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piritual World of a Hakk
-
作者:柯雪潤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東南亞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間信仰 宇宙哲學 宗教信仰 儀式的改變
-
描述:系。 正如許多華人社區一樣,在布賴,人們敬奉的神靈自不在少數。最常見的地方守護神,在村裡供觀音娘娘的廟中亦佔有一席之地:前壇供的是媽祖,在此地稱為「媽娘」,以三姐妹的形象示人;家畜的守護神「叔頗大」;關帝爺、客家雨神「譚公爺」、還有地方守護神「大伯公」。在陰曆二月,為期九日的觀音誕辰慶典中,其他被請出來安奉的神明、英靈還包括「天公」,掌理天界之神;水神「水德仙君」;兩位馬來神明「拿督公」(laduk),當地的土地神;一位慶典的神,以及在保衛鄉土時犧牲的無名英靈等等。家族中,供奉祖先牌位的神壇也常一道供奉觀音、媽娘、關聖帝君、財神爺等。百姓也會祭拜灶君,廚房中的爐灶之神,土地公;在某些家庭聚會場合也會祭拜天公。最後,一本由廟祝手寫的冊子,寫著對諸神的祈願-不僅僅對觀音和其他廟宇中的神明,同時也對龍神、大歲(星辰之神)、南斗北斗(南北兩極星宿)、濟公、哪吒、濟天等-祈福。 這份論文的第一節為諸神靈的獨特性作了審視,包括布賴的多神廟,並簡要敘述了祂們如何成為鄉裡聚落的崇拜對象。第二節探索地方信仰的力量,是藉著傳奇故事流傳英靈們的豐功偉業、與鄉民的互動等,歷久不衰。第三節為布賴的精神信仰在時空中定位,並探討當地心靈習俗與信仰的轉變,如何幫助布賴居民的下一代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
-
闽粤?福客?清代台湾汉人族群关系新探-以屏东平原为起点
-
作者:林正慧
期号:第6期
来源:国史馆学术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人 粤人 福佬 客家 屏东平原
-
描述:然而,所謂的「閩、粵」與「福佬、客家」其實分屬省籍與語系兩個不同的分類範疇,彼此界線並不相符,而且存在複雜的交集與合集關係。因此,在瞭解廣東省與福建省民系或語系的分布後,其實應將縱向的語群分界納入考量,藉由省籍與語言界線所穿插出來的四個區塊,可以更清楚地瞭解清代來臺漢移民間的結合情形。本文藉由康熙60(1721)年發生在屏東平原的朱一貴事件及道光26(1846)年分類械鬥中人群分合的初步釐清,瞭解清代屏東平原漢人間的分類衝突,其人我界定標準並非省籍等行政疆界,即當時屏東平原漢人的族群關係,與其說是依分籍對立,毋寧說是依方言分類,因為只有從這個觀點切入,方能瞭解為何當時閩屬汀州移民「附粵不附閩」,以及粵屬潮、惠二府移民多與漳泉交好的現象。本文雖強調方言群認同在清代屏東平原漢人族群關係的作用,卻並非認為方言群的認同作用必然大於祖籍或鄉黨意識。在不同區域內,移民人數與其文化經濟力量的強弱會牽引出不同的族群關係。提出方言群的思考方向,只是希望在以往祖籍的單線分類之外,提供思考清代漢人族群關係時另一個可供參考的面向。
-
屏東縣觀光發展國際化行銷策略
-
作者:蘇嘉全
期号:第3期
来源:研考雙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屏東縣政府 行銷策略 觀光發展
-
描述:不妨親自來一趟悠遊屏東陽光之旅。 屏東縣政府結合觀光、文化、生態教育、農漁特産等推出一連串推展活動,包括「春遊」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夏戲」民俗遊戲、「秋藝」屏東半島藝術季、「冬悸」墾丁風鈴季及其他搭配産業型、族群型活動、觀光生態型等系列活動。希望帶領大家來一趟屏東豐富之旅,將屏東的好山、好水、好風土及好人情推至全國各地,展現在國際。 屏東縣在加強觀光資訊推廣及觀光發展國際化行銷做法推廣活動國際化、觀光宣傳資料外語化、解說服務訓練、參與各項國際旅展等;在行銷觀光業務方面將朝(一)應用宣導媒體,建立觀光地區形象;(二)全劃推廣活動二大方向予以落實及推廣。 因此,未來屏東縣觀光國際化行銷之主要目標及策略將從(一)發揚固有民俗文化與技藝,推展文化藝術觀光;(二)健全觀光行銷管道與資訊解說服務系統,朝觀光國際化發展;(三)改善觀光景點設施與管理系統,營造世界級旅遊環境與服務水準等三項著手,並分別訂定子策略。希望藉由上述之目標及策略,發展屏東成為優質觀光旅遊地,並使來屏東地區之國內外觀光遊客朝向千萬人次之目標,以配合中央觀光客倍增之目的。透過政府與民間業者的共識及力量,以「顧客導向」之思維、「套裝旅遊」之架構、「目標管理」之手段,有效地進行整合與推動,共同打造屏東為優質旅遊環境。
-
战後台湾客家音乐的建制化历程:以《中原(苗友)》月刊(19
-
作者:许馨文
期号:第171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客家 音乐社会史 建制化 地方报刊 中原苗友
-
描述:音樂的傳播。最後,我探究《中原(苗友)》月刊在臺灣客家音樂建制化歷程中的角色,指出其作爲客家音樂的改進與推廣機構,不只是記錄此時客家音樂活動的報導者與評論者,更是積極參與、形塑客家音樂社會史的中介者。
-
客家人施茶
-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健康天地·茶健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相互商榷,但每年都有那样的好心人施茶。 客家人的施茶习俗缘于:1、客家人都有一颗善良纯朴之心,都想做点好事为子孙为家族积德,企求全家的平安清吉。正是这种心愿的驱使,凡是社会公益之事,他们都
-
谈泛台湾客家认同─1860-1980年代台湾「客家」族群的
-
作者:陈丽华
期号:第48期
来源:台大历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客家 泛台湾客家认同 族群 知识阶层
-
描述:,但筆者懷疑,這一概念可能過度化約了歷史,它一方面忽視了「泛臺灣客家認同」和現代族群想像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機制,另一方面也混淆了前近代至當代人群分類觀念的差異。因此,本文試圖探究十九世紀後期至客家運動興起以前,「客家」族群觀念移植臺灣並逐漸為地方人士所接受的過程,以便為「泛臺灣客家認同」的討論注入歷史根基。本研究發現,「客家」觀念並非源生於臺灣社會,而是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臺灣開港,由西方人從東南亞和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移入。其後,日本殖民者用籍貫的「廣東」取代了「客家」,作為該種族的名稱,儘管它包羅的範圍與我們今日所界定的「客家」有所不同,但日治時期日本及臺灣知識階層在身分、文化與社會結構上,對客家族群的塑造卻影響深遠。日治中期以後,臺灣客家菁英對於這一身分的認識,顯示出在不同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下,中國大陸之民族主義與殖民主義交織的影響。戰後初期,隨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具有客家意識的中國大陸客家知識階層,以及崛起於日治時期並受到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思潮影響的知識菁英,推動了「客家」觀念與「廣東種族」的融合,並逐漸向臺灣地方社會滲透。「泛臺灣客家認同」,正是於此一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
-
土楼与社会环境的研究
-
作者:濮芳芳
期号:第15期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的土楼面前,人们禁不住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土楼是如何产生的?关于这一点,建军筑师们看到了土楼的材料经济结构强度、轴线布局、夯土技术、物理性能以及造型艺方面的特性.方史工作者注重于社会经济、宗教意识、政治投射、风水观念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近年来为发表的若干论著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是很明显,土楼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现象,倘若仅仅着眼于片面,研究工作势必陷入困惑.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茂要计一郎教授曾于教授1985年率队实地考察漳州土楼,返日后发表报告.茂要教授特别关注圆寨,将其描绘“天上落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夸张的词汇说明他对土楼的外部形象极感兴趣.茂木教授又称,南靖圆寨内部用房无主次之分,我们便可以推断,他没有注意到汉族民系文化间的差别,不了解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的貌合神离.一般说,客家圆寨平面布局中隐藏着三堂屋轴线意识,因为客家物别强调聚族而居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尊卑秩序.闽南圆寨与此大异客家圆寨,从不同五凤楼和方楼比肩而立.虽然社会动乱迫使闽南人建造圆寨,但不存在象客家人那样强烈的宗族意识,他们多姓杂居,从而圆寨中没有单一祖堂,不需要尊卑秩序.
-
作为田野之学的客家研究
-
作者:万建中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客家现实生活,只有在现实的客家生活中才能滋生出研究的兴奋点。客家学的主要问题不是理论方法问题,而是努力深入田野的问题,是客家生活本身的问题。客家人独特的生活形态、生活观念及其内部知识系统,为客家研究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学术研究内容。
客家学圈内的学者大多出身客家,熟悉客家的方言和文化传统,能够用主位的立场理解和叙述一个地方的客家历史与现实。主位研究强调,在研究中要求调查者去习得被调查者所具有的地方性知识和世界观,即研究者不受自身文化的束缚,置于被研究者的立场上,去了解、理解和研究问题。否则,观察者在一个陌生的文化模式中,只能看到若干不相关联的因素,而看不到一个整体。它强调能用当地人的观点去努力理解当地人的文化。客家研究者们拥有客家人和客家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可以在充分体验、感悟、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张开学术之翼,尽情翱翔。还有一点最为重要,作为客家人的客家学者,对考察对象饱含深沉的情感,油然生发出独特的学术态度和价值观。客家研究是带有情感的研究,努力呈现客家生活传统的优越性成为众多学者共同的学术追求。强烈的族群自我认同意识是推动客家学学术持续前行的根本动力。这也是我对这四篇论文读后感的核心所在。
-
论中国客家研究的现况
-
作者:曾建元
期号:第8期
来源:中华行政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中国客家 罗香林 中原正统说
-
描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发端,揭开当代客家研究之序幕,继之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的支持与认可下,客家研究之研究方法开始建构,专门研究单位开始设立并承接研究课题,专门学术期刊创刊提供研究成果发表园地,更者,以广东省梅州市为首,地方党政部门积极投入客家文化之发扬,而以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举办带动客家研究之风气。1989年罗香林客家研究经典着作《客家源流考》重新在中国大陆出版,继之,以客家源流为对象、试图在中原正统论之外另建学术典范的热潮,遂於1990年代导引客家研究能量之全面爆发,重要学术经典着作一一问世,而构成当代中国客家研究的框架与全貌。
然吾人亦发现,中国客家研究於历史学与民族学取径之研究虽有丰富之成果,但於客家族群权益、客家治理、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等课题则较少着墨,此固然与当代中国客家研究先行者之学术训练与研究取向有关,实也与当地客家政治与社会发展受到中国共产党党国体制之主导有关,即当客家族群有意识且有能力主动影响政策形成过程的社会与政治条件成熟之前,以客家族群为中心的政治与经济活动必然较为岑寂,自然也较难吸引社会科学界的关注与投入研究。
-
客家村庄的精神世界
-
作者:柯雪润
期号:第1期
来源:Taiwan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宇宙哲学 宗教信仰 仪式的改变
-
描述:系。
正如许多华人社区一样,在布赖,人们敬奉的神灵自不在少数。最常见的地方守护神,在村里供观音娘娘的庙中亦占有一席之地:前坛供的是妈祖,在此地称?「妈娘」,以三姐妹的形象示人;家畜的守护神「叔颇大」;关帝爷、客家雨神「谭公爷」、还有地方守护神「大伯公」。在阴历二月,?期九日的观音诞辰庆典中,其他被请出来安奉的神明、英灵还包括「天公」,掌理天界之神;水神「水德仙君」;两位马来神明「拿督公」(laduk),当地的土地神;一位庆典的神,以及在保卫乡土时牺牲的无名英灵等等。家族中,供奉祖先牌位的神坛也常一道供奉观音、妈娘、关圣帝君、财神爷等。百姓也会祭拜灶君,厨房中的炉灶之神,土地公;在某些家庭聚会场合也会祭拜天公。最後,一本由庙祝手写的册子,写着对诸神的祈愿-不仅仅对观音和其他庙宇中的神明,同时也对龙神、大岁(星辰之神)、南斗北斗(南北两极星宿)、济公、哪吒、济天等一一祈福。
这份论文的第一节?诸神灵的独特性作了审视,包括布赖的多神庙,并简要叙述了祂们如何成?乡里聚落的崇拜对象。第二节探索地方信仰的力量,是藉着传奇故事流传英灵们的丰功伟业、与乡民的互动等,历久不衰。第三节?布赖的精神信仰在时空中定位,并探讨当地心灵习俗与信仰的转变,如何帮助布赖居民的下一代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