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半山客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动:以揭阳D村为个案
作者:肖丽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半山客  族群认同  福佬 
描述:半山客族群为研究对象,关注半山客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动,不仅能为半山客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民族志个案,而且能在具体而微的民众日常生活实践中窥探族群认同建构、发展与变迁的动力本质。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D村所处区域的潮汕、半客家村落的分布及D村在通婚、经济活动、学校教育等层面与潮汕族群的互动,以设定族群认同的展示空间,并为下文探讨族群认同的维系和变动作必要的铺垫。第二部分在族群互动和边界流动的脉络中,从宗族认同、方言认同与习俗等层面考察族群认同的维系与表征。第三部分考察D村族群身份“隐形性”的增长趋势及族群意识强弱的代际差异,探讨引发族群认同变动的原因和动力。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总括D村族群认同建构、发展与变迁的动力本质,总结族群认同的特点,并对本地族群认同所折射的族群关系问题作初步的探讨。本文的研究表明,D村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变迁,既与由共同世系、语言、习俗所凝聚的根基性情感有关,也离不开培植与推动族群意识变化发展的社会场景,正是两者的合力形构了D村族群意识丰富多变的现代形态。从D村族群认同的个案来看,半山客与福佬人的族群关系呈现半山客为福佬人所“单向同化”的趋势,即半山客原有文化特质日趋模糊,半山客族群认同空间日益被压缩,半山客族群意识逐渐弱化。
明清以来畲族汉化的两种典型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11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互动  畲族  客家  福佬 
描述:,离开山区,住进城邑,告别了耕山种畲的生活,成为讲究礼乐教化的官宦人家或书香人家,因而走上了彻底汉化的道路。由于他们是通过福佬文化的中介接受汉文化的,所以他们汉化后演变成了福佬人———这是畲族汉化的又一种典型。
台湾福佬与客家族群融合略论
作者:刘燕凌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福佬  客家  融合 
描述:随着台湾移民社会逐渐由定居社会转化,移民之间的关系出现一定变化,逐渐进入一个互相融合、互为渗透的新阶段。文章从"福佬客"的形成、民间信仰的融合、民间习俗的调适以及婚姻血缘的互通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台湾福佬与客家两大族群在冲突中接触、交流,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
朱一贵事件与台湾客家、福佬关系的演变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2期 来源: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  福佬  朱一贵事件 
描述:朱一贵事件是台湾归入清朝版图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事件中,同为潮籍移民,杜君英集团参加造反,而李直三、侯观德等一万二千余人则拥戴官府与乱民相抗,实与他们不同的族群属性密切相关,这对后来台湾的闽客关系总体上趋于恶化有很大影响.
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族群问题——以“潮州人”与“客家人”的分
作者:陈春声  期号:第2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福佬  潮州  族群  嘉应州 
描述:概念被使用;族群问题的核心是文化或“教化”,而不在于血统。与“身份”和“认同”有关的社会心理内容,在关于移民社会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客家”或“福佬”作为“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其自然意义上的“血统”的正统性或纯洁性,而是植根于语言、民俗等文化方面的基础;所谓“族群”的认同,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果。饶先生所表达的有关族群分类的观念,是以对地方社会历史变迁的高屋建瓴的把握为基础的。
明末清初客家、福佬移民台湾的几个问题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客家  福佬  台湾  移民 
描述:关于闽粤汉人移民台湾,福佬人比客家人早到台湾,还是晚的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仔细查找汉文文献来看,康熙末年台湾客家、福佬移民的比例已有不同。明郑时期已有大批客家人迁台,康熙四十几年以后又掀起客家人迁台的高潮。
闽粤?福客?清代台湾汉人族群关系新探-以屏东平原为起点
作者:林正慧  期号:第6期 来源:国史馆学术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人  粤人  福佬  客家  屏东平原 
描述:然而,所謂的「閩、粵」與「福佬、客家」其實分屬省籍與語系兩個不同的分類範疇,彼此界線並不相符,而且存在複雜的交集與合集關係。因此,在瞭解廣東省與福建省民系或語系的分布後,其實應將縱向的語群分界納入考量,藉由省籍與語言界線所穿插出來的四個區塊,可以更清楚地瞭解清代來臺漢移民間的結合情形。本文藉由康熙60(1721)年發生在屏東平原的朱一貴事件及道光26(1846)年分類械鬥中人群分合的初步釐清,瞭解清代屏東平原漢人間的分類衝突,其人我界定標準並非省籍等行政疆界,即當時屏東平原漢人的族群關係,與其說是依分籍對立,毋寧說是依方言分類,因為只有從這個觀點切入,方能瞭解為何當時閩屬汀州移民「附粵不附閩」,以及粵屬潮、惠二府移民多與漳泉交好的現象。本文雖強調方言群認同在清代屏東平原漢人族群關係的作用,卻並非認為方言群的認同作用必然大於祖籍或鄉黨意識。在不同區域內,移民人數與其文化經濟力量的強弱會牽引出不同的族群關係。提出方言群的思考方向,只是希望在以往祖籍的單線分類之外,提供思考清代漢人族群關係時另一個可供參考的面向。
广东汉族民间服饰探析
作者:陈金怡  期号:第9期 来源:丝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广府  福佬  民间服饰  服饰特征  广东 
描述:分别从广东客家、广府、福佬三大汉族民系体现的文化特征、服饰特征、审美特征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服装样式,分析其形成的因素,对广东汉族民间服饰进行了研究。
惭愧祖师身世、法号、塔号、信仰性质诸问题及其在台湾传播的特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4期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惭愧祖师  信仰  粤东  南投  客家  福佬  移易混化 
描述:了种种附会的说法。祖师塑像为文武装,与阴那山祖庙的塑像迥异。惭愧祖师信仰由客家原乡辗转传至台湾,祖师身世、功能、神性、形象乃至信众族群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与台湾南投等地拓垦初期的族群性质及自然环境、现实需要有深刻的内在关联,也反映了民间信仰因环境转变而移易混化的现象。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希图揭示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某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