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9)
学位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9)
2013(1)
200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
人民政坛(1)
江西画报(1)
美术大观(1)
南方论刊(1)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科技导报(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前沿(1)
中国音乐学(1)
基于客家生态文化的景观研究
作者:谈燕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生态文化  景观研究 
描述:化主要包括耕作生态文化、民居建筑生态文化、饮食生态文化与服饰生态文化;非物质生态文化包括理想聚居环境、植物崇拜、民俗生态文化、客家山歌与宗族观念。(2)分析广西客家生态文化主要内容,将广西与福建、广东等客家生态文化相比较,总结其突出的文化元素与典型特色。(3)通过田野调查,对河源、梅州、龙岩三地的客家生态文化景观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为客家生态文化景观系统的研究提供基础与借鉴。(4)在风景园林学角度,提出客家生态文化景观元素体系,体系包括六大元素:理想风水景观格局、梯田景观、宅形景观、建筑装饰图像景观、植物景观与民俗文化景观,并对六大景观元素进行图式语言的剖析与表达。(5)以世界客家文化公园为实例,诠释如何将客家生态文化景观元素体系应用于实际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为专业、行业提供参考。
论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哲学意义及现代价值
作者:谢连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生态文化  和谐社会 
描述:分析其哲学基础和在现代社会具有的价值。文章基于对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研究述评,综合运用生态哲学、客家学、文化生态学的学科方法,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区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客家生态民俗文化蕴涵于客家文化各要素中,它在物质文化、交往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都有体现。客家物质文化、交往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客家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砥砺逐渐形成的,其中蕴涵着客家族群在山区生产和生活的丰富经验。在物质文化方面,客家人因地制宜,形成了“梯田稻作”的生产方式、围龙屋的民居形式和适于山地环境的饮食、服饰文化,其中,“梯田稻作”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它奠定了客家人在山地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交往与精神文化方面,客家人秉承中原传统,经过与土著居民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方言、礼数和人地观念。方言和礼数对客家族群的稳定和繁荣有重要的意义,是客家社会得以凝聚和延续的基本纽带,人地和谐观念则是在艰苦环境中优化生存方式的意识。在制度文化方面,客家人的族群体系和宗族制度大体继承了中原传统,根据在新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的经验,又发展出封山育林的乡规民约。在历史上,客家生态民俗文化曾经对客家地区的生态保护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在现代化过程中,客家物质文化、交往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冲击,面对挑战和机遇,客家文化应当进行一种特定的现代转型。 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基础的,客家文化也不例外。由闽西、粤东和赣南构成的客家大本营地区是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地理基础,相对封闭的地理区位使客家文化得以长期延续,丘陵地貌、湿润多雨的气候以及丰富的水资源使“梯田稻作”成为可能。从人文基础来看,客家文化除了秉承中原传统之外,还在移民过程和山地环境中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迁徙过程中,客家人接受了多个文化副区的影响,来到定居的山地环境中又与土著居民(主要是百越族)相互融合,从而使客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在总体上还是汉文化的一支。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宋元的形成——明至清初的成长——清末至今的反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虽然历尽劫难,但是客家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却一直不减,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客家文化甚至还出现了继续进化的势头。 从哲学上来看,客家生态民俗文化是儒家传统“天人合一”观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内核是宋明理学。客家文化与宋明理学有密切的联系,赣南地区在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历史的机缘,使宋明理学成为客家文化的内核。宋明理学对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儒家“天人合一”观的继承和发扬。“天人合一”观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儒家文化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人与人和谐的观点,这与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客家人在“天人合一”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不过不及的自然改造观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协同观,这是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的区域文化特色的体现。当然,客家生态民俗文化也有内在的缺陷,“天人合一”观要求自然合乎人类社会的“理”,本质上也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而科学精神的缺失则使客家生态民俗文化没有达到真正的生态学要求的境界,失去了进一步进化的内在动力,这种状况的产生在古代中国社会环境中也是一种必然。对于客家生态民俗文化,要全面、客观的看待,认真地分析它的哲学基础,从根本上吸取其积极成份、摒弃消极因素,这是对待客家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作为一种土著文化,客家文化在当代是否还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的价值是逐渐趋向同一,但实际上文化的多元化却是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在多元文化中,土著文化理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土著文化中蕴涵着土著居民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经验,这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常被视为现代化的障碍,从而在各种主客观原因的作用下发生断裂。实际上,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作用是辩证的,并非总是现代化的障碍。要保护土著文化,必须要正确处理土著文化与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此外,要加强民间文化教育,可尝试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对土著文化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开发。 因此,客家生态民俗文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也将为客家地区的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持。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应当从文化演变的总体过程及演化趋势的比较中去寻找答案。多元化是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坚持多元化就必须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尽力保护和客观评价土著文化。
赣南客家竹片歌中的文化生态
作者:黄玉英 袁大位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竹片歌  生态文化  盲人民歌手 
描述:起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上,至今仍有着浓重的现实意义。
旅游开发与民居建筑保护:以福建客家民居为例
作者:滕志朋 肖文欢  期号:第1期 来源:前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楼和围屋  旅游开发  生态文化 
描述:护其整体的生态性。因此,应测定旅游容量,严格限制游客人数;加强监管,禁止和消除目标群体损害土楼和围屋生态的行为;加强对土楼围屋蕴含的生态文化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以保护传承土楼和围屋。
推进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  文化保护  生态文化 
描述:客家文化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就有待深入。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诠释客家文化的形成及特质——评《客地风物—
作者:范家巧  期号:第6期 来源:科技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客家文化  地域景观  生态文化  《客地风物》  书评 
描述:?说文化是构成区域地理环境的一个因素,就等于说一个地方的文化同这个地方的地貌、水文、生物因素一样,都是该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由此看来,文化决不是虚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客体。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龙岩市为例
作者:张祖城 范甲荣 傅生生 许良慧  期号:第2期 来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红色文化  生态文化  旅游产业  融合  龙岩市 
描述: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坪山办事处创先争优提升执行力
作者:袁觉夫 雷湘君  期号:第7期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先争优  办事处  执行力  跨越式发展  党员干部  新区  基层党组织  深圳市  生态文化  客家文化 
描述:坪山新区,深圳市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功能区,而坪山办事处,在整个坪山新区跨越式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土地面积占整个新区三分之二以上,新区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生态文化在这里聚集。
浅谈客家民居的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
作者:汪振泽  期号:第10期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建筑艺术  客家土楼  客家人  人与自然  自然环境  建筑材料  生活方式  黄河流域  农耕文化 
描述: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是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生观代替人统治自然的人生观;用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哲学,代替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用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生态世界现代替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全方位、深层次体现人的思想与实践的现象,它涉及自然、社会、思维三个方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闽西行:龙岩印象
作者:笑妍  期号:第20期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闽西  客家文化  客家人  革命老区  土楼民居  生态文化  红色旅游  游客  母亲河 
描述:心——长汀,如今已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客家文化的汀江客家母亲河、独一无二的土楼民居和以寻根谒祖为主题的客家母亲河公祭、客属恳亲大会等活动,牵动着一颗颗怀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