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29)
报纸(6263)
图书(1525)
学位论文(1246)
视频(434)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29)
报纸 (6263)
图书 (1525)
学位论文 (1246)
视频 (434)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47)
2014(9455)
2013(1277)
2012(1312)
2011(1286)
2010(1126)
2009(695)
2008(567)
2005(84)
1990(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0)
赣南日报(350)
海峡导报(144)
闽台文化交流(16)
兰台世界(11)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东茶业(5)
现代装饰(2)
国土绿化杂志(2)
西安社会科学(2)
「我形 我塑」-教师专业认同之叙说探究
作者:杨丽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师专业认同  生命史叙说 
描述:見一位師範體系的客家籍男教師,在客家老師的激勵輔導下考上國中正式教師,到最後期望自己能透過不斷的進修與教師專業成長,形塑自己成為一位具有成長潛能及擁有多方位專長的專業教師的歷程。 根據近來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指出,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必須重構 ( Goodson & Walker, 1991),過去視教師為實務(teacher as practice),現在要視教師為一個「人」(teacher as person)。也就是從「教師作為一個人」的觀點出發,不再將教師視為一個集合體,而是以教師為一個獨特的個體,有其生命經驗,有其自我認同,有其對教育、教學的概念與價值體系。於是乎教師的「聲音」和生活開始受到重視及關注,並強調教師專業認同(周淑卿,2004;張純子,2009;Evron, 2004;Goodson, 2000;Hargreaves & Goodson, 1996;Nias, 1989)。因此,研究者選擇以生命史敘說的方式對自我進行反思與探索,來理解教師專業認同形成之歷程及原因。 成為一位教師是一場永無止息的學習及不斷反思自我的歷程,在強調「教學反省」的知識取向裡,教師的向內(inward)轉變及發展,具有深刻的自主性意義。希冀透過論文書寫過程及探索回溯自我的生命經驗中,反思自己的價值觀、教學信念、態度,重組自我認同、建構自己身為教師的意義。
台东县瑞源社区花布灯笼工场发展概况之研究
作者:胡瑞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花布产业  行销策略  社区总体营造 
描述:策略有其成功之處;若能加以整合活化瑞源社區資源優勢,應可豐富燈籠產業之內涵。在後續研究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消費者為研究對象,以量化方式朝「顧滿意度」、「消費者心理感受」、「消費者購買目的
台湾南部地区婚嫁礼俗之探讨
作者:周子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嫁礼俗  结婚六礼  质性研究 
描述:三點未來研究建議:1. 以個案研究方式,針對婚嫁禮俗過程當中每一階段、動作的真正涵義、目的與用意,做更深度的瞭解;2. 北、中、南各地因地域文化之不同,未來研究者可著重於北、中、南各地婚嫁禮俗的差異性
地方政府施政满意度之探讨:苗栗县政府九十七年个案研究
作者:黄国敏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华行政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苗栗县  地方政府  施政民意度 
描述:園大幅擴大且多樣化,各級政府必須努力提昇公共服務的效率與效能,以提高民眾對政府運作方式的信任度與滿意度;基於行政倫理,更應一視同仁對標的群體提供公共服務,特別要了解社會弱勢者的需求與期望,以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本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在苗栗縣長劉政鴻的施政滿意度方面,從交叉分析中顯示女性、20多歲與50多歲者、初(國)中至專科學歷者、原住民與客家族群、國民黨支持者、對苗栗縣經濟發展較滿意者、軍警、教員與學生、自由業、家庭主婦等傾向較滿意劉縣長的整體施政。在縣政府總體的施政滿意度方面,顯示女性、40歲以下較年輕者、教育程度為高中職至大學者、客家族群、國民黨支持者、對苗栗縣經濟發展較滿意者、軍警、公務人員、自由業、工商機構職員、學生與家庭主婦傾向較滿意苗栗縣政府的整體施政。再經由獨立樣本t檢定與變異數分析(ANOVA)中可以發現,在苗栗縣長劉政鴻的施政滿意度方面,顯示女性、教育程度大學以下者、國民黨支持者、對苗栗縣經濟發展滿意者與軍警人員傾向較滿意劉縣長的整體施政。在縣政府總質量的施政滿意度方面,顯示女性、小學及不識字者、國民黨支持者、對苗栗縣經濟發展滿意者傾向較滿意苗栗縣政府的整體施政。
观光产业行销策略规划:新竹县个案分析
作者:黄国敏 张碧琴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华行政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观光行销  策略规划  新竹县 
描述:的觀光產業縣」,而其發展策略包括:1.藉由市場趨勢,重新瞭解與規劃地方整體資源;2.強化區隔消費市場理念,建立新竹縣觀光各項產業與資源於市場之定位以及扮演的「角色」;3.強化地方居氏凝聚力,以及專業
我的球鞋
作者:谢强  期号:第13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数篇。曾专门学习客家山歌的撰词、编剧和演唱等,并发表了数篇有关客家山歌研究的学术论文。 昨天整理车的后尾箱的时候才发现那里已经摆着我的四双球鞋,两双是皮的还带钉的,两双是布的。带钉的皮球鞋是在人工草皮的球场上用的,两双中有一双是新的,朋友送的没用过,一双是旧的,正在用;而布的一双是带钉的,一双是不带钉的,不带钉的布球鞋是在室内的木地板球场上踢球用的,带钉的布球鞋是在户外的草地球场上踢球用的。 当然这几双球鞋都还很新,也是我现在日常踢球用的。女人很喜欢买各式各样的高跟鞋,而我独喜欢各种各样的球鞋,其中的喜好程度和性质应该是一样的吧,但我坚持我的实际,因为我这个是用来踢球的,而不是用来走路的。踢球是崇高的,我从小就这样认为。 于是想起小时候没钱买球鞋的往事来,记得在高中的时候,因为家贫,一个学期往往只能购买一双布球鞋,穿新球鞋的那几天简直就是我们的节日,慢慢地球鞋破了,刚开始就去补补,后来实在不能再补了就只能扔掉,而我们往往是右脚踢得比较多而左脚比较少用,所以往往是右脚的球鞋破得不能用了,而左脚的还很完好,因为实在不忍心同时也实在是没钱买新球鞋,就把右脚的烂的扔了而保留左脚的,然后把别人不要而又完好的左脚的要过来,虽然是同一边的,但毕竟可以凑成一双,这样就总比光着脚丫踢球的强
竞选议题之攻防策略:以2005苗栗县长选举竞选广告为例
作者:锺雄秀 钮则勋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国广告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苗栗县长选举  竞选议题策略  族群议题  竞选广告  反制消毒广告 
描述:籍的刘政鸿,更 是催化了苗票县、历次县长选举以来,从未浮上台面的族群因素。 由於刘政鸿属闽南籍,是以其对手大多有以族群这个议题或明或暗地欲使 此议题能够成为左右选民投票的变数,所以本研究欲探讨刘阵管对於对手的族群议 题攻击,采取何种传播策略因应。另外,针对揭发或指称对手障学候选人与相关弊 案有关联,为民进党此次选举之显着策略,面对民进党之弊素攻击策略,刘阵营在 面临对手弊案指控峙的传播策略亦是本文之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竞选传播策略中的「新闻议题策略」为主题,同时针对广告宣传 中之反制消毒策略来配合进行讨论。研究方法为深入访谈法、内容分析法及焦点团 体座谈法,用深入访谈法主要想对刘阵营之文宣策略进行归纳分析,并配合内容分 析法来验证访谈内容,而运用焦点团体座谈法主要之目的,为侧面了解一下双方议 题攻防之文宣传播放果。 研究结果发现刘阵营针对族群议题之回应主要以低调被动之方式避免将问题扩 大,同时以马英九牌欲使选举议程回归政党对洪来处理;至於对弊案之回防则是以 诉诸法律及批评对手老调重谈论数来因应。焦点团体座谈之结果发现大多受访者较 不会为邱阵营族群及弊案议题所影响, r 客家人支持客家人」的族群诉求并未发酵。
台中县历任县长个人背景与施政重心之探讨(1951~1989)
作者:王静仪  期号:第8期 来源: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中县  县长  个人背景  施政重心 
描述:了解县长个人之出生 及学经历背景,再由相关官方文献档案分析历任县长的施政重心与主要 政绩,最後则分析其施政对台中县县政发展的影响。 根据本文之讨论,县长个人背景与其施政重心有密切关系,第一、 三、五届县长林鹤年是音乐家背景,其施政较重视文化及社教建设;第 二届县长陈水潭为医生,任内则着重医疗建设;第四届县长何金生曾担 任教师,也曾任职国民党台中县党部主委,任内特别重视教育建设及行 政革新业务;第六届县长王子癸为第一位台中县海线地区出身之县长, 对推动台中港之重建工作不遗余力,也会担任农会总干事,对农业增产 及农业机械化之推广亦有贡献;第七、八届县长陈孟铃曾担任教师,是 蒋经国刻意提拔的人选,任内亦特别重视教育建设及行政革新业务;第 九、十届县长陈庚金是第一位客家县长,亦曾担任教师,也在研考会、 考选部等中央政府单位及国民党中央党部社工会任职过,任内重视客家 地区的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建设及典章制度的建立。几位县长之施政 对台中县的县政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金生、陈孟铃、陈庚金 奠定台中县教育、文化建设之基础;王子癸、陈孟铃执政时代则奠定农 业发展基础。
饰品经营掘金术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真情·家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有可为。 首先必须以自己经营的产品目标客户为依据,不要盲目追旺。 一个位置旺不旺,不能片面以人流量多少来判断,而是要从目标客户的流量来进行判断;最旺的商圈,只代表运营的成本高而已,但并不代表能够给商户带来同等的客流量。 第二,作为家居饰品的专卖店,开店形式可大可小,建议根据开店者本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开店规模则与选址密切相关。 如果开设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专卖独立店,必须考虑到人流量及交通的方便程度。只要有便利的交通,吸引消费者慕名而来的成本会低一点,而且租金费用也可以相对低很多。 如果开的是一家小型的专卖店,可以选择在商场内经营,生活类的商场就可以。消费者对于饰品有更深感情的认识,它的卖场选择范围要多很多。借助商场的人气提高知名度和成交量,这在很多商场都可以实现。当然如果遇到的是新开业的商场就要慎重考虑,这个消费培育期是否能够承受。如果商场方没有明确的、有效的培育期扶持政策,则不要考虑进入,以免成为试验牺牲品。 文化与时尚并重 因为消费者对饰品审美方面的差异性,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进行投资也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不可能选择一个令所有消费者都喜欢的产品,但是最起码要符合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的口味,把握个性中的共性和习惯。 首先是关注目标受众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消费者文化背景的摇篮,要特别关注目标受众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祭祀习惯等。特别是南北区域,地域文化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在做产品时,多了解一下当地的地域文化。按照文化定制产品。 其次是选择具备主流性又不乏文化性的产品。 我们可以借助行业的风向以及设计师的力量来判断主流与否:一听、二走、三看。 一听:多听一些从事家居装饰设计的专业人员的意见。 二走:多到国内主要的饰品集散地考察学习,比如东莞厚街、浙江义乌,如果一家企业与批发市场的商品过多相同,就说明与之合作已没有意义;有条件的话可参加一次国内举行的国际家具饰品展览,更有助于了解饰品的未来走势。 三看:多看几家风格有差异的品牌家具店,掌握家具潮流及其配置饰品的特点,从中了解饰品的潮流;多看区域内其他饰品店,从其他饰品店可以看出竞争对手对于行业的判断,多留意空白处,只有空白处才能诞生更多机会;多看国内著名的家居杂志,比如《时尚家居》、《瑞丽家居》等,了解媒体对家居潮流的推介。 了解清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该做,会比较容易抉择。除了主流性,最好还要挑上一个有文化附加值属性的产品。这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理由去付出更多的钱,好比那些富有文化内涵、有故事的传统地域原生态饰品往往能够成为设计师和都市白领的新宠。 产品更新能力强 企业是否经常对产品进行更新? 因为被加了太多非功能化的需求,消费者对同件饰品的忠诚度是偏低的。像一个工艺品,寿命也就是在半年左右。再者家居饰品消费本身就是时尚消费,产品的不断更新可以说是经营的生命线,非常重要。对于一个家居饰品经营店来说,让客户每次走进你的店都有新鲜感,是非常重要的。而你要加盟的企业能不能源源不断向你供应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就理所当然成为你考察它的重要指标。 前期我们对供货商的考察,核心内容就是这一块:是否对产品经常更新。 关注他们网站、展厅以及他们的加盟店,这通常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具体时间看产品的时尚流行时间来定。如果时间上没有太多空间,那就从加盟合同内容上进行保证:针对新产品供应的条款必须明确新产品更新的最短时间。 了解企业对新产品的供应能力外,还要多方面考量它的供货价,多做市场调查,以市场上类似产品的最低价作为参照物去计算产品的供货价。不要盲目轻信供货商提出的折扣价。 卖商品更服务 家居饰品只是一个工具。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生活氛围营造、个性表达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流通商们在经营的时候不要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实际上,很多产品要通过配套才能彰显它的价值。很多家具都要求客户不仅在搭配上有眼光,而且很有淘货经验。但往往客户都不太懂整体情况,他需要一些相对对称的信息。应该站在一个对整体设计风格负责的角度去帮客户挑选饰品,从材质、颜色、设计上进行效果分析。对于摆放位置同样很有讲究:很多时候,店主送货时,对顾客家饰的摆放搭配也会给予建议。现在流行的很多饰品都来自遥远的异域,但是店主在每两个月进货的时候,还是会充当买手角色。只要顾客提出要求,店主就会想方设法在当地找到顾客想要的货品。让顾客对店主产生依赖,才能维系更长时间的经营。 饰品终端能否形成独立体系? 文/庄旭娜图/昆明港都提供 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商场来完成最后一站。 对李俊明来说,所谓饰品,从来都是与家有关,所以在进入专业代理之前,饰品早已作为配饰进入了港都的经营范畴。而今年他拿了十几个饰品品牌,不过是作为他对家庭用品商场的尝试。“像消费品、家电、家具等商品逐渐从百货大楼搬出,形成独立体系的历史一样,饰品所属的家庭用品可能从百货大楼搬出,形成独特体系。”这是李俊明正在实现的理想。 市场确实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很难说清楚,饰品的范畴是什么?可能是纯粹的装饰、摆件,诸如挂画,花瓶,也可能是茶几上几个小杯子等零零碎碎的东西,只有在想起的时候,或者闲逛看到的时候才可能购买,而购买的地点可能是百货大楼,可能是专卖店,可能是邻街小铺,甚至是临时的地摊。而在所有的零碎和模糊中,“唯一清晰的是,这些零零碎碎的家庭用品市场正在增长,以前饰品在我们的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不过3%-4%左右,这两年已经能做到10%前后,未来或许能达到20%-30%”这也是李俊明认为未来包括饰品在内的家庭用品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但更高的比例短期内可能是实现不了的,因为家具仍然是我们的主力,而在一般的消费家庭里,家具、家电无论从体量上还是消费额度上所占比例仍然较大。” 与以往将饰品作为家具的简单配套不同,港都作为一个经销商的角色也开始将其在家具上的整合能力运用于家庭用品之上。他们依据自己的判断和整合能力,为一万八千平米大的商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用单店形式或是分门别类,整合成展柜形式,开始用百货而非超市模式经营家庭用品商场。“按照消费者乔迁新居的购买习惯,肯定会去家具店,会去家电商场,那么剩下的搬进去住的其他东西,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商场来完成最后一站。特别是很多楼盘进行简装修的形态下,这种模式是有实现的条件和土壤的。”李俊明说道。 在经过权衡之后,李俊明决定将这个家庭用品商场做成百货的形式,而不是超市的模式。“我希望从家具市场中剥离出一部分,从超市中剥离出一部分,从百货中剥离出一部分,形成另一种业态,这种业态是消费者在乔迁新居的时候,可以彻底完成家庭布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