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4)
期刊(1)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4)
期刊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08(3)
200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
臺灣社會研究(1)
苗栗地方政治與族群關係之研究—以2008年單一選區兩票制立
作者:彭志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單一選區兩票制  選舉制度  族群關係  地方政治  苗栗 
描述:,最後再從新的選舉制度來討論苗栗族群發展與地方政治之關係,以做為未來選制變革之參考以及供學術界日後在實證研究的檢證。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以及深度訪談法,總計訪談政黨主委、選委會專業人士、立委候選人以及政治人物等四類關係人,藉以瞭解苗栗選區劃分過程是如何形成。另外,藉由選舉公報、候選人的文宣以及報章媒體中探討政黨及候選人的競選策略,並藉由立委選票的結果分析閩客之間的族群關係。研究結果發現:苗栗選區劃分過程中族群以及人口比例是考量的重要原則,居多數的客家族群相當尊重少數的閩南族群,政黨相當重視候選人的族群身份。選舉結果顯示,關鍵少數族群是這次選戰中致勝的要素,首次成立的客家黨仍然大有可為,候選人的族群策略並沒有奏效,訴諸地域不再是票房保證,政黨已經凌駕在族群之上,投票結果已不受族群影響,苗栗政治板塊仍是藍大於綠現象,一閩一客的立委席次成形,票票等值的民主意涵更為彰顯。
東部客家?花蓮玉里兩個客家社區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之研究
作者:黃靖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運動  建構  族群關係  族群認同  東部客家 
描述:發展情形。本研究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歷史的發展:從客家主要地域的形成,對應晚近東部地域的發展情形,進而了解當代對於東部地區的認識,並從傳統對於認同研究的角度來看,研究田野地區的客家人在血緣、語言、婚姻、文化上的態度。(二)接受客家文化運動的程度:從客家還我母運動的發生,一直到因運動動員所產生的影響,運用文獻說明東部一直未被客家文化運動所滲透。(三)當代東部形塑的客家認同:隨著客委會、客家電視的相繼出現,全國在中央制度產生變革之後,直接受到來自由上而下的運動影響,東部過去未受客家文化運動洗禮,卻在當代直接和全國的客家人一同接受動員。雖然相同的動員會有類似的趨合力,但是由於地域的因素,反映東部客家和其他客家地域所不同的認同想法
都市客家的族群性—以台北市通化街為例
作者:廖晨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性  族群認同  族群關係  文化實作  通化街  都市客家 
描述:台中、高雄、花蓮的客家人也逐漸移居台北。移入都市的客家移民如何適應這個新環境,並且與當地原有的人群相處。而代表客家族群的文化表徵,又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運作。在過去族群互動的過程中,為了適應都市環境,有人策略性選擇將這些文化表徵隱藏起來,成為了「隱形族群」。對於都市客家而言,他們是如何看待自身的族群文化以及族群記憶。特別是在近年來整個大環境的改變,對於都市客家而言更是具有獨特的意義。本研究透過文化實作的觀察發現,隱形化或許只是為了因應過去的社會環境下所產生出適應過程,一旦這些不利於客家文化發展的因子除去後,隱形也就失去其持續的必要性。透過文化實作的觀察,發現所謂的隱形化並不等於消逝,只是一種暫時性過程。在通化街的個案中,發現客家文化仍舊是保存於私領域之中,即便在新一代客家人身上,部份文化實作的傳承已有斷層,但是他們主觀的認同卻未曾間斷。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作者:田金昌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桃園  族群關係  拓墾  信仰  客家  三官大帝 
描述:研究範疇,對研究區內三官大帝廟宇興起及發展因素,著重於整體性及長期性變化的觀察。從自然環境、祖籍群分布、人口結構、土地拓墾、宗教活動等等問題入手,探討桃園縣境內三官大帝信仰之時空背景與形成因素。一方面希望釐清寺廟與族群間的互動關係,另一方面也藉此呈現出信仰的區域特色。漢人入墾桃園後,在拓墾初期因受傳統農業影響,對自然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天、地、水三者攸關人民的生計與作物栽植,而三官大帝正是其主管神明,因此成為此時期建廟主祀神明的最佳選擇。當社會逐漸進入穩定時期,則因區域內平埔族招徠漢佃抽收「番大租」,在養贍埔地耕墾的客家人,建廟時雖想選擇「三山國王」為主祀神明。卻因這種兼具「制番」功能的神祇,容易破壞主、佃間的和諧;所以選擇彼此都能接受的三官大帝做為主祀神明,達到族群合諧目的。而道光後期至清末,研究區域內大量興建三官大帝廟宇。主要係因在臺北盆地械鬥失敗的客家人,當被迫遷移至本區後,因新的生存環境產生新的關係,進而對族群關係進行反思。放棄具有強烈族群意識的三山國王廟,改奉三官大帝為新建廟宇主祀神明,再同祀「三山國王」、「義民爺」、「開漳聖王」等神明。如此,除能普及敬神思想外,更能擴大祭祀圈範圍,促進族群融合。從研究中發現,桃園地區的三官大帝信仰,除反應出敬天安命的宗教心理外,更具有緩和各族群間戾氣的功用。
械鬥和清朝台灣社會
作者:許達然  期号:第23期 来源:臺灣社會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會衝突  族群關係  械鬥  民變  社會組織  宗族  土豪士紳  民間宗教  土地租佃關係  遷移  聚落型式  社會整合 
描述:鬥增加,然而族群械鬥基本上卻停息了。台灣宗族的成立、居民的防備措施、社會經濟的改變、業主動員能力的減退、地方官對抗租等爭端的調處、及土豪列紳對治安的支持都可排除族群械鬥。一個半世紀的械鬥終於迫使閩南祖籍和客家台灣人和平共存。但台灣到十九世紀末仍未達成社會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