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天下番薯
作者:丁三  期号:第4期 来源:国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番薯  福建  黄河流域  农作物  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  红土  引种  吕宋  张居正 
描述:,其中包括番薯。 还不仅于此。大移民带来的连锁反应出现了,“湖广填四川”之外,是江西填湖广、客家填江西……几尺薯藤,从此在长江流域处处扎根,并沿着一个个集镇,以扇面形状不断扩散开来:先期到达的湖广移民
川西客家吃洛带
作者:宋慧明 呵呵  期号:第9期 来源:时尚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凉粉  客家文化  鹅蛋  客家话  川西  湖广填四川  小吃  麻花  美食 
描述:洛带古镇地处龙泉山脉中段,西距成都市区约18公里。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这些来自异多的客家人在这里生了根,洛带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镇。受四川人对美食的热情影响,勤劳的客家人在这里创造出来的美食,从名字到味道,既有川味,又不乏自己的独特个性。
梅县客家方言词汇散论
作者:陈亦良  期号:第1期 来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话  普通话  客家先民  客家人  客家话  客家方言  客家移民  唐末宋初  方言词汇  土著人 
描述:《嘉应州志》上可以找到:“南宋……郡,土旷民惰,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汀赣侨寓者”就是初到梅县的客家先民,由于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很快便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并迅速发展壮大。到了元末,客家移民的住地,政府已无法将主客分别立册了,所谓“其后屡经丧乱,主愈弱客愈强,至明初大只无虑皆客”。
粤歌源流远,云山总是情
作者:粱培炽  期号:第2期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讴  木鱼书  中原文化  南音  珠江三角洲  明末清初  相结合  龙舟  岭南  粤曲 
描述:,珠江三角洲的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粤讴粤曲等,都各具特色,在各属地区,深入民间,极是流行。即使是在海外,凡有粤人移民的地方,都有粤歌粤乐的歌声。尤是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和粤曲等歌调,在粤语区中,更是使人难忘!木鱼歌,自明末清初以来,已极流行,且使人“感泣沾襟”,甚至还招来过封建统治者的大忌,
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族群问题——以“潮州人”与“客家人”的分
作者:陈春声  期号:第2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福佬  潮州  族群  嘉应州 
描述:概念被使用;族群问题的核心是文化或“教化”,而不在于血统。与“身份”和“认同”有关的社会心理内容,在关于移民社会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客家”或“福佬”作为“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其自然
歌谣、古琴与音乐考级——马来西亚华人个体音乐行为的变迁
作者:王静怡  期号:第1期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  过番歌  客家山歌  古琴  音乐考级 
描述:马来西亚华人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华人的自娱音乐活动是最直接最简便的华人音乐活动方式,无论是最初的华人移民劳工哼唱歌谣,还是最新一代华人对华乐的学习,个体的音乐活动始终贯穿着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成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形成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力量。
浅析明清时期闽人人赣的原因及影响--以赣南地区为例
作者:刘世斌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闽人入赣  赣南地区  原因  影响 
描述:明清时期是我国移民活动较为频繁的一个时期,也是闽人大量入赣的高发期。闽人入赣现象的出现是由人地矛盾、战争影响、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这一方面促使了赣南山区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对客家文化的巩固、充实;另一方面造成赣南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汉语方言岛及其文化背景
作者:游汝傑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岛  汉语方言  文化背景  城市方言  客家方言  客家人  四川  移民史  成因  移民方言 
描述:調查和研究方言島不僅是語言地理學的重要課題,而且對移民史和地方文化史研究也大有裨益。可是現階段要全面深入地討論漢語的方言島問題,還有較大的困難。因為漢語的方言紛繁歧出,對各種方言的調查和研究,尚未全面深入地展開,已經整理出版的調查報告不多,有關方言島的專門著作
试论香港客属社团对都市化情况的适应
作者:谢剑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同乡会  香港政府  志愿社团  菜馆  会员  都市化  惠州  新界  工会  海外华人社会 
描述:一、前言 本文主旨,在探讨近四十年来由于客观形势的逐渐改变,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接近中止,在这一情况之下,香港的客家志愿社团如何因应。一方面,社团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群体,目的在使客家文化得以持续;可是在另一方面,社团又不得不逐渐修正其功能,以适应急遽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客家渊源再论
作者:万芳珍  期号:第6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先民  交界地  畲族先民  木客  客家文化  渊源  原住民  《太平御览》  《太平寰宇记》  江西 
描述:明清时因遍徙海内外而扬名的客家人,虽其得名原因及时间学者看法多异;但无论是带着客家名称外迁,还是在迁徙中得名,客家的发祥地都是以粤东北嘉应州为主的三省交界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持客家在明清时由交界地外迁中得名的观点,以为作为移民的客家,是在迁入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