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72)
报纸(949)
学位论文(825)
图书(85)
视频(68)
会议论文(5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272)
报纸 (949)
学位论文 (825)
图书 (85)
视频 (68)
会议论文 (54)
按年份分组
2014(1673)
2012(235)
2011(291)
2010(238)
2009(157)
2008(142)
2007(90)
2006(49)
2002(11)
1990(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13)
嘉应学院学报(62)
旅游纵览(行业版)(2)
联大学报(2)
东方·文化周刊(1)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
上海茶叶(1)
花莲师院学报(综合类)(1)
现代园艺(1)
文学教育(中)(1)
客家话中的“食”
作者:王秋珺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食”  普通话  义位  口语  搭配 
描述:对于“人把固体、液体、气体纳入体内的动作”这一义位,客家话有着与普通话(口语)不完全相同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其搭配情况的总结及缘由的分析,可充分体现出客家话在传承古语上的一大特色。
浅谈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以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为例
作者:张晨  期号:第9期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  十番音乐  保护传承 
描述: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如今快餐文化横行的年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值得人们探讨的话题.文中对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的现状做分析,浅谈其传承与保护的模式.
浅谈粤北客家民居一例
作者:吴嘉亮  期号:第24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  建筑  围楼 
描述:任何一种建筑形式的产生与完善,都与其处于当地的历史条件与环境条件息息相关,本文粗略的介绍满堂围,作为客家传统民居的其中一种形式,是如何生成并保存至今。其建筑形式何以具有的种种特性产生的来龙去脉及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紫金县客家花朝戏及其文化浅析
作者:李雪茹  期号:第12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朝戏  客家文化 
描述:花朝戏是广东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种,它起源于客家地区的请神禳灾仪式活动,体现了客家地区的文化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起源、意义、文化内涵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
客家围龙屋的现状探析及其若干思考
作者:贺小利 甘萌雨  期号:第8期 来源:当代旅游(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围  现状探析  思考 
描述:在科技化与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冲击下,传统客家围龙屋的发展现状与走向趋势问题颇值得关注.文章在分析客家围龙屋的研究现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促进其合理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现实途径.
从两岸三地的比较看东势大埔客家话的特殊35/55调的性质与
作者:曹逢甫 李一芬  期号:第1期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小称词  语法化  大埔  方言 
描述:即台中东势、广东大埔(主要是高陂)以及新加坡,大埔客家话的比较,藉以厘清35/55调的性质、作用以及历史来源的问题。此外,并以语法化输回的角度切入分析东势特殊35/55调,发现透过这种新观点让我们清楚看出东势特殊35/55调是原来小称词的残存部分。
龙泉驿一种幸福生活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四川画报·旅游人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知名画家集体入驻一个古镇搞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龙泉驿区打造艺术名片的决心。画展举办地洛带库,是由古镇上的一座老粮库稍加改造而成,极具LOFT风尚,富有流动性、开发性、透明性和艺术性。这些鲜活而又
现代消费文化动力下族群饮食文化的重构:以台湾“客家菜”当代
作者:赖守诚  期号:第1期 来源:国家与社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族群饮食  客家菜  休闲消费 
描述:所潛隱帶有社會、政治與美學的特質,也因此獲得了空前的凸顯。本文將以台灣客家飲食在現狀消費文化脈絡中崛起與轉型的個案為例,說明族群飲食文化在高現代性的社會中如何展開重構。本研究主要運用內容分析法與論述
三十年河东
作者:朱增麟  期号:第2期 来源:海外文摘(文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便自然地变得浓厚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这十多年来大家都不但身体粗安,而且退休待遇也与时俱进,足够晚年过享受的日子。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买车子,买房子,有安乐的小窝,不时带“老豆、老母”出去走一走,玩一玩,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这些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穷过来的老年人,生活在这个小康社会的环境里,到处和谐温馨、鸟语花香,天天都是好时光,可谓身在福中又知福,知足常乐。大家都认真地珍惜着幸福的每一天! 可也有特殊的人。这一次的聚会仍然有一个同学没有到会。他叫白宗佑,前些年一个人回乡下去了。有位乡人曾告诉我们,白宗佑回乡后住在他父母曾经住过的一间阴暗潮湿的老房子里,睡的还是他父母亲60多年前睡过的破烂的黄木床,饮用的是古井水,烧的是稻禾秆,一间厨房阴暗灰黑,煮饭煲茶都浓烟弥漫。 难道他的精神世界有些什么纠结吗? 二 司机带我翻过两座岭坡,便来到了一座客家大屋门前。
广州,一座包容的城市
作者:叶曙明  期号:第11期 来源:共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艳羡的心理,不像对广州的争议,到现在还在争它有没有文化,吃东西的习俗是不是很野蛮,广州人说的是不是“鸟语”,是不是排外等等,翻来覆去,还是2000年前汉武帝时代的话题。 其实,广州从来不是一个排外的城市,从南越国到现在,它一直是个包容度极高的城市,在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能与之相比。历史上,广州一直为北方逃避战乱的百姓、流放戍边的罪犯、失宠被贬的官员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从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族群的族谱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些“太邱世泽、颍水家声”之类的渊源。 仿佛那些浪迹天涯的人,一踏上广州这片神奇土地,也忽然萌生起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念头,而不想再流浪了。任嚣、赵佗都是从北方来了就不想走的;广州十三行行商中,有10家祖籍福建,他们的祖上在来广州之前,也不过是碌碌庸流,但一到广州,便如飞龙在天,鱼跃大海,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