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
学位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3)
2012(1)
200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
汉学研究(1)
钦州学院学报(1)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增城程乡腔客家话语气助词研究
作者:蒋玉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气助词  程乡腔客家话  增城  语法化 
描述:事实,这是这门方言独特的价值,希望引起学界的注意。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增城和增城程乡腔客家话的基本情况,概述了共同语和汉语方言中语气助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新研究的可能,对“语气助词”这一术语进行了说明,并提出语气助词的判定标准,最后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意义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增城程乡腔客家话的16个专用语气助词,并归纳程乡腔客家话专用语气助词的系统。指出不同语气助词之间的区分主要靠元音,声母是辅助;同一语气助词大多以不同的声调来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助词所呈现出来的声调是受语调影响的结果;某些语气助词存在类似粤语的“k化”现象,其来源可能是言语行为中短促的-ʔ煞尾。 第三章讨论了增城程乡腔客家话9个兼用语气助词,利用语法化理论对其来源进行考察。指出疑问语气助词“盲”、“冇”源自否定词“盲”和“冇”,用法已经扩展到反诘问,但语法化还不够彻底;语气助词“嘅”来源于结构助词,它还可用为询问原因的疑问语气助词;句末“增加”义副词“添”演变为表意外、惊讶的语气助词,除了有语义上的关联外,还跟汉语未然和已然语义同形的特点有关;“怕”和“话”的语法化受信息包装策略的促动,韵律对其语法化也起了推动作用,“话”最后还语法化为疑问语气助词和埋怨语气助词,这也是非常独特的;第三人称复指代词“佢”的语法化是结构类推作用的结果,比其他方言特殊用法的“佢”在语法化程度上都走得更远;而小称标记“子”尾演变成语气助词是证实小称词语法化链条的一个独特的发现。 第四章探讨语气助词的连用现象,讨论了语气助词的“融合”和“添加”两种连用方式。认为语气助词也有构词功能,融合是其手段。语气助词的添加是有层次的,论文最后讨论了语气助词连用的规律。
论湖南汝城话的"拿"
作者:陈立中 朱涛  期号:第5期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汝城话  "拿"  歧义  语法化 
描述:"拿"在湖南汝城话中既可以作动词也能作介词,作介词时既能表处置,又能表被动,还能表施与.这里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拿"的意义和用法;(2)"拿"的歧义及其消解;(3)"拿"的语法化过程.
昭平(北陀)客家话“怕”的再语法化及其功能演化
作者:雷冬平 罗华宜  期号:第1期 来源: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怕”  语气助词  语法化  疑问度 
描述:研究即是如此.
从两岸三地的比较看东势大埔客家话的特殊35/55调的性质与
作者:曹逢甫 李一芬  期号:第1期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小称词  语法化  大埔  方言 
描述:即台中东势、广东大埔(主要是高陂)以及新加坡,大埔客家话的比较,藉以厘清35/55调的性质、作用以及历史来源的问题。此外,并以语法化输回的角度切入分析东势特殊35/55调,发现透过这种新观点让我们清楚看出东势特殊35/55调是原来小称词的残存部分。
闽西永定客家方言虚词研究
作者:李小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定客家方言  语法  虚词  语义功能  语法化  探源 
描述:普通话、周边的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及其他方言的同类现象作了比较,必要时也对古代汉语尤其是近代汉语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上实现了“普—方—古”大三角的检视。除前言和结语外,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结构助词,主要讨论作定语标记、转指标记、状态词标记和补语标记的助词及其来源,分析“得”字的结构及其性质,并对汉语能性“得”字后置作了尝试性的解释。第二章是体貌助词,考察各种体貌的表现形式,比如,实现体助词“欸”、“来”、持续体助词“倒”、经历体和重行貌助词“过”等。第三章是语气助词,逐个描写表陈述、感叹、祈使、假设和疑问的语气助词的语法功能,着重分析反复问句的表现形式及句末语气助词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并探讨情态标记“可多”的语法化过程。第四章细致地描写了各个连词的语义功能。第五章对副词进行了分类的考察,并对各个否定副词进行比较和辨析。第六章逐个考察介词的语义功能,分析表示比较、被动、处置等相关句式,也探讨了“得”、“到”等部分介词的语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