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0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
相关搜索词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作者:劉憶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景  地方產業  大湖草莓  集體記憶 
描述:後,我們發現在地的人文條件與在地的自然資源如何對地方經濟產生重要影響,而特定時空大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解讀地景必定得回溯至當時的脈絡裡頭來詮釋。草莓並非是傳統所認知的「客家文化」,然而草莓產業卻是大湖當地的客家族群花費近一甲子的時間所經營、用心打造出專屬於該地的「草莓文化」,也成為客家文化的另一種象徵意義。透過在地的客家族群之生活實踐,草莓確實地鑲嵌至在地生活當中,經過時間的沉澱和醞釀,逐漸形成「大湖客」的集體記憶,以及成為新興的客家族群產業。
文化生态、地景与技术-苗栗公馆客家福菜产业之变迁
作者:冯植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菜之乡  文化生态  适应  地景  想像共同体 
描述:業的形態,技術上的適應更是我們該要放視的重點。因此研究者以素有「福菜之鄉」聲譽的苗栗縣公館鄉為研究場域,以文化生態之觀點來瞭解在地客家族群與環境交互影響下的福菜產業如何透過製作技術上的適應而呈現現今的風貌。再者討論福菜之鄉的建構對公館當地居民的意義。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在進入工業化社會後,公館當地小農落入了全球性的發展軌道,以致瓦解地方原有的勞動結構,間接影響家庭所原有的分配性活動,促使當地農業婦女走向鄰近的工廠。為適應勞動力出走後所導致福菜產量不足的情況,公館地區開始走向資本結構式的生產方式,在政府政策推動下,改變生產工具與技術,由手工的方式到部分借用機器,讓公館受到侷限的技術獲得舒展。地方農民能在工業化的過程中在文化與環境間尋求一個平衡點,透過環境來尋求資源,而透過技術來改變文化,促使公館形塑出當地文化地景的特殊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意識的構築成為各國政府所放視的重點,文化活動的地景再現成為了建構地方意象的重要活動,「福菜之鄉」標語的豎立,經由地方菁英、媒體、雜誌報紙、文化活動的灌輸之下,在地居民成為了一個文化的想像共同體,藉以區分他者,達到地方文化產業的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