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36)
报纸(615)
图书(261)
学位论文(191)
会议论文(41)
视频(3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36)
报纸 (615)
图书 (261)
学位论文 (191)
会议论文 (41)
视频 (31)
按年份分组
2014(1022)
2013(129)
2012(151)
2011(146)
2008(78)
2006(30)
2005(9)
2004(15)
2001(7)
199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9)
嘉应学院学报(31)
龙岩师专学报(13)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文教资料(2)
北京:中华书局(2)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1)
学习导刊(1)
赣南医学院学报(1)
乡土旅游中的民间传统文化变迁研究:以福建龙岩客家文化为例
作者:张飞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旅游  民间传统文化  文化变迁  福建龙岩  客家文化 
描述:在民居建筑、民间手工艺、民间传统饮食、民间传统服饰、民俗风情、民间艺能、客家方言,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层面的变迁情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学与文化人类的相关理论,对乡土旅游中的民间传统文化变迁问题作出理论性门纳和讨论。
文化生态视野下粤东客家地域色彩与文化互动研究
作者:何豫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意象、感知、追求等,对地域色彩进行保存或修正,指导城市色彩的保护和运用。 本文以色彩中的色彩产生与感知理论、色彩现象与调和理论、色彩心理学与色彩形象理论及中外地域色彩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基础,总结前人
岭南建筑民俗的易学解读
作者:朱培坤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  建筑  民俗  易学  解读 
描述:民俗的现实意义,以及在建筑民俗活动中,建筑民俗理论的具体使用与发展,还有岭南建筑民俗的发展趋向及其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作为结论,论文最后以生态的观念作为建筑民俗发展走向的参考,提出建筑民俗从易理
客家民俗体育的实证研究:以闽西连城罗坊乡“走古事”活动为例
作者:杨艳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坊乡  “走古事”活动  客家民俗体育  整理与保护  传承与发展 
描述:07年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对其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尚存不足,对其民俗体育本质、特征与功能的实证研究也很不够。本文采用人类的田野观察法和实地访谈法,主要对客家聚居地“走古事”活动的产生
晚清民国潮汕地区基督宗教女性研究
作者:蔡香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潮汕地区  新教  天主教  女性 
描述:会在潮汕地区的地域分布。 第三章探讨1860-1949年这几个新教和天主教传教会在当地开办的妇女事业,主要选取了“小女”、“老妇”和孤儿院这三种教育事业。教育的开展都离不开教会书籍的出版,例如潮州方言
广东客家人G6PD基因位点优势选择的研究
作者:丁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LD  Block  客家  优势选择 
描述:对抗疟疾的保护作用。关于非洲G6PDA–基因位点的进化研究也显示出了局部和近期的优势选择作用,这一过程可能起始于距今2500—3800年。这些都与非洲疟疾的流行病调查是吻合的。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
闽西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以永定县林村宗祖崇拜为个案
作者:林凤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祖先崇拜  宗祖崇拜  历史实践  权力结构 
描述: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而发生变化的,更是引起包括社会、人类、民族、历史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以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为主要理论架构,基于福建省永定县林村宗祖崇拜
海南汉族、黎族HL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唐秋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南汉族  海南黎族  HLA等位基因  多态性  基因频 
描述:一致性。海南黎族与南、北汉族、壮族、布依族、傣族、维族、回族人群HLA-A、B、DRB1基因频率比较差异皆有统计意义,但更接近于南方汉族、壮族、布依族、傣族及回族。 结论: 1.海南汉族HLA等位基因
论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哲学意义及现代价值
作者:谢连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生态文化  和谐社会 
描述:分析其哲学基础和在现代社会具有的价值。文章基于对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研究述评,综合运用生态哲学、客家学、文化生态的学科方法,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区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客家生态
广西客家人风水知识与居住空间文化:以武鸣县灵马镇那龙村福马
作者:艾美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风水现象  风水文化  居住空间 
描述:调查,首先给大家介绍风水知识与居住空间在客家村落的表现形式,其主要从村民集体生活的村落风水,阳宅风水、阴宅风水和三个方面来呈现客家人的风水观:集体居住的场所村落风水,通过对村落风水概况及村落的神圣空间及世俗空间两块来展示;阳宅风水主要体现在建房过程中风水运用、建房后风水补救以及室内居住空间风水表现上;阴宅风水则通过客家人的二次葬中选择公共墓地及另觅风水宝地和重视清明扫墓中的对共同祖先墓地及各家墓地中祖先崇拜中表现出来;接下来便分析风水在客家地区盛行的原因,其原因主要从物质、文化和心理三个维度来讲:物质原因主要有客家人生存环境的客观需要和客家人追求财丁两旺的利益诉求;文化原因主要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文化政策转型与重构的影响以及科学知识及理性的有限性;心理原因主要有趋吉避凶的安全的心理需要和从众心理。最后探讨风水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影响:积极功能有心理调试及积极的暗示、宜居及建筑美学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消极功能有世俗的功利性、蕴含社区不稳定因素和具有迷信及消极的巫术的成分。最后对本文进行一个总论,指出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在任何科学的或者其他文化的价值标准范围,是属于另一种知识系统。但如果将其斥之为迷信或高抬其为科学的观点都不能揭示风水的本质。我们应该使风水这一文化现象走向更加理性化,对风水理论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风水中蕴含的一些理性的思想给予充分的挖掘和推广,对于其非理性层面的东西予以抛弃,或加以控制,并进行有效地引导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