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小学客语生活学校教育政策执行之研究 -以高雄市为例
-
作者:张带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生活学校 国民小学客语生活学校 客语教育政策
-
描述:議。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一、台灣的客語教育政策,對復甦客語的重要性。二、學校皆能結合現有資源發展成學校特色。三、藉由政策之執行達到文化傳承及多元的學習。四、學校發揮行政運作功能營造寓教於樂的學習環境。五、不同之個人、背景變項之受測者所知覺到的客語生活學校之客語教學是有差異的。六、不同之個人、背景變項之受測者所知覺到的客語生活學校之客語學習相關活動是有差異的根據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及學校等方面提出建議,俾供日後推行之參考。
-
法兰兹.舒伯特艺术歌曲《纺车旁的葛丽卿》之分析与诠释
-
作者:林律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法兰兹 舒伯特 纺车旁的葛丽卿
-
描述:〈音樂頌〉,作品八十八,第四首 〈紡車旁的葛麗卿〉,作品二,第三十一首舒曼 三首歌曲選自《女人的愛情與生命》,作品四十二 一、〈自從我見到了他〉 二、〈他,是所有人中最美好的〉 四、〈你,戒指在我手上〉布拉姆斯 〈你的藍色眼畔〉,作品五十九,第八首 〈永恆的愛〉,作品四十三,第一首莫札特 帕米娜之詠唱調〈啊!我知道了〉 選自歌劇《魔笛》韓德爾 克莉奧佩特拉〈我為我的命運哭泣〉 選自歌劇《朱利亞斯.凱撒》中場休息普契尼 柳兒之詠唱調〈大人,請聽我說!〉 選自歌劇《杜蘭朵》威爾第 雷奧諾拉之詠唱調〈為我擔心?─乘著愛情的玫瑰色翅膀〉 選自歌劇《遊唱詩人》德布西 三首歌曲選自《被遺忘的短歌》 一、〈沉醉迷戀〉 二、〈我心在流淚〉 四、〈旋轉木馬〉新疆維吾爾民歌 一杯美酒黃自 思鄉貴州民歌 茶山情歌廣東客家民歌 落水天
-
梅州市自驾游开发研究
-
作者:陈远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驾车旅游 客家文化 旅游资源
-
描述: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去分析梅州市自驾车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梅州市政府对自驾游扶持政策和建设梅州市自驾游品牌等方面为梅州市自驾车旅游的开发提供建议和对策,促进梅州市自驾车旅游开发。<br>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在理论基础部分,回顾国内外自驾车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总结其特点和影响因素;概述梅州市旅游资源和自驾车旅游现状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为梅州市自驾游开发对策与建议,并指出其不足之处。<br> 本文的研究方法除了文献归纳之外,还运用了SWOT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梅州市自驾游SWOT分析,发现梅州市旅游政策、生态旅游资源、区位市场、旅游文化等优势,梅州市旅游资源规模小、区位与交通制约、缺乏配套设施等劣势,中国旅游业发展加速、广东省重视旅游业开发和梅州市着力开发自驾游市场等发展机遇,梅州邻近的省市也有客家文化和旅游资源等威胁。通过“广东自驾旅游日暨梅州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系列活动”作为案例分析,得出结论:一是梅州市政府在促进和推动自驾游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二是在自驾游系列活动中,市、区、县各举行客家文化色彩但有自身特色的丰富旅游节目;三是推广客家文化,打造梅州品牌。<br> 结合对梅州市自驾游SWOT分析和案例分析,本文对完善梅州市自驾游开发提出以下建议:强化政府在梅州自驾游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完善交通配套服务和自驾游营地设施建设,借自驾游系列活动之机促进自驾游发展,以及加大力度打造客家文化品牌来营销梅州旅游。这是促进梅州市自驾游开发的结论。<br> 但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和疑问,如:自驾游市场做大后还要保持着市政府对旅游经济的干预吗?例如旅行社、自驾游协会之类企业或组织能代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吗?在黄金周或自驾游系列活动周等时期中的旅游配套措施与旅游服务资源严重不足,梅州市在下一阶段的自驾游旅游开发,以及其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完善将会是怎么样呢?另外,本文也缺乏对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
-
广东典型地区骑楼立面差异及发展模式:以广州、开平、梅州、韶
-
作者:柯登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骑楼 商业建筑 街道元素 地域文化
-
描述:式、建筑材料、立面构图及组合类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区 域对比的方式揭示各地骑楼立面形态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在立面分类 评价的基础上,文章以立面属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其地域分布阐述立面类型与地 域分布的关系。分析发现骑楼在市域层面的空间分布呈现开平的“沿江带状分布 (同类串联式)”、广州的“沿江带状分布(不同类串联式)”、梅州大埔县的“沿 江网状分布”三种结构形态;在街巷层面则呈现与商业因素紧密相关的沿江圈层 辐射、核心扩散两种空间形态。 影响骑楼立面形态及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是多样的,不同因素在不同地区影 响力有强弱差异并影响骑楼发展过程,对此本文总结三类典型区骑楼立面的发展 模式:侨乡文化特别区的开平模式--由华侨推动的“二次选择模式”及宗族制 度影响骑楼发展,各骑楼群沿江分布且立面形态复杂、构件西式化程度高;广府 文化核心区的广州模式--传统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政府制度引导骑 楼发展,骑楼立面样式多样并较为规范,是多因子持续推动的发展模式,同时老 城区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影响了周边其他骑楼群的发展,不同类别的骑楼群沿江分 布;粤北客家文化区的梅州及韶关模式:梅州骑楼发展深受山区文化影响,骑楼 立面实现形态中式化、材料本土化,属于本土主导的发展模式,而客家人传统的 居住方式影响骑楼空间分布并形成异类聚点沿江分散式分布结构;韶关骑楼的发 展属于移民影响式--由于政治事件驱动带来大量移民,移民把当地成熟的骑楼 直接“植入”韶关,其后受单一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骑楼立面简洁而缺乏发展 动力。最后文章根据广东骑楼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造发展的建议并得出四点结 论:三类典型区骑楼立面形态差异表现为沿海、沿江地区与内陆山区的差异;三 类典型区骑楼立面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经济基础的地域差异;虽然骑楼立面 形态的演变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 地区其主导动力存在差异;骑楼立面的演变过程是功能适应及文化基因重组的过 程。通过研究以期补充学术界关于骑楼空间分布及演变方面的理论,为骑楼的更 新改造提供借鉴参考。
-
梅州市品牌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作者:刘春燕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品牌建设 资源优势 种养结构
-
描述:建设的现状与经验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梅州市进行品牌农业建设途径,并提出建设梅州市品牌农业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br> 1、梅州市进行品牌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创
-
赣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
作者:李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开发模式 发展研究 赣州
-
描述:在着诸如缺乏科学规划、模式单一、产品雷同、专门人才匮乏、缺乏有效地保护措施等问题。 本文以赣州市“三区一带——十三大景区”,为主线,即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宋城旅游区,以瑞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以陡水湖和三百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区,以龙南、赣县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旅游开放带的景点建设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工作,开展乡村旅游。 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认识,根据赣州实际情况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做了扩展。对赣州乡村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四大乡村旅游核心区,以四大核心区为主体构架,对应的提出赣州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对赣州市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以评价赣州市综合竞争能力,为其开发和管理提供战略依据。本文通过SWOT分析,从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营销...
-
江西万载潭埠鼓吹乐“得胜鼓”的调查与研究
-
作者:程璐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得胜鼓 文化生态考察 音乐本体分析 传承现状
-
描述:的追踪调查。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考察该乐种,首先,第一章“历史构成”章节通过史学研究方法中文献记载和口述历史两种方式对得胜鼓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第二章,采取乐种学的研究方法对乐种的物质构成进行考察,其中包括乐器、乐队组合形式以及所演奏乐曲考察;第三章,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角度出发,考察得胜鼓在当地民俗中的运用情况;第四章,具体分析得胜鼓的音乐构成因素,将现存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几首乐曲进行分析,意图找出得胜鼓乐曲中的规律性特点,并在此得出结论:当地乐曲分为当地土著音乐和客家“灯彩”音乐两种特征,两者在使用的程序上有着严格区分。但从礼俗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得胜鼓所演奏曲牌仍以当地土著音乐为主。第五章,笔者从得胜鼓传承现状的调查引申出对我国传统音乐传承现状的思考。笔者认为,如今传统音乐的传承主要分为“自我”传承和“他者”传承,并体现出“二律背反”的哲学思想。
-
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
作者:刘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西新围 装饰艺术 客家 吉祥图案
-
描述:、结构严谨。房梁雕饰别具一格,大致利用谐音造型和形象寓意手法,色彩则多以红色、赭石、黄色为主,给人以富贵堂皇之感,其高雅精美,堪称民居建筑的奇观。从每一装饰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结构概括中显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对本地文化及异域文化兼容并蓄。本文首先回顾关西新围的建造历史,剖析围屋历经风雨,社会变迁,朝代更迭,完美保存至今的现象,进而深入了解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本文以关西新围的造型与装饰的艺术特色入手,通过对围屋里面的吉祥图案的艺术形象、内涵、意义的分析,来探究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关西新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概况。第三章,主要对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要素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从门、庭院等几个重点部位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造型工艺,主要有木雕、砖雕和彩画等。第五章,介绍关西新围的装饰艺术题材分类,从人物、动物、植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六章,介绍关西新围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研究关西新围装饰艺术的构成特性、装饰手法、表现形式和造型观念。第七章,主要分析赣南关西新围的研究价值,如何传承与保护。传承和保护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是论文的主导方向。
-
半山客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动:以揭阳D村为个案
-
作者:肖丽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半山客 族群认同 福佬
-
描述:半山客族群为研究对象,关注半山客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动,不仅能为半山客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民族志个案,而且能在具体而微的民众日常生活实践中窥探族群认同建构、发展与变迁的动力本质。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D村所处区域的潮汕、半客家村落的分布及D村在通婚、经济活动、学校教育等层面与潮汕族群的互动,以设定族群认同的展示空间,并为下文探讨族群认同的维系和变动作必要的铺垫。第二部分在族群互动和边界流动的脉络中,从宗族认同、方言认同与习俗等层面考察族群认同的维系与表征。第三部分考察D村族群身份“隐形性”的增长趋势及族群意识强弱的代际差异,探讨引发族群认同变动的原因和动力。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总括D村族群认同建构、发展与变迁的动力本质,总结族群认同的特点,并对本地族群认同所折射的族群关系问题作初步的探讨。本文的研究表明,D村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迁,既与由共同世系、语言、习俗所凝聚的根基性情感有关,也离不开培植与推动族群意识变化发展的社会场景,正是两者的合力形构了D村族群意识丰富多变的现代形态。从D村族群认同的个案来看,半山客与福佬人的族群关系呈现半山客为福佬人所“单向同化”的趋势,即半山客原有文化特质日趋模糊,半山客族群认同空间日益被压缩,半山客族群意识逐渐弱化。
-
右堆高樹大埔村的語言及族群歸屬探討
-
作者:徐賢德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六堆 福佬客 族群認同 客家開拓史 語言接觸
-
描述:)接學習、翻譯和周密的語言教學造成的1 。根據筆者的調查與推測,大埔村最早居民的組成應該是以客家人爲主,而後的「福佬化」是爲了生計必须與里港地區福佬人做生意,順流而下到閩南聚落,因此學習福佬話,亦即大埔村的「福佬化」與荖濃溪這條河流有不可分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