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324)
图书(6397)
报纸(6295)
学位论文(1356)
视频(1160)
人物(489)
会议论文(410)
图片(50)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3324)
图书 (6397)
报纸 (6295)
学位论文 (1356)
视频 (1160)
人物 (489)
会议论文 (410)
图片 (50)
按年份分组
2012(1400)
2011(1401)
2010(1207)
2009(790)
2008(663)
2007(470)
2006(291)
2005(165)
2003(180)
2002(1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855)
梅州日报(1782)
闽西日报(876)
赣南日报(350)
南方都市报(317)
惠州日报(273)
侨报(237)
南方日报(235)
广州日报(169)
赣州晚报(144)
饰品经营掘金术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真情·家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有可为。 首先必须以自己经营的产品目标客户为依据,不要盲目追旺。 一个位置旺不旺,不能片面以人流量多少来判断,而是要从目标客户的流量来进行判断;最旺的商圈,只代表运营的成本高而已,但并不代表能够给商户带来同等的客流量。 第二,作为家居饰品的专卖店,开店形式可大可小,建议根据开店者本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开店规模则与选址密切相关。 如果开设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专卖独立店,必须考虑到人流量及交通的方便程度。只要有便利的交通,吸引消费者慕名而来的成本会低一点,而且租金费用也可以相对低很多。 如果开的是一家小型的专卖店,可以选择在商场内经营,生活类的商场就可以。消费者对于饰品有更深感情的认识,它的卖场选择范围要多很多。借助商场的人气提高知名度和成交量,这在很多商场都可以实现。当然如果遇到的是新开业的商场就要慎重考虑,这个消费培育期是否能够承受。如果商场方没有明确的、有效的培育期扶持政策,则不要考虑进入,以免成为试验牺牲品。 文化与时尚并重 因为消费者对饰品审美方面的差异性,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进行投资也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不可能选择一个令所有消费者都喜欢的产品,但是最起码要符合尽可能多的消费者的口味,把握个性中的共性和习惯。 首先是关注目标受众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消费者文化背景的摇篮,要特别关注目标受众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祭祀习惯等。特别是南北区域,地域文化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在做产品时,多了解一下当地的地域文化。按照文化定制产品。 其次是选择具备主流性又不乏文化性的产品。 我们可以借助行业的风向以及设计师的力量来判断主流与否:一听、二走、三看。 一听:多听一些从事家居装饰设计的专业人员的意见。 二走:多到国内主要的饰品集散地考察学习,比如东莞厚街、浙江义乌,如果一家企业与批发市场的商品过多相同,就说明与之合作已没有意义;有条件的话可参加一次国内举行的国际家具饰品展览,更有助于了解饰品的未来走势。 三看:多看几家风格有差异的品牌家具店,掌握家具潮流及其配置饰品的特点,从中了解饰品的潮流;多看区域内其他饰品店,从其他饰品店可以看出竞争对手对于行业的判断,多留意空白处,只有空白处才能诞生更多机会;多看国内著名的家居杂志,比如《时尚家居》、《瑞丽家居》等,了解媒体对家居潮流的推介。 了解清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该做,会比较容易抉择。除了主流性,最好还要挑上一个有文化附加值属性的产品。这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理由去付出更多的钱,好比那些富有文化内涵、有故事的传统地域原生态饰品往往能够成为设计师和都市白领的新宠。 产品更新能力强 企业是否经常对产品进行更新? 因为被加了太多非功能化的需求,消费者对同件饰品的忠诚度是偏低的。像一个工艺品,寿命也就是在半年左右。再者家居饰品消费本身就是时尚消费,产品的不断更新可以说是经营的生命线,非常重要。对于一个家居饰品经营店来说,让客户每次走进你的店都有新鲜感,是非常重要的。而你要加盟的企业能不能源源不断向你供应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就理所当然成为你考察它的重要指标。 前期我们对供货商的考察,核心内容就是这一块:是否对产品经常更新。 关注他们网站、展厅以及他们的加盟店,这通常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具体时间看产品的时尚流行时间来定。如果时间上没有太多空间,那就从加盟合同内容上进行保证:针对新产品供应的条款必须明确新产品更新的最短时间。 了解企业对新产品的供应能力外,还要多方面考量它的供货价,多做市场调查,以市场上类似产品的最低价作为参照物去计算产品的供货价。不要盲目轻信供货商提出的折扣价。 卖商品更服务 家居饰品只是一个工具。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生活氛围营造、个性表达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流通商们在经营的时候不要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实际上,很多产品要通过配套才能彰显它的价值。很多家具都要求客户不仅在搭配上有眼光,而且很有淘货经验。但往往客户都不太懂整体情况,他需要一些相对对称的信息。应该站在一个对整体设计风格负责的角度去帮客户挑选饰品,从材质、颜色、设计上进行效果分析。对于摆放位置同样很有讲究:很多时候,店主送货时,对顾客家饰的摆放搭配也会给予建议。现在流行的很多饰品都来自遥远的异域,但是店主在每两个月进货的时候,还是会充当买手角色。只要顾客提出要求,店主就会想方设法在当地找到顾客想要的货品。让顾客对店主产生依赖,才能维系更长时间的经营。 饰品终端能否形成独立体系? 文/庄旭娜图/昆明港都提供 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商场来完成最后一站。 对李俊明来说,所谓饰品,从来都是与家有关,所以在进入专业代理之前,饰品早已作为配饰进入了港都的经营范畴。而今年他拿了十几个饰品品牌,不过是作为他对家庭用品商场的尝试。“像消费品、家电、家具等商品逐渐从百货大楼搬出,形成独立体系的历史一样,饰品所属的家庭用品可能从百货大楼搬出,形成独特体系。”这是李俊明正在实现的理想。 市场确实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很难说清楚,饰品的范畴是什么?可能是纯粹的装饰、摆件,诸如挂画,花瓶,也可能是茶几上几个小杯子等零零碎碎的东西,只有在想起的时候,或者闲逛看到的时候才可能购买,而购买的地点可能是百货大楼,可能是专卖店,可能是邻街小铺,甚至是临时的地摊。而在所有的零碎和模糊中,“唯一清晰的是,这些零零碎碎的家庭用品市场正在增长,以前饰品在我们的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不过3%-4%左右,这两年已经能做到10%前后,未来或许能达到20%-30%”这也是李俊明认为未来包括饰品在内的家庭用品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但更高的比例短期内可能是实现不了的,因为家具仍然是我们的主力,而在一般的消费家庭里,家具、家电无论从体量上还是消费额度上所占比例仍然较大。” 与以往将饰品作为家具的简单配套不同,港都作为一个经销商的角色也开始将其在家具上的整合能力运用于家庭用品之上。他们依据自己的判断和整合能力,为一万八千平米大的商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用单店形式或是分门别类,整合成展柜形式,开始用百货而非超市模式经营家庭用品商场。“按照消费者乔迁新居的购买习惯,肯定会去家具店,会去家电商场,那么剩下的搬进去住的其他东西,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商场来完成最后一站。特别是很多楼盘进行简装修的形态下,这种模式是有实现的条件和土壤的。”李俊明说道。 在经过权衡之后,李俊明决定将这个家庭用品商场做成百货的形式,而不是超市的模式。“我希望从家具市场中剥离出一部分,从超市中剥离出一部分,从百货中剥离出一部分,形成另一种业态,这种业态是消费者在乔迁新居的时候,可以彻底完成家庭布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