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1)
学位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31)
2009(1)
按来源分组
源流(7)
福建乡土(1)
中华文化画报(1)
人民公安(1)
音乐生活(1)
绿叶(1)
汉学研究(1)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
“客家筝”形成的社会人文及地理背景述考
作者:巫宇军  期号:第4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筝  流派形成  大埔 
描述:“客家筝”是我国重要传统筝派——南派代表之一。文章着重对“客家筝”形成的社会人文及地理背景进行探讨,认为客家人源远流长的移民历史,广东大埔封闭的地理条件,繁盛的器乐合奏环境,独特的地缘,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有意的审美追求及时代机缘等诸多因素均与“客家筝”这一流派的产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客家筝”形成略考
作者:巫宇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筝  流派形成  何育斋  罗九香  大埔 
描述:论文第一节,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从乐学上分析广东汉乐丝弦乐、大埔戏剧音乐和民间小调与“客家筝”的渊源关系。第二层为社会人文动因考,包括论文第二、三、四、五节,深入剖析了“客家筝”的产生与历史、地理
“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谢莉 刘逸岚  期号:第3期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埔  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乡村旅游  客家文化  可持续发展 
描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其价值,以开发促保护;将客家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突出“客味”和“乡土味”,打造大埔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旅游品牌,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位,促进大埔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从两岸三地的比较看东势大埔客家话的特殊35/55调的性质与
作者:曹逢甫 李一芬  期号:第1期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小称词  语法化  大埔  方言 
描述:即台中东势、广东大埔(主要是高陂)以及新加坡,大埔客家话的比较,藉以厘清35/55调的性质、作用以及历史来源的问题。此外,并以语法化输回的角度切入分析东势特殊35/55调,发现透过这种新观点让我们清楚看出东势特殊35/55调是原来小称词的残存部分。
明末清初“湖寮田山”事件的环境反思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绿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林  大埔  明末清初  事件  环境  山区  嘉靖  官府  盆地  人工林 
描述:明末清初大埔山区所发生的“湖寮田山”事件,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开发山区过程中所遇到的开发山林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问题。
山歌大师余耀南
作者:李莹 黄志忠 丘佳纳  期号:第4期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竹板  大埔  大师  文艺创作  曲艺  表演  民间故事  艺术资料  作品 
描述:余耀南从小便对山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喜欢唱山歌、念佛经,每当这时,小耀南总会静静地趴在母亲的怀里,认真地听着这好听
广东汉乐奏响大埔城乡
作者:何志杰 张云东  期号:第11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汉乐  大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省  客家山歌  民间艺术  国家级  人文发展  国务院  乐之 
描述:地处粤东,素有汉乐之乡、汉剧之乡之称的大埔县,长期以来致力于人文发展,2004年,因广东汉乐的广泛流传和普及,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梅州客家山歌、大埔广东汉乐榜上有名。
古民居背后的黑手
作者:林豪杰  期号:第8期 来源:人民公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古民居  历史悠久  大埔  木雕  派出所  文化  南村  民警  被盗案件  古建筑 
描述:文化小偷专锯横梁木雕位于粤东大埔县东部的百侯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明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有诗书世家、一腹三翰院、一同怀四魁的典故流传九州,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之美誉,当地
聚焦土楼围屋 解读客家民居
作者:赵红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围屋  客家土楼  客家人  世界文化遗产  核反应堆  福建  大埔  民居文化  方型 
描述:土楼群,真让我惊叹不已!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庞大
一条大江的文化密码
作者:练建安 韦凌影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密码  韩江  客家歌谣  地名  大埔  河口  水路  湘子桥  两岸  水库 
描述:汀江流经广东大埔三河坝后,汇合了梅江、梅谭河,水流由急促一变为和缓,江面陡然开阔,相对于上游的汀江流域而言,韩江开始有了海洋的气息。当然,这仅仅是笔者的感觉。我们看到一条运沙船在迷濛而开阔的江流上缓缓前行,而两岸的三角梅似阴雨中跳荡的火焰。江心沙渚上,有一排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