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客家儿歌两首

客家儿歌两首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10版:客家人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钟水源

客家儿歌形式多样,多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在过去社会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根据社会现象,你一句我一句,逐步形成了既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又可以教育后人的客家儿歌。客家儿歌还可以锻炼儿童的说话能力,使儿童变得口齿流利,不重舌不结舌。下举两例以说明。

蔗姑子咋咋,担水淋蔗。淋蔗肚饥,嫁上江西。

江西路远,嫁过平远。平远山多,嫁分(给)剪刀。

剪刀嘀嗒,嫁分络脚。络脚落地,嫁分皇帝。

皇帝命短,嫁分竹筐。竹筐窿空,嫁分鸡公。

鸡公会走,嫁分黄狗。黄狗晒哈,每日无咥(吃)。

无咥睡目,最后闪目。

这首儿歌讲述的是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有一位女子担水去淋蔗。她怕苦怕累,最后选择了改嫁的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她没有想到困难和问题是无处不在的,不面对现实,不正视困难和克服困难,是没有出路的,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黄阿十,无得食。咸菜干,该担竿。担竿断,学打砖。

砖对节(断),学打铁。铁生卤(锈),学宰猪。猪会走,学打狗。

狗会咬,学打鸟。鸟会飞,该到铳子上江西。

江西无事做,归来做秆扫。秆扫钉钉企,唔当做畚箕。

畚箕无竹料,唔当屋家嬲。嬲唔到来食,两脚笔笔直。

这首儿歌反映了黄阿十懒惰成性,做什么都不专心,最后饿死了。教育人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见异思迁,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干到底,做出成绩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