黃金定律」;耳部則左右對稱,紋飾搭配沒有一定規則。(二)、天部構圖中,鳳凰必定與牡丹搭配,喜鵲則與牡丹、梅花或菊花搭配。(三)、鳳凰不論是何種姿態,頭部必定面對天部之主體(中央)。 將客家祖牌轉化為獨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裝飾品,實際作法可分四部分,分別是調查、設計、生產及行銷等方面著手。未來研究建議:一、樹立客家特色商品的品牌形象,打造客家文化創意商品的獨特性。二、客家文化創意商品開發與研究。
李家教拳派的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陈国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家教拳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训练模式 
描述:达到挖掘客家武术资源,填补客家武术在个体拳种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研究参考依据等目的。<br> 调查研究结果:(1)李家教拳派是“反清复明”时代背景下
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
作者:蔡小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州  客家山歌  源流  现状  思考 
描述:粤东北,全市所辖七县一区,除丰顺县南片的几个乡镇外,都是纯客家人居住区,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被誉为盛开在南粤大地的一株山茶花,而梅州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客家山歌,是一座民歌宝库,与梅州的“客都”地位是完全相称的。 “客家”先民,世居中原,是古代汉族的一支。由于外患、饥荒、盗匪和兵灾等原因,从汉末东晋到清末民初历经五次迁徙,最终定居南方各省。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自然也随身带去了中原文化、中原方言、中原民歌,如当时已流行的民歌《诗经》、《汉乐府》。客家山歌在歌词上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艺术风格和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赋、比、兴和重章叠句,在音调上也不乏有中原民歌的印记。客家山歌起源于古代中原民歌。 由唐至宋,客家先民在大江南北辗转了七、八百年,是客家山歌的...
都市客家的族群性—以台北市通化街為例
作者:廖晨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性  族群認同  族群關係  文化實作  通化街  都市客家 
描述:台中、高雄、蓮的客家人也逐漸移居台北。移入都市的客家移民如何適應這個新環境,並且與當地原有的人群相處。而代表客家族群的文化表徵,又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運作。在過去族群互動的過程中,為了適應都市環
客家特色产业与地方发展:以铜锣杭菊为例
作者:黄诗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认同  一乡镇一特产  铜锣杭菊 
描述::桐公園、九湖自行車步道、九湖觀景台、虎頭崁步道、銅鑼科學園區、客屬文化園區等,反而帶動了杭菊未來的發展。在一鄉鎮一特產的影響下,杭菊成為地方聚焦的產業,地方居民對於杭菊做為地方的代表的態度大部分贊
全国师生乡土歌谣比赛自选曲之研究:九十六~九十八学年度国小
作者:何心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全国师生乡土歌谣比赛  乡土歌谣  合唱选曲 
描述:創作佔57.65%,在選用次數上,以「一的炒米蔥」十四首最多。 (二)客家語合唱曲之歌詞類型以趣味類31.03%最多;歌曲的來源為全新創作佔70.69%,在選用次數上,以「客家本色」及「樹下」各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