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83)
学位论文(354)
报纸(222)
图书(50)
会议论文(38)
视频(7)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83)
学位论文 (354)
报纸 (222)
图书 (50)
会议论文 (38)
视频 (7)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798)
2013(67)
2012(60)
2011(78)
2009(61)
2008(43)
2006(15)
198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4)
客家研究辑刊(58)
香港文汇报(37)
澳门日报(27)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北京:华文出版社(1)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1)
医学文选(1)
医师进修杂志(1)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
国小客语教科书的性别角色内容分析
作者:刘淑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  客家妇女  教科书  性别角色  偏见  性别平等 
描述:以「男女人次」、「角色特質」、「兩性關係」、「職業」和「楷模貢獻」作為分析類目,分析的對象是苗栗縣版、康軒版、南一版、翰林版、桃園縣版和新竹市版等六個版本,共59冊。透過量化統計和質性敘述,發現六個版本的出現人次都是男性較女性多;角色特質女性以情感性為主,男性除以工具性為多數之外,情感性特質有逐漸增加的情形;職業類別男性多元,且分布各個階層,女性則侷限在傳統上專屬於女性的工作類型中;兩性關係以男主外女主內、男主女從的刻板印象為主;楷模貢獻除翰林版之外,其餘都是男性佔多數。因此,客語教科書中的性別角色,大都以傳統的刻板印象和具有偏見的情形出現,尚未反映性別平等教育的趨勢。成人性別角色偏見比較部分則發現,「比例不均」以桃園縣版最嚴重,其次是南一版;「刻板印象」則是苗栗縣版最為嚴重,其次是康軒版;「偏差忽略」則是以苗栗縣版和新竹市最為嚴重,翰林版則無此現象。兒童性別角色「比例不均」的偏見以苗栗縣版最為嚴重,南一版次之;「刻板印象」的偏見最嚴重的也是苗栗縣版,桃園縣版次之。此外,客家婦女特性反映出性別角色類型中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和成熟發展的兩性化人格,因此客家婦女特性提供了絕佳的題材讓學童學習多元化的性別角色。但六個版本的客語教科書內容都沒有出現客家婦女特性的說明,圖片部分也僅少數零星出現而已。在性別語言檢視部份發現,「佢」在六個版本的客語教科書中皆獲得相對應為第三人稱代名詞「他」的共識,形成以男性為主體,女性為附屬的用法。其次,客語用字使用「先生」指稱教師和醫師,則產生名詞定義狹隘的情形。最後,部分版本出現「懶尸嫲」的課文標題,產生貶抑女性的情形。所以六個版本的客語教科書均出現語言性別歧視情形。從客語教科書內容出現比例不均、具有刻板印象和偏見的性別角色,及對客家婦女取材不足,並出現語言性別歧視情形,本文總結認為:六個版本客語教科書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訴求,以及傳遞客家文化的精神和特色,有待改進與加強。
客家儿歌两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儿童的说话能力,使儿童变得口齿流利,不重舌不结舌。下举两以说明。 一 蔗姑子咋咋,担水淋蔗。淋蔗肚
叶胜坤要求支持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做大做实 3至5年内存款达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近日,副市长叶胜坤率市金融局、人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市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到梅县调研了解客家村镇银行开业情况。叶胜坤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村镇银行做大做实、做出特色。 据了解,梅县客家村镇银行是全省山区市首家开业的村镇银行,自今年11月3日开业以来,坚持“面向三农、
台湾古典文学系谱的多元考掘与脉络重构
作者:顾敏耀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媒介  女性文学  台湾文学史  台湾史  客家文学 
描述:,讓許多曾經被注意卅尚未被注意的眾多女詩人重新浮出地表。還有,本論文也深入爬梳戰後的古典詩作媒介特點、詩人身份背景以及詩作內容之間互相影響的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關係,發生其中具有二律背反的辯法則。透
客家菜偏咸预防中风少吃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记者 曾文琼 近日,天气炎热,经常出入空调房又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常常会因不适应气温变化而中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安定教授近日坐席“南方健康大讲堂”,指出要预防中风复发要坚持服抗血小板药,而不能完全依靠中药、保健品治病。 高危患者不要乱停药 有研究指出,在国内各大医院的急性
“雅俗共赏”重振香港客家精神 达仁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文化在香港植根500年,新界一半地区是客家村落,估计超过200万港人是客家人,但现时香港人大都不知道自己就是客家人,这种珍贵的文化亦逐渐消失,为保育香港的重要文化底蕴,有组织将举办“香港客家文化节”,透过客家文化展览及客家山歌等文艺表演,重振本土的客家文化和精神。 今次文化节的筹委会主
严修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 《客人对》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严修鸿 清朝中期以来,粤中、粤西的“土客之争”日趋激烈,客家人不仅一度受到客居地原住民的经济抵制,而且受到他们的文化拒斥,被视为“苗蛮之种”。岭南“土客之争”本质上是族属之争,也即客家人的文化身份之争。 中山大学教授古直先生1928年著《客人对》,力说客家“诗书礼乐”文化之盛,讲述客家
右堆高樹大埔村的語言及族群歸屬探討
作者:徐賢德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六堆  福佬客  族群認同  客家開拓史  語言接觸 
描述:、(厉)屋的損失而影響聚落的遷移,以(今)年(2009)的八八水災爲,大埔村亦爲受災地區,就可以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也與荖濃溪的氾濫息息相關。本文主要探討以居住在高樹(鄉)大埔村的居民其族群認同的變遷現
歷史與空間:客家婦女為什麼不纏足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姚老庚 茶餘飯後談到客家服飾文化與中原服飾文化的關係時,不能不提到的一個有趣問題,便是舊時客家婦女的不纏足。 婦女纏足,最初起於隋唐之際帝王的宮廷,開始它只是一種中國式古典芭蕾舞蹈藝術上的追求,是對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極其殘酷的摧殘,最充分體現封建制度對婦女的壓迫和禁錮。 婦女纏足起於何時,
土楼·客家·乡村爱情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土楼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更属于客家。近年,尤以申遗成功后,渐多的文艺作品,开始关注土楼,关注客家文化。 由闽西剧作家赖玉民创作的电视剧剧本《客家土楼的春天》,即为其中代表性一部。赖玉民生在土楼,长在土楼,对土楼民居生活和民情风俗十分熟悉,对客家文化及土楼文化有相当的积淀。 近日,记者从福建省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