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如何展现能动性:在地与空间的研究,以台湾竹北六家地区为例
-
作者:刘如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资产 社区营造 客家文化 新瓦屋 花鼓队
-
描述:的客家文化和認同,像「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以傳統客家聚落所構成的展覽中心,及「新瓦屋花鼓隊」,一個以客家音樂與舞蹈的在地表演團體。我將調查其脈絡性與歷史在這些活動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將會試著
-
尖山:一个客家村落17—19世纪的迁台
-
作者:张小聪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19世纪 客家村落 移民史 重大事件 人的存在 移民活动 能动性 国家
-
描述:往往是粗线条的移民动向与趋势,而忽视了移民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存在,以及人在移民活动中的能动性。[第一段]
-
客语及台语与性相关的脏话初探
-
作者:郑雅怡
期号:第5期
来源:台湾学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脏话 性 性别 语言行为 论述空间
-
描述:學術偏見,以新的研究視野來探討此類普羅百姓的語文化。所有的髒話之中,與性相關的語詞向來被認為禁忌度(taboo loading)最高,不只數量多而發達,還展現鮮明的性別意識。本論文以台語、客語這兩種
-
清代长乐客家迁台探究
-
作者:张小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长乐 客家 迁台
-
描述: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清代长乐人民迁台的内在动因及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并与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移民史理论进行对话。笔者的田调结果表明,无论是用“人—地”矛盾,还是用“推—拉”模式来解释迁台的原因,都忽视了外迁者本身的能动性和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与观念的影响力,迁台的动因可以也应该是多样性的。
-
集体行动情境中的民、俗、学者与民俗学研究:以客家围龙屋保护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3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体行动 传统创造 民俗学研究
-
描述:"的自主能动性,他们策略性地对民俗知识的创造与享用,也忽略了作为民俗文化研究的理性人——学者及其学术活动的作用。民俗中的民、俗与民俗学者,应该都成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对象,这也应是未来民俗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与学术动向。
-
真情 才能动人情——塑造阿福婆的点滴体会
-
作者:徐秋菊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剧 客家妇女 观众接受 剧本 现代戏剧 国戏曲 梅州市 艺术实践 理想塑 声控制
-
描述:去年梅州市山歌剧团应中央文化部邀请,赴京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剧目交流演出,我在山歌剧《山稔果》中扮演主要角色阿福婆,获得了优秀表演奖。这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实践,其中有甘有苦,更有辛劳后的感悟和收获。
-
利益与意义
-
作者:钟文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 认同 意义 利益 结构与能动性
-
描述:客家或畲族村庄。但从认同的能动性来看,这个处于闽西客家聚居地区的“畲族孤岛”又是研究民族/族群认同的一个绝佳样本。作者在民族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试图用当地人的眼光来看待并理解他们的眼中的“世界”,去
-
旅游村镇的文化空间再造研究
-
作者:徐鑫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村镇 文化空间 文化传承 再造 培田村
-
描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化空间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了村镇文化空间的构成及形成机制,并从人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出发,考察了旅游活动对村镇文化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文中选取的案例研究对象——培田村,是一座
-
革命的地方性: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研究(1927-193
-
作者:刘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广东 地方性
-
描述:颇为微妙,原本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常被异化为包办与被包办的关系,反而不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能动性。同时,中共为迅速扩大党组织而一度采取的“拉郎配”方式,虽使组织的人数剧增,但也使组织
-
信息传播:文化变迁的动力——对赣南两个围屋的民族志调查
-
作者:曾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信息传播 文化变迁 客家文化 赣南围屋 民族志
-
描述:着当地人的具体行为、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关系。正是靠着大众媒体的演示与鼓励,客家围屋传统文化正在发生着变迁和重构。但文化主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着这一切,其本身具有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借助于传统传播方式以达到文化