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
期刊(25)
学位论文(13)
图书(6)
视频(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4)
期刊 (25)
学位论文 (13)
图书 (6)
视频 (2)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40)
2013(14)
2012(7)
2011(14)
2010(9)
2009(4)
2008(5)
2007(3)
2004(1)
2001(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0)
其它(19)
客家研究辑刊(5)
人民日报海外版(4)
海峡导报(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
复印报刊资料(宗教)(1)
历史教育(1)
国家发展研究(1)
中国报业(1)
全台义民大规模出巡
作者:兰文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台北市长郝龙斌出席安座典礼 鸣炮、奏乐、请神、安座…… 昨天,在台北汀洲路上的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内,来自全台26家客家义民庙供奉的义民沿途供信众参拜,声势浩大地齐聚到这里。当天,传统肃穆的义民安座大典与嘉年华玩乐结合起来,现场表演了电音忠勇公、八音花鼓等节目,晚上还有超大米食献给义民活动
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之特色——以苗栗县义民信仰为例
作者:林本炫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信仰  义民爷  祭祀圈  神格 
描述:客家民众如何看待义民信仰及参与义民信仰的情形等,仍然有研究的必要。本研究讨论关于义民信仰的神格变迁争议,援用渡边欣雄的理论阐释"神、鬼、祖先"的动态变化逻辑,并且了解信徒如何看待义民;借用
枋寮义民义民信仰之扩张与演变
作者:林柔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枋寮义民庙  义民爷信仰  分香庙  再移民  在地化  神格化 
描述:代意義。 影響分香廟在新移居地發展的因素,包括:北客是否為優佔群體、信仰人群如何處理祖籍神與聚落中其他神明的關係、靈媒(鸞生、乩童)及其辦事能力等。其中,乩童的有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做為締結北客、義民爺信仰與新移居地居民三者的關係間,具有穿針引線的功能,強化義民爺信仰的凝聚力。 分香廟呈現義民爺信仰的演變方面,本文以枋寮義民廟為比較基礎,從牌位的分化、義民爺神像、配合聚落改變祭典活動,與模仿祖廟設立墳塚四方面進行討論。21座分香廟「創造」出的義民爺信仰的諸多變異,可視為一種在地化的現象,亦是信徒將義民爺神格化的表現。 1980年代末期,客家文化社會運動興起,將義民精神與客家精神畫上等號,以及1999年褒忠義民廟聯誼會的組成,使原本分香廟獨自發展的義民爺信仰,加入變動因子。聯誼活動提供各義民廟間交流的舞台,其中上演著枋寮祖廟與分香廟、義民爺信仰大傳統與小傳統間的協商和對話。總之,義民爺信仰是因地制宜、與時俱進且持續在發展中的。
义民”与台湾客家“忠”“义”性格的强化
作者:汤韵旋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国报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义民  台湾客家  性格 
描述:客家有忠义的传统,而台湾客家在动荡的移垦社会里扮演了"义民"的角色,进一步继承了和强化了客家人传统的忠义性格,对于台湾客家的"义民"角色应该要辩证地看待。
民间信仰研究(1)-解读客家人心灵世界与地域社会的钥匙 台
作者:林本炫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信仰  义民爷  祭祀圈  神格 
描述:客家民众如何看待义民信仰及参与义民信仰的情形等,仍然有研究的必要。本研究讨论关于义民信仰的神格变迁争议,援用渡边欣雄的理论阐释“神、鬼、祖先”的动态变化逻辑,并且了解信徒如何看待义民;借用
义民的神格多样性:以苗栗市义民庙为例
作者:刘忆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爷  义民爷信仰  苗栗  神格 
描述:栗市義民廟所供奉的義塚,同為林爽文事件所犧牲的義民們,也是同一批受到乾隆皇帝冊封「褒忠」的義士,相較於枋寮義民廟,卻少有人研究。且透過對新竹人士的實際訪談中發現,新竹地區的民眾大多認為義民爺與一般正神無異,但相較於苗栗地區的民眾卻認為義民爺是鬼,即使是神,也是神格不高的陰神。同樣為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卻有著地域性的差別,因此本研究將針對苗栗地區的民眾進行研究,了解民眾心中對義民爺神格的看法究竟為何。根據渡邊欣雄的「神、鬼、祖先」動態變化邏輯看義民爺神格發現,義民爺是橫死的,根據它死時的狀態,義民爺與萬善爺、有應公是屬同性質,但因為義民爺生前具有美德,死後才能被編排到神靈世界的秩序當中,又因為它們有後代子孫以外的眾人所崇祀,因此它的神格便確立了。反觀萬善爺及有應公,它們是橫死,但因為它們生前未具有美德,因此死後無法編排至神靈世界中,就算它們有後代子孫以外的眾人所崇祀,它們與義民爺也是有所區隔。本研究分為兩大部分,首先在問卷方面,透過集群分析將受訪者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及看法加以分群,並根據交叉分析結果,例如「通常去義民廟使用什麼紙錢?」、「義民爺和哪一種神明接近?」等題項,觀察各集群的特性,再加以命名,可將之分為三群:客家烈士群、正神群、鬼魂群。客家烈士群的民眾較傾向於中間立場,對義民爺的神格較不認為是神或鬼,反而是類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烈士們。而正神群的民眾較認為義民爺是與一般正神接近。鬼魂群的民眾則較認為義民爺是類似好兄弟一類的孤魂野鬼。其次,也從實際田野觀察與義民廟有關人士的訪談中發現,民眾一般的祭祀行為以及與義民廟互動的頻率等,例如在焚燒紙錢的行為上,有民眾焚燒好兄弟使用的銀紙給義民爺,有民眾則焚燒神明使用的金紙給義民爺。亦或是在祭拜時間點上,民眾大多早上前往義民廟祭拜,下午則較少人會前去祭拜,原因是民眾有上午拜神,下午拜好兄弟的區分。進一步也觀察義民爺往來的對象發現,鄰近的廟宇會在農曆七月舉辦普渡法會,並到義民廟迎義民爺的牌位前去,原先認為鄰近廟宇是否有將義民爺視為類似城隍爺的角色看待,但民眾對此的看法卻都認為,義民爺純粹以客人的身份被邀請,並非以陰神坐鎮的身份。透過這些題項發現,民眾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產生多樣性。進一步將問卷調查分群結果與民眾實際認知行為做對照發現,民眾對義民爺的神格態度大致分為三群:客家烈士群、正神群、鬼魂群。而民眾實際的祭祀行為及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中,也大致分為幾類:陰神、客家人祖先、好兄弟、烈士。結果呈現一致,由此可知,民眾對義民爺的神格認知的確呈現這幾類。民眾對義民爺的神格看法實為複雜,有些民眾在開始表明義民爺是好兄弟,卻在這些民眾平日的祭祀行為中發現,他們焚燒金紙給義民爺,代表其實他們是將義民爺視為正神一般的祭拜。由此發現,民眾的行為層面與認知層面有落差,因此,義民爺的神格在民眾心中,呈現的是不穩定性的流動,永遠沒有一定的定位,若要對義民爺的神格有深入的了解,必須是長期的觀察。
新埔枋寮义民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发展:以杨梅地区为例
作者:赖玉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徵资本  客家  公号  祭典区  联庄  杨梅  义民信仰  义民庙 
描述:統的委員會形式;清末以來的地方社會代表家族,又成為義民廟事務的重要集體決策者。伴隨義民嘗擬宗族發展形式,延續家族作為地方社會代表的聲勢和名望,也使得義民祭典得以輪替不斷。枋寮褒忠亭義民廟由十五個地方社會家族以「公號」,代表十五個祭典區參與義民祭祀。公號的設置往往含拓墾名號、商號、祭祀公業或嘗會名稱的使用,富有家族、宗族共同對外活動的代表性意義。義民廟的發展即建立在十五祭典區的十五個以公號作為代表之客家家族發展,和義民廟事務的參與、祭典的籌辦過程。而台灣北部土地開發呈現大租戶開墾形式,具有義民祭典代表和地方墾首、地主身分的地方代表以家族為次中心,在家族公號的號召下,把其拓墾區域內的佃戶納入同一參與祭典的單元中,成為跨區域的聯庄組合機制。清代以來楊梅地區人群分布和社會結構呈現以客家人為主,林爽文事件之後,因楊梅客家人對客家人群、祖籍,及客家義民軍忠烈精神之認同與崇敬,義民信仰在楊梅地區建立。民國八十七年(1998)楊梅聯庄當值義民祭典,以「陳泰春」總正爐主為首,整個楊梅聯庄區域內地方社會就地方家族,和包含地方主要家族祭典委員會的共同籌劃下,配合地方「領調」、「奉飯」,和義民節活動,藉由義民祭典形成區域動員。
台北举行“客家义民嘉年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昨日客家人在台北“客家义民嘉年华”中“挑担奉饭”。 当日,“客家义民嘉年华”举行象征客家传统精神的“挑担奉饭”、创意踩街游行等活动。“挑担奉饭”是延续200多年、最具台湾客家特色的习俗,起源于“义民”出征前及作战时,乡民挑担供应酒食,以壮声势。“义民”祭典在台湾由来已久,缘于清
客家义民祭典文化节8月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新北市客家义民祭典文化节将于8月10日至12日举办,活动核心以“你家我家是客家·新北客家义起来”为主题,内容包括“义民安座大典”、“闪耀新客响夜”演出、“千人创意挑担踩街”等精彩项目。活动期间,现场将限量发放平安祈福米,让参与民众分享食福;另外特别规划“客家农特产品展售”;并以庄严隆
义民史观”之建构:析論台湾一八九五年(乙未)抗日战争中之
作者:薛云峰  期号:第1期 来源:国家发展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民主国  乙未战争  客家  义民  义民史观 
描述:「大中國史觀」者一般喜稱這些義民軍的抗日行動是基於國家民族大義;另一方面,持「台灣史觀」的學者雖多標舉這是一場「獨立運動戰爭」,但幾乎也都是從政治的角度解讀,其論域的相對客體仍是「大中國」。 無疑的,這兩種論述都相當程度的忽略了台灣人的主體性與多元性,因之,前者很難解釋「台灣民主國」的形成,後者則多忽略了參戰者的身份與立場,例如參戰者雖多爲「客家人」,但一般學者均吝於提及。因之,本文擬從「草根史」的角度出發,參酌法國年鑑學派布勞岱爾的史學分析方法,據之提出「義民史觀」以解讀這場戰爭,文中將提及由台灣客家人在一七二一年首創的義民組織,在清領台灣期間成了一股穩定社會的主要力量,而這種發自民間的自衛性武力組織也正是台灣乙未抗日戰爭的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