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民居:圆盘式的土楼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福建圆楼 民居建筑 客家人 福建土楼 建筑风格 方楼 聚族 圆形 圆盘式
-
描述:。长达数千平方米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的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了世界各国
-
“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地区召开
-
作者:吴启琳
期号:第6期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研究 地方文化 台湾地区 地方社会 地方政府 学术研讨会 科技大学 职场 理论问题
-
描述:研究中心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台湾高雄应用大学协办,大仁科技大学人文暨社会学院、国际暨两岸事务处承办的"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三场大陆与台湾地区学者的专题学术报告、一场专家学者座谈会的形式展开,旨在推动各界掌握社会动脉、客家文化与职场伦理,探讨交流培育学生具备多元文化、伦理思考和从容应对职场生涯的能力的路径以及实现"产、官、研、学"相互之间良性互动的思路和方法。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高雄应用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学者、部分相关专业学生及台湾六堆文化传播社、屏东县政府客家事务处、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公共服务组与詹姆士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议。
-
建设连城县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对策与思考
-
作者:项腾荣
期号:第18期
来源:东方企业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发展现状 对策思考 连城县
-
描述:经济,更具发展潜力和魅力。连城县发展生态型旅游城市,是摆脱传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它对提高城镇水平,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连城县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城市风格;加强规划,突出人与自然生态系统高度和谐;建立上下游资源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激活民间资金参与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前景规划,打造理念服务平台;依托特色农业,推动运动体验型、影视制作型旅游产业提升。
-
原生性認同、祖籍地聯繫與跨國網絡的建構:二戰後新馬客家人與
-
作者:劉宏 張慧梅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東南亞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社群 潮州人社群 比較研究 認同 跨國網絡
-
描述:群處於其他主要社群之邊緣,加之其原祖籍地概念的相對分散性,使他們較爲強調其方言及自身的華人身份,並以此突破族群觀念的限制,與其他社群組織進行多層次的合作,積極參與本地的政治及社會活動。對華人性(Chineseness)以及「客家精神」的强調和論説構成了客家人的主要特徵。在與祖籍地和中國的聯繫上,他們也更容易突破狹隘的地域限制而形成一種更為區域性的關懷,並進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構起基於地方社會聯繫基礎上的地方-全國-全球-祖籍地之間的多重網絡聯繫及超地域的文化認同。
-
梅州佛教香花的結構、文本與變體
-
作者:王馗
期号:第158期
来源:民俗曲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客家 佛教 儀式 香花 結構
-
描述:藝等內容,都應該是嘉應建州之後統一的喪葬禮俗對於宗教性的佛事進行不斷整合的結果。同時,論文記錄了曾經在梅州佛教史上一度盛行的「普庵教」法的遺存:豐順做燈,及梅州下水地區的佛事形態,這些佛事活動在當代梅州已經逐漸衰落,但是其附帶的歷史底蘊、地域文化特徵卻顯然不同於梅州佛教香花的通常體式。
-
統治初期日本人之臺灣客語學習-“廣東語”“臺灣土語叢誌”的
-
作者:羅濟立
期号:第23期
来源:東吳外語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本統治初期 客語之學習 客家話假名 四縣客家語 海陸客家語 四海話
-
描述:掌握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初期客語的學習是一種實用目的,亦即為了進行土地調査而刊載若干相關的語彙、短句和講稿供土地調査員於公務閒暇時參考。這些語彙多屬専門語且已死語化,語彙的漢字表記也和今日多所不同。而雖然客語假名大致上都能正確地轉寫客語的音韻體系,但由於尚處於模索試行階段,仍可發現不少表記上的不一致現象。另外,從假名表記綜合考察,得知「第一節單語」所反映的楊梅客家方言並非典型之四縣音,而是參雜了許多海陸方言的一種「四海話」。
-
The Formation and Limitation
-
作者:蕭新煌 林開忠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東南亞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認同 客家性 東南亞 客家會館
-
描述:。這些都是東南亞客家認同結構限制的結果。然而,東南亞客家人的客家性或客家認同並沒有因此全盤消失,只是它以其他的形式存活下來。本論文將檢視歷史、社會與政治所加諸於東南亞客家認同的結構限制,同時,亦將釐清當代東南亞國家中客家性與客家認同論述的發展,特別是以馬來(西)亞(涵括新加坡)的例子為主,中間亦會提及印尼客家人的例子。而在結論的部分,本論文將藉東南亞客家人的客家性與台灣的客家族群認同之比較,來更進一步討論之間的異同以及其在理論上的意涵。
-
台湾客家运动之政策分析
-
作者:宋学文 黎宝文
期号:第3期
来源: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政策 客家 治理
-
描述:俗、或客家源流史,尚未反映當代客家研究的新趨勢:強調跨學科的整合研究,從而有利於政府客家政策之制訂。本文寫作的重要動機之一便是希望藉由政策科學(policy science)與「治理」(governance)之探討,對於客家運動由社會運動演變為客家政策其背後的決策過程,作相關分析,為客家研究提供一個與政策制訂相關之研究途徑。為達到此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透過政策科學中的「治理」概念與3i模型,建構一套動態的分析架構,來說明目前1988年迄今的客家政策形成過程。
-
“义民史观”之建构:析論台湾一八九五年(乙未)抗日战争中之
-
作者:薛云峰
期号:第1期
来源:国家发展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民主国 乙未战争 客家 义民 义民史观
-
描述:「大中國史觀」者一般喜稱這些義民軍的抗日行動是基於國家民族大義;另一方面,持「台灣史觀」的學者雖多標舉這是一場「獨立運動戰爭」,但幾乎也都是從政治的角度解讀,其論域的相對客體仍是「大中國」。 無疑的,這兩種論述都相當程度的忽略了台灣人的主體性與多元性,因之,前者很難解釋「台灣民主國」的形成,後者則多忽略了參戰者的身份與立場,例如參戰者雖多爲「客家人」,但一般學者均吝於提及。因之,本文擬從「草根史」的角度出發,參酌法國年鑑學派布勞岱爾的史學分析方法,據之提出「義民史觀」以解讀這場戰爭,文中將提及由台灣客家人在一七二一年首創的義民組織,在清領台灣期間成了一股穩定社會的主要力量,而這種發自民間的自衛性武力組織也正是台灣乙未抗日戰爭的主力部隊。
-
妇女拜祭者和被拜祭者:香港的一个客家社区
-
作者:罗碧诗
期号:第168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宗族 香港 天后 人类学
-
描述:。關門口村因此而形成的凝聚力促進了村落,宗族和家庭宗教活動的保存和傳播。 這些因素都有利於對比長期以來男女宗教活動之間關係的延續和變化,也有利於對比不同本土廣府社區的宗教活動。婦女的宗教活動過去和現在都存在與各種超自然存在拜祭之中,但被排除在對鬼魂的撫慰活動之外,其祖先給這些鬼魂提供保護。除了一些由男性主持的重大活動之外,女性可以拜祭地方神靈:保護地區的天後,村落的保護神,天神,土地公。婦女也參加春秋祖墳的祭祀活動,儘管這些活動由男性支持;已婚的女性可以拜祭宗祠里的宗族和家族祖先。女性去世之後,她們的靈位如男性一樣,被供放於祖先牌位之中,和其他祖先一樣,高高在神龕之中享受祭品和安詳。這些客家婦女在宗教活動之中的參與性和被包容性可以用來對比大多數廣府地區的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